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放弃夹击辽国,而选择联辽抗金,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宋徽宗时,长期受辽国剥削统治的女真族在北方崛起,开始对昔日的霸主辽国猛攻。宋朝见辽国式微,觉得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时机终于到来,于是取道渤海,与金人签订盟约,共同伐辽,史称“海上之盟”。海上之盟约定,金人伐辽中京大定府,宋人伐辽南京析津府,辽国灭亡以后,宋将原先给辽的岁币转给金国,金国则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朝。

北宋放弃夹击辽国,而选择联辽抗金,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宋徽宗画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宋金联合夹击辽国以后,金军一路上势如破竹,直取辽中京,但宋军却一败再败,不得不依靠金军,才将辽国灭亡。宋军的接连战败让金人看出宋朝的衰弱,谁都没有想到,金人在灭亡辽国以后不久,竟南下侵宋,轻易攻克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世称“靖康之耻”。

辽国灭亡以后,北宋的悲惨结局不禁让我们发问,假如当初北宋联辽抗金,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客观地讲,北宋联辽抗金是可行的,但这里的“联”,指的是经济援助,而非军事支持。

北宋想要对辽国进行军事支持,属于天方夜谭。北宋与金国没有接壤的国土,北宋当初与金国签订的盟约之所以叫做海上之盟,正是因为北宋的使者想要出使金国必须通过渤海。北宋与金国中间夹着庞大的辽国,北宋想要对金国出兵,只有两种方法,一是辽国打开南方国门,允许宋军开进本国腹地,二是宋军绕道海上向金国发动进攻。从辽国的角度来看,打开防守让自己欺压多年的世仇宋军进入国境腹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宋军会不会突然倒戈,打辽国一个措手不及。而从北宋的角度来看,绕道海上向金国也是难以实现的,设想一下,一旦宋军在战场上失利,他们将没有任何退路,风险与收益实在不成正比。

北宋放弃夹击辽国,而选择联辽抗金,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而且,对于北宋颇为“扎心”的是,即使辽国允许宋军开进,宋军对于战场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西夏曾帮助辽国抵御金国,但西夏军还是不敌金军,而宋军连西夏都打不过,何谈与金国作战?

所以北宋出兵伐金,是没有可行性的,北宋想要联辽抗金,只有通过经济援助。事实上,在金国伐辽时,辽军的战斗力还在,这一点从辽军连败北宋数十万大军就可以看出。辽国之所以在面对金军时不堪一击,一方面是新崛起的女真人确实强大,另一方面是辽国的腐朽统治,导致民不聊生,民族矛盾尖锐,大量汉民和少数民族不仅没有抵御金军,反而帮助金军灭辽。北宋的经济援助当然不可能根除辽国的问题,辽国已经病入膏肓,不论北宋给多少钱,辽国都救不回来。然而,北宋给予辽国经济援助,却可以延长辽国的寿命,从而增加北宋的准备时间。

北宋放弃夹击辽国,而选择联辽抗金,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如若北宋对辽国进行经济援助,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为辽国提供粮草和军备物资,同时联合西夏,让西夏出军,辽国可能还是会被金国灭亡,但它一定可以坚持的更加长久。而北宋则可以利用辽金厮杀的时机,整顿军备,在北方培植亲近北宋的势力,甚至借机染指燕云十六州。假如北宋真的操作得当,利用经济援助,从辽国手中得来燕云十六州的话,北宋在面对金国时,就拥有了屏障,不至于金人南侵时东京北方竟一马平川。而且,辽国坚持的时间越久,对金国的国力消耗就越大,这对于北宋无疑是有利的。所以,联辽抗金确实存在可行性。

北宋放弃夹击辽国,而选择联辽抗金,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然而,上述的分析,其实都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基础之上,那就是北宋朝野一心,重视金国,做一切努力,以应对金人的南侵。北宋的朝堂上不是没有看出金人威胁的大臣,比如枢密院执政邓洵武在讨论“联金灭辽”方案时反对道:“什么‘兼弱攻昧’,我看正应该扶弱抑强。如今国家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这局面人人皆知,但无人敢言。我不明白:与强金为邻,难道好于与弱辽为邻?”

北宋放弃夹击辽国,而选择联辽抗金,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可是,像邓洵武这样的声音在当时是少数派,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这是天赐的灭辽良机,且燕云十六州是北宋必得之地,联金灭辽才是正道。而且,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向来清谈有余,力行不足,他们动不动就要说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却很少有实际行动。更致命的是,宋朝直到靖康之耻以前,都没有认识到国家的危机。

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以及分化将权的行为导致武将不熟悉军队,甚至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可笑局面。北宋实行募兵制,《宋史·兵志》载:“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可以说,北宋的大部分军队制度,防范的都是内部,而非外敌。纵观宋徽宗执政时期,官员贪腐,奢靡成风,人人都想建功立业,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整顿军备,做好备战。指望这样的国家去勒紧裤腰带,支援自己的仇敌,同时倾全国之力,去应对他们眼中的金人小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联辽抗金绝对是可行的,但宋朝本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联辽抗金不过是一纸空文,空中楼阁,无法实现。正如王夫之评价道:“夹攻也,援辽也,静镇也,三者俱无以自全。盖宋至是而求免于女真也难矣”。(《宋论》)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43034101822915080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