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得姑娘。在他看来,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所撰写的,其背后的真相可能并非那么光彩。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的眼中,从始至终都是完美的形象,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而负责发撰写历史的史官,也未必就是刚正不阿是非分明的人。他们所记录的事迹,未必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那些建立在史书上的文学历史,大多也都偏离了事物原本的模样。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呼家将呼延庆,他曾多次被作家借鉴引用到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将其塑造为民族英雄。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他的行径与却民族英雄的所为截然相反,历史上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家罪人。
在《兴涛三叔》就有这样一个场景,说书人会反反复复的给观众讲述呼延庆的人生。而主人公对由于年纪尚小,对故事中蕴藏的内容并不能全部理解。但是主人公还是会被,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怀所打动。主人公也正因如此,时常缠着长辈为其讲述那些英雄的事迹。
在现代作品中,有关呼延庆最为出名的应属《呼延庆打擂》。而表演艺术家刘彩琴也正因呼延庆,荣获全国电台交流节目评委会的一等奖。刘彩琴口中呼延庆,是一位民族英雄。呼延庆拜师学艺后,每日早起练功十分刻苦。后来,他在打擂比武时获得兵马大元帅的印章。
呼延庆为了铲除以庞文为首的奸臣,就带着自己的弟弟与表弟三人前往幽州向达官显贵们借兵。借兵的途中,呼延庆结识了断案如神的包拯,还有武官世家的杨家将。呼延庆在二人的帮助下,不仅铲除了庞文,还为家族平反,为家族洗去冤屈。
随着人们的传唱,呼延庆就成了英雄。直至清朝时期,有一本名为《呼家将》的小说问世,更是让呼延庆的声望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书中的呼延庆,不仅拥有过目不忘的眼力,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武术天才。而在他后续的故事中,作家赋予它的定位是拯救国家的民族英雄。
在真实的历史中,呼延庆并没有小说中那般伟大。北宋的消亡与呼延庆脱不开干系,熟悉宋朝历史的朋友,应该知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而这也就导致一个局面,对武官的轻视便导致国家的军事能力相对较弱。赵匡胤成王后,就与北方的少数民族彻底撕破脸。
北宋与辽为此发生一场重大的战役,高粱和之战由北宋打响,而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却并不是北宋。对于这种结果,北宋自然是不甘心,但是它也无力改变。自那之后,辽国也因此越发膨胀。再反观当时的宋朝,宋朝的士兵也因此锐减。
直到宋真宗时期,宋真宗战败后甚至还签下檀渊之盟的协议。这个协议说的难听点,就是宋朝战败后每年必须向契丹人捐赠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绢布。宋朝没落期间,东北的女真部借机发展成立,而他们的主君便是完颜阿骨打。
北宋对辽国恨之入骨,北宋便想与完颜阿骨打联手攻打辽国。恰逢穿梭于两国之间的马植,结识了宋朝出使辽国的童贯。二人无话不谈,马植也无意间暗示使者,辽国想融入宋朝的想法。若是与辽国联手,就能趁机拿回燕云十六州。
宋徽宗得知后,为了燕云十六州,便拒绝了金国使臣的示好,呼延庆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与金朝联盟抗辽于北宋而言是最好的法子。后来,呼延庆为了促成与完颜阿骨打的合作就亲自与其谈判。呼延庆回国后,将此行的细节全部告知宋徽宗。
后来,宋徽宗亲自派人将合作的信件送于女真部。完颜阿骨打攻打至中东时,北宋迟迟不肯出兵,便让完颜阿骨打心生怨恨。事后,北宋由于出兵不及时,便导致燕京迟迟拿不下。完颜阿骨打对北宋的印象,也越发恶劣。金国拿下燕京后,转头便来敲诈北宋。
北宋不得已只能再次签下新的协议,此举也让完颜阿骨打认为,北宋是个软柿子想捏就捏。这也就间接导致了靖康之变的发生,北宋也因此从而走向毁灭。由此可见,若不是呼延庆的一意孤行,宋朝也许未必会灭国。
纵观全文你会发现,呼延庆的人生相当凄惨。呼延庆生于乱世,恰逢赶上宋朝局势动荡不安,而他为了促成与金国的合作东奔西走。呼延庆的行为也为宋朝的消亡埋下一颗炸弹,呼延庆最终也为自己的行径,付出了应有的惩罚,而他也因此成为了宋朝的罪人。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480869552485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