乾隆的冷知识:74岁就五世同堂,亲眼见过从祖父到元孙七代皇族

说起乾隆,可以说故事非常之多,最有名的就是乾隆一生活了89岁,是历朝历代帝王之中最长寿的,而且他一生中写出了四万余首诗词,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惜的是,正在准备盛大操办自己九十大寿,然后准备再加把劲活到一百岁的“十全老人”,没想到再第二年,也就是嘉庆四年(1799)的正月里就寿终正寝了,享年八十九岁,而被乾隆寄以厚望的爱新觉罗·载锡生下他的儿子,也已经是乾隆去世四年之后的事情了。
说起乾隆,可以说故事非常之多,最有名的就是乾隆一生活了89岁,是历朝历代帝王之中最长寿的,而且他一生中写出了四万余首诗词,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惜的是,正在准备盛大操办自己九十大寿,然后准备再加把劲活到一百岁的“十全老人”,没想到再第二年,也就是嘉庆四年(1799)的正月里就寿终正寝了,享年八十九岁,而被乾隆寄以厚望的爱新觉罗·载锡生下他的儿子,也已经是乾隆去世四年之后的事情了。
武王伐纣,是周国全力以赴的一次军事行动,力求一击必中。然而,周武王召集的军队数量,却令人难解,因为仅召集了4.5万人。《史记·周本纪》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元国祚不久,但皇帝却换得频繁。从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到1387年元益宗兵败捕鱼儿海,180年,换了17个大汗。若从忽必烈1279年统一中国算起,到1368年元惠宗逃亡漠北,97年,也有11个皇帝。大明近300年,才16帝,大清算上入关前,也仅12帝。
这时候姜维是五十九岁,五十九岁的姜维,在队友各种送人头的情况下,水晶都没了的情况下,还想着找机会复兴。姜维手下的四万人实力完整,忠心尚存。他鼓动钟会谋反,如果底下将领清理好了,便是魏军打魏军。他再寻找机会。如果底下人分成两派,那也是内斗,就如同董卓时候四将进入长安后的内斗。当两派互斗之时,姜维趁机进攻,魏军这十几万人就毁了,魏国基本失去主要力量,灭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南宋灭亡后,没人想到宋末帝是谁,但文天祥的名字却被后人记住。文天祥被忽必烈抓住后,并没想南宋那些软骨头大臣而投降,而是慷慨就义,其忠义被后人所记住。现在有人居然根据史料记载,认为文天祥曾有过投降念头,但被忽必烈而斩杀。事实真如这样吗?
关于慈禧太后,传统观点认为,虽有祸国殃民一面,但究其书画修养来说,却一个货真价实的才女——学识渊博、书画惊人,《清史稿》的记载佐证了这一点。《清史稿》:年十六时,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
公元前1045年的朝歌,长年的战乱让这个曾经繁华的帝都多了几分萧索。身着一身黄袍的帝王坐在鹿台的最上方,俯视着这个曾经拥有数百年繁华的王都,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王国会毁在自己手里。
嘉庆二十五年夏天,嘉庆在热河暴病而死。由于死得仓促,嘉庆来不及安排后事。不过自雍正开始建立秘密立储制后,继位人的名字,一般早早就写在继位密诏中,放在光明正大匾后面。所以只要找到继位密诏,看看密诏的名字,就知道先帝爷指定的是谁来继承大位了。
宋徽宗时,长期受辽国剥削统治的女真族在北方崛起,开始对昔日的霸主辽国猛攻。宋朝见辽国式微,觉得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时机终于到来,于是取道渤海,与金人签订盟约,共同伐辽,史称“海上之盟”。
殷商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一个时代,其疆域广袤,国力强大,但到了纣王时期,却被周所灭。溯其灭亡的原由,妖姬苏妲己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罪魁祸首”。相传妲己以美色迷惑纣王,使纣王沉醉于声色犬马中不能自拔,不理朝政,致使被周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