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真实!明朝一个县衙的流水花销

《宛署杂记》记载,沈榜刚上任的时候,宛平库银存余仅有50两,而年支出却达到6000两之巨(明朝七品县令一般年俸在100两左右)。经过沈榜任职三年,宛平县财政已有结余1000多两,可见沈榜为官一任,至少在理财方面还是政绩颇斐的。
《宛署杂记》记载,沈榜刚上任的时候,宛平库银存余仅有50两,而年支出却达到6000两之巨(明朝七品县令一般年俸在100两左右)。经过沈榜任职三年,宛平县财政已有结余1000多两,可见沈榜为官一任,至少在理财方面还是政绩颇斐的。
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果然证实宋仁宗的判断,变法引起了党争,出现朝令夕改、小人当政的局面。蔡京等人都打着变法的旗号,利用青苗、保甲等名号来搜刮百姓。而王安石在晚年罢官之后,对变法所造成的局面也很不满意,他写了《熙宁日录》,在里面暗示责任全在宋神宗一方。
内行厂行事,比起锦衣卫、东西二厂要更加嚣张,刑罚制度要更加残忍。比如《明史》中记载:“罪无轻重皆决杖,永远戍边,或枷项发遣。枷重至百五十斤,不数日辄死。”
赫世亨跑前跑后,还写出了一份将近九百字的说明书,一同呈给了康熙。谁料,康熙在看完之后,竟然问道药效是什么。赫世亨的“说明书”写了什么?这位帝王又为何“突发奇想”要吃巧克力?
料事如神的张嶷之所以能够准确的把握事务发展的动态,那是因为他有着善于思考的大脑。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思考,才能观察到别人所不注意的事务,才能让自己离危险远一些离成功近一点。
我们无需感叹,也无需挂怀,乃至于那个被废黜帝位,降为王公的幼主柴宗训,我们也并不用替他去感伤。因为这就是历史,我们不用掺杂太多的个人情感,我们需要的,只是公平公正的看待,和理解。
少康之后的第九代就是夏桀。这个人非常昏庸残暴,人民也非常反对他,最后夏桀被商汤击败,夏朝也就此灭亡。这个过程虽然有传说的成分,但也能说明新建立的国家想要固若金汤并不容易,首先要有一个英明神武的统治者!
国家战事可以一触即发,也可以酝酿已久,在战争前夕,谋士所出的治国之策无疑就是一把尖刀!于是“阴谋”和“阳谋”就出现了,阴谋和阳谋的区别在于阴谋有迹可寻,是有破绽的,而阳谋是随势而动,随势而发,无迹可寻,他们可以说是一明一暗——在历史的长河里,阴谋固然多,但是阳谋更是特别的不可思议!
经过这一段非常可怕的日子,中原的人口数目,从原本的两千多万人,降到了后来的四百多万不到,甚至整个华夏民族差点走向了灭亡的状态。而这样的一段岁月,是我们所不愿意回忆的,自然也就很少有影视剧愿意拍摄了。
290年3月,盛极一时的外戚杨骏倒台,这是皇后贾南风和宗室的联合行动,也是一个女人和一群男人争夺朝廷权力的行动。不过,权力是种用特殊食材做成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