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它汲取了当年英国的三个教训

我们都知道,在美国成为全球霸主之前,世界的舞台曾经由英国主宰。自从拿破仑战争结束,英国就稳坐霸主之位,统治世界长达一百多年。

然而,再强盛的帝国也有衰落的一天,英国的辉煌随着时间渐渐黯淡,直到二战后,美国顺势接过了全球领导权的接力棒。

如今,美国已经当了八十年的“世界老大”,至今依旧非常强势,尽管从部分层面来看美国是走下坡路,但整体来看美国距离衰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那么,为什么美国能够保持如此持久的优势呢?

要知道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其实存在着几个致命的隐患,只是当时的英国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直到这些问题悄然蚕食了英国的根基,导致英国不断衰落。

而美国作为大英帝国曾经的殖民地,可谓是“集百家之精华”,如此一来,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走上了一条“更稳健”的道路,并一路领先到了今天。

那么,美国究竟学到了英国的哪些教训?又经历了哪几次变革呢?接下来,让我们逐一解开这背后的秘密。

一、大航海时代的回响

1492年的秋天,热血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站在圣玛丽亚号的甲板上,眺望着远方的海平线。在他身后,平塔号和尼娜号紧随其后。

这三艘帆船承载着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期望,更肩负着寻找新航路的重任。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航行,哥伦布的船队终于在10月12日抵达了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哥伦布误以为到达了印度,便称当地原住民为”印第安人”。

这个源于误解的称呼,却在历史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哥伦布的发现如同一声惊雷,在欧洲大陆引发了巨大反响。各国纷纷派出探险队,争相在这片”新大陆”上寻找机遇,英国也不甘落后。

1607年5月14日,詹姆斯敦殖民地在弗吉尼亚建立,成为北美第一个永久性英国殖民地。

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在北美东海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如同散落在海岸线上的珍珠,各具特色。

1620年11月11日,载着102名乘客的”五月花号”抵达了北美海岸。这群清教徒在登陆时签署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为北美殖民地的自治精神奠定了基础。

约翰·温思罗普领导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成为了清教徒的主要聚居地。他们建立了严格的宗教制度,同时也重视教育,1636年创办了哈佛学院,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播下了种子。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殖民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模式。新英格兰地区发展起以捕鱼、造船和贸易为主的经济,中部殖民地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南方则形成了以种植园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威廉·佩恩创建的宾夕法尼亚殖民地成为了多元文化的典范,吸引了大量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移民。

各族裔的移民——英格兰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等,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逐渐融合,孕育出了一个新的民族认同:美利坚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

富兰克林创办的《宾夕法尼亚公报》成为了殖民地重要的舆论阵地,他还建立了美洲第一个订阅图书馆,为知识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这种经济繁荣和认同感的形成,为日后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此时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风暴即将来临。

二、独立之火,燎原北美

1754年,乔治·华盛顿率领弗吉尼亚民兵与法军在俄亥俄河谷发生冲突,拉开了法印战争的序幕。这场战争最终演变成为全球性的七年战争。

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英国赢得了北美的统治权,但也因此背负了巨额战债。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英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北美殖民地。

1765年3月22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印花税法》,要求北美殖民地居民在购买报纸、法律文书等物品时必须缴纳印花税。这一举措立即引发了殖民地居民的强烈不满。

“没有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在殖民地中广为流传。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等人组织了”自由之子”组织,开始抵制英国商品。他们将英国茶叶比作”自由的毒药”,鼓励民众饮用美洲本土的药草茶。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1770年3月5日,波士顿的街头发生了一起震惊北美的流血事件。

一群愤怒的民众与英国士兵发生冲突,最终导致5名抗议者被枪杀,其中包括混血非裔美国人克里斯普斯·阿塔克斯。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惨案”,它成为了点燃独立之火的导火索。

约翰·亚当斯作为英军士兵的辩护律师,尽管反对英国的殖民政策,但仍坚持了法治精神,这一行为赢得了民众的尊重。

保罗·里维尔创作的版画《波士顿惨案》在殖民地广为流传,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情绪。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又掀起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抗议活动。在约翰·汉考克和塞缪尔·亚当斯的策划下,60名”自由之子”成员装扮成莫霍克印第安人,潜入停泊在波士顿港的英国商船。

他们将船上342箱茶叶统统倾倒入海,以此抗议英国的茶叶税。这一事件被称为”波士顿倾茶事件”,它标志着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英国对波士顿的反抗采取了强硬措施,实施经济封锁和军事。然而,这只是火上浇油,更加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1774年9月,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与会代表一致决定抵制英国商品。

1775年4月19日,在列克星敦,殖民地民兵与英军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保罗·里维尔的”午夜骑行”为这场战斗的爆发起到了关键作用,北美独立战争就此全面爆发。

1775年6月15日,大陆会议任命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在接受任命时说:”我深感责任重大,恐怕才能不及。”尽管如此,在战争初期,华盛顿领导的殖民地军队仍然屡遭败绩。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然而,独立的道路并不平坦,1777年9月,费城沦陷,大陆会议被迫迁往约克,就在美国独立事业危在旦夕之际,转机出现了。

1777年10月17日,在纽约州的萨拉托加,美国将军霍雷肖·盖茨率领的部队取得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他们成功包围并俘虏了约翰·伯戈因将军率领的5000名英军。

这场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民的斗志,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公开支持美国的独立事业。

法国的加入尤为关键,它不仅提供了大量军事和财政援助,还派遣了拉法耶特侯爵等军事人才来协助美军。

随着国际援助的到来,战争的天平开始向美国一方倾斜,1781年10月19日,在弗吉尼亚州的约克镇,华盛顿将军与法国盟军合作,彻底击败了英军主力。

英军司令查尔斯·康沃利斯投降,这场战役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进入了尾声。

1783年9月3日,英国被迫在《巴黎条约》上签字,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经过近八年的浴血奋战,美利坚合众国终于赢得了独立,成为了一个崭新的主权国家。

这个由13个前英属殖民地组成的联邦共和国,即将踏上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

三、工业化浪潮中的巨人

赢得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扩大领土,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1787年5月25日,费城独立厅内,55位代表齐聚一堂,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制宪会议。

在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人的努力下,《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最终诞生。这部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加强了国家权力,为美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在纽约联邦厅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的就职演说为新生的共和国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树立一个不朽的纪念碑,证明人类有能力建立良好的秩序。”

与此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正从欧洲席卷而来。塞缪尔·斯莱特从英国偷运出纺织机的设计图,在罗德岛建立了美国第一家纺织厂。

很快,”罗德岛制度”在新英格兰地区蓬勃发展,推动了美国纺织业的快速增长。

1807年8月17日,一艘奇特的船只在纽约哈德逊河上航行,这就是由罗伯特·富尔顿设计的”克莱蒙特号”蒸汽轮船,它的成功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

蒸汽轮船大大提高了美国的运输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工业化进程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开发的政策。1803年4月30日,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抓住机遇,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手中购得了路易斯安那领地。

这笔被称为”历史上最划算的土地交易”的购地案,使美国的领土面积一下子扩大了一倍多。

为了探索新获得的领土,杰斐逊派遣梅里韦瑟·刘易斯和威廉·克拉克率领探险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探索。

他们的探险不仅绘制了详细的地图,还记录了大量的地理、生物和人类学资料,为美国向西扩张奠定了基础。

随着领土的扩张,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美国人口从300万激增到3000万。爱尔兰马铃薯饥荒和德国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政治迫害,都推动了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

这些移民不仅为美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还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会发表年度咨文,提出了著名的”门罗主义”。他宣称美洲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欧洲国家不得干涉。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开始在西半球确立主导地位

美国的领土扩张并未就此停止。1845年,美国兼并了得克萨斯。1846年6月15日,美国与英国签订《俄勒冈条约》,确定了美国西北部边界。

同年5月13日,美国与墨西哥爆发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848年2月2日签订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使美国获得了包括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在内的大片土地,这次扩张使美国成为了一个横跨北美大陆的国家。

1849年1月24日,詹姆斯·马歇尔在加利福尼亚的美国河上发现了金子,由此引发了著名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成千上万的淘金者涌向西部,推动了美国西部的开发。

约翰·萨特、利兰·斯坦福等人在这一时期崛起,成为了美国西部开发的重要人物。

随着领土的扩张,美国开始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1825年10月26日,伊利运河正式通航。这条连接五大湖和大西洋的人工水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推动了纽约州的经济发展。

伊利运河的成功刺激了其他运河的修建,如俄亥俄运河、切萨皮克-俄亥俄运河等。

1869年5月10日,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角正式通车。

这条铁路的建成标志着美国进入了铁路时代。铁路网的快速扩张不仅促进了东西部的联系,还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芝加哥、圣路易斯等城市因铁路而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工商业中心。

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在新英格兰地区,纺织业蓬勃发展;在五大湖地区,钢铁工业开始崛起;在宾夕法尼亚州,石油工业正在起步。

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使美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工资低。1842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限制儿童工作时间的法律,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工保护法。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就是著名的”干草市场事件”。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美国社会也出现了贫富悬殊的问题,安德鲁·卡内基、约翰·D·洛克菲勒、J·P·摩根等”大亨”崛起,他们掌控了美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与此同时,大量工人和农民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社会矛盾为日后的进步运动埋下了伏笔。

尽管如此,美国的经济实力仍在不断增强。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和第二大工业国。然而,这仅仅是美国崛起的开始,更大的飞跃还在后面。

四、从新兴大国到世界霸主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美国再次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电力、石油、钢铁成为了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

1876年3月10日,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波士顿的实验室里成功地向他的助手托马斯·沃森说出了历史性的一句话:”沃森先生,请到这里来,我想见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电话通话。

贝尔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也为美国的通信产业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1879年10月21日,托马斯·爱迪生在新泽西州门洛帕克的实验室里,成功地点亮了一盏能持续燃烧40小时的碳丝灯泡。

这标志着实用电灯的诞生,开启了电气时代的大门。爱迪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创立的通用电气公司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设备制造商之一。

与此同时,美国的铁路网络迅速扩张,1869年5月10日,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角正式通车。

这条铁路的建成不仅缩短了东西海岸之间的旅行时间,还推动了美国西部的开发。

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铁路系统。这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将美国的广袤国土紧密连接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资源、劳动力和商品的流动。

1859年8月27日,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钻出了美国第一口商业性石油井,这标志着美国石油工业的诞生。

约翰·D·洛克菲勒抓住这一机遇,创立了标准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产业。石油不仅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还成为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1901年1月10日,在得克萨斯州的斯平德尔托普,一口石油井突然喷出了滚滚黑油,这就是著名的”卢卡斯间歇泉”。这一发现标志着美国进入了石油大生产时代,为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奠定了基础。

1892年,安德鲁·卡内基将他的钢铁帝国与J·P·摩根的金融帝国合并,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这家公司很快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这标志着美国在全球工业领域的崛起,也预示着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美国的崛起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上,还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

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奥维尔·莱特驾驶的”飞行者一号”在空中飞行了12秒,飞行距离为37米。这一重大突破不仅体现了美国的技术实力,也为美国在20世纪的军事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实力的增强必然带来了军事扩张。1898年2月15日,美国军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口神秘爆炸,这成为了美国对西班牙宣战的导火索。

在这场被称为”美西战争”的冲突中,美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1898年12月10日签订的《巴黎条约》,使美国获得了包括菲律宾、关岛等在内的多个海外领地。这标志着美国开始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

1899年9月6日,国务卿约翰·海发表了著名的”门户开放”照会,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开始积极参与东亚事务,为日后成为太平洋强国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它不仅拥有庞大的工业体系,还建立了高效的专利制度,保护并推动了持续的技术创新。

1906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弗雷德里克·艾伦曾说:”一切可以发明的东西都已经发明出来了。”然而,事实证明他大错特错。

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福特的流水线生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等重大发明和发现,不断推动着美国科技的进步。

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参战时间较晚,但美国的加入对战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美国不仅派出了庞大的远征军,还为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和贷款。

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从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到世界霸主,美国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总结:

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再到世界霸主,美国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准确。

它汲取了英国等老牌强国的教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美国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得益于一系列关键人物的贡献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从独立战争时期的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安德鲁·卡内基、约翰·D·洛克菲勒,再到科技创新时代的托马斯·爱迪生、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这些杰出人物的智慧和努力推动了美国的发展。

同时,从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到美西战争,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政策,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也塑造了美国的国家特性和国际地位。

所以说,美国的成功一方面是汲取了英国的教训,另一方面是集百家之长,所有资源和多个时代积蓄的潜力全部在美国这一时期喷发,同时两次世界大战也为美国带来了地位更替的机会。

不过如今,我国的崛起已经是必然之势,美国虽然多次干扰,阻挠,但我国却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朝前迈,直到赶上美国!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3248902877250075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