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特征,并且随着封建社会的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两大特征所展现出来的具象化现象也不断增加。
毫无疑问,纵观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央集权都是在不断强化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就逐渐建立。
而在古代社会当中,隐士文化又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和现象。从隐士文化的兴衰当中,我们又能够看到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趋势?它的不断强化是通过什么内容来体现的?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隐士文化,逐渐普及
根据中国现存的历史资料记载,最早的隐士文化其实是由两个人共同创造的,这两个人的名字叫做伯夷和叔齐。
他们二人从小出生和成长在贵族家庭当中,接受的也是代表商王朝统治阶级利益的教育。所以,他们的志向和立场一向是非常坚定的。在商王朝还在实行中央统治时,他们可以为这个王朝付出一切。而当商王朝被周朝取而代之时,他们就不愿意再去朝廷做官。
他们两个人的思想自然是无法左右历史的洪流的,商朝最终被周朝取代,也是顺应自然规律发展的事情。而这两个曾经的王公贵族,断然不接受周朝统治者向他们提出的邀请。
由此可见,隐士最开始隐居深山,并不是因为他们无处可去,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为新的统治者服务。换句话说,他们代表的是旧的统治阶层的利益。旧的利益与新的统治阶层恰好是对立且不可调和的,因此,他们没有办法接受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如此决然地转变立场。
这两个人的故事,恰好就是中国隐士文化的故事起源。
而从他们二人之后,隐士也逐渐流行起来。在这一时期,隐士隐居山林的权利,是完完全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那些隐居山林之人,在混乱的年代当中也能够找到与自己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统治者。所以在这一时期,大部分的隐士都会选择出山,选择介入到世俗社会当中。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他会一边讲学,一边向各国统治者宣传自己所建立的儒家思想。他的思想并不会被每一位统治者所接受,所以在某些国度,他势必会受到驱逐。
由此可见,当中央集权弱化时,隐士文化相对来说便没有那么兴盛。这是因为,过去那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渐被打破,隐士们也能够选择与自己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统治者来进行服务。
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中央集权再次发展起来。秦始皇将过往的分封制改为了郡县制,中央集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强化。
隐士权利,自由掌握
从秦汉时期开始,一直到北宋和南宋,中国的隐士文化都处在自由发展的空间当中。众多隐居山林之人,他们隐居或者是重新走向世俗社会的权利,全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刘邦统治中原大地时,国家最著名的隐士或许就是“商山四皓”了吧。“商山四皓”指的是4个倔强的老头子,他们有着满腹的才华,甚至有着为统治者服务的政治才能。可他们并不支持刘邦的统治,所以不愿意出山,为汉朝统治者而服务。
然而,即便是刘邦这个皇帝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商山四皓”也照样不同意出山。他们告诉刘邦,目前四个人对隐居的生活都自得其乐,所以不愿意再去沾染红尘当中的是是非非。
即便是皇帝有所召唤,只要隐士自己不愿意,他们也随时都能够拒绝皇帝的邀请。
而在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时,诸葛亮其实早期也算是个隐士。他隐居在隆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天下大事,但是对当前政治格局的变化都有所了解。
需要诸葛亮为自己出谋划策时,刘备选择的做法是亲自上门拜访。他尊重诸葛亮作为隐士的人格和权利,也愿意在自己尊重的人面前展现出全部的诚意。
当“商山四皓”决心将隐居进行到底时,他们可以完全无视统治者发出的邀请。当诸葛亮决心出山参政时,他便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由此可见,隐士隐与不隐,全由他们自己做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动天下的谢安曾经也是个隐士。他的才华并没有因为他的隐居而减少半分,东晋统治者反而对他有求必应。后来东山再起,也是谢安基于整个家族的利益而做出的考虑。
虽然在一些天下分裂时期,中央集权有过短暂地弱化,但是整个大趋势是无法逆转的。
而在这一时期,统治者并未强行剥夺隐士手中对于个人人生的决定权。此时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发展到巅峰,所以统治者也绝对不可能将自己放在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对立面。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隐士文化是逐渐达到了巅峰状态的。
当文人阶层对统治者的种种政治举措不满时,当他们暂时不具备起义的力量时,他们便会选择隐居山林,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
让渡权利,逐渐消失
隋朝时期,中央朝廷开创了科举制度。而唐朝建立统治之后,朝廷延续了这一人才选拔制度,并且将科举考试之风推广到了整个社会。当时,所有文人学子都以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胜出为荣。
在文人墨客看来,隐居山林成为了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如果能够在世俗社会当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他们就不会选择成为一名隐士。
比如李白,他常常讲大隐隐于市,但他并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后来李白为什么会选择周游大好河山呢?这是因为他无从选择,因为他被中央官僚体系所抛弃。
即使李白满腹才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那“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傲气,已经严重冲击了统治阶层,他也必然不再为他们所容。
隐士隐或者不隐,已经不是隐士本人所能够决定的。他们都想参与世俗社会当中,都想在统治者左右扬名立万。可是,如果他们的诉求不被统治者本身接受,那他们最后也只能选择隐居山林。
隐士这个身份,是他们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层遮羞布。
后来的明清时期,隐士文化则彻底消失。
这是因为,明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已经达到了顶峰。统治阶层在全国范围之内说一不二,每一个妄图违背他们意志的人,最终都会被他们剥夺生命。
如果朱元璋想要任用一位文人,可这位文人始终不愿意出山,那么他不会再像刘邦尊重“商山四皓”一样尊重这位文人,而是会选择直接杀掉他。
结语:
中央集权的强弱,与隐士文化的兴盛和衰落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央集权加强时,统治者手中的权力也在增强,隐士的自主权相对来说必然就在减弱。
而随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隐士文化也完全丧失了生存的空间。统治者剥夺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自主权,隐士也就不能再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