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寇自重,从来都没有好结局

陈豨在公元前194年起兵造反的背后,有着一系列的复杂原因和政治争端。他本人以谦卑为德,深得许多人的尊敬,但最终却选择了反叛。让我们继续看下去。陈豨领导的反叛起义,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他的门下追随者众多,而他的谦卑态度和善待宾客的举止让他在民间有着良好的声望。然而,这种声望并没有使他远离政治纷争和争权夺利的阴谋。

在他省亲经过赵国时,引起了赵国相国周昌的忧虑。周昌认为陈豨拥有众多门客,而且在边地独揽兵权,可能会在未来引发变故。为了对付陈豨,周昌向汉高祖建议派人查探陈豨门客的行踪,以便找到抓住他的把柄。

陈豨得知高祖的动向后感到不安,因为他的门客众多,难免有些人在行为上有违法乱纪之处。此时,太上皇驾崩,高祖要求陈豨前来长安参加葬礼。陈豨因为对局势的担忧以及高祖的邀请而感到困扰,他不敢前来,并借口自己生病而辞谢。

事情的发展到这一步,使得君臣之间的猜忌更加深重。陈豨在这个关头感到压力巨大,对政局的不满和猜疑促使他做出了极端的选择,索性选择反叛。

高祖亲自率军前往邯郸攻打陈豨,同时派燕王卢绾负责攻打叛军东北面,形势一片混乱。在此时,陈豨紧急求援,派使者向匈奴求助,并燕王卢绾也派使者张胜去游说匈奴,希望得到匈奴的支援。

张胜抵达匈奴后,与原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交谈。臧衍向张胜表示,他在燕国得到的地位是因为熟悉匈奴事务,而燕国能够保留至今,也是出于对匈奴的控制。他劝告张胜,如果心向朝廷,就应该让燕国暂时不要消灭陈豨,为双方留有余地。这样,燕国可以继续存在,有助于维护匈奴的稳定。如果汉朝出现紧急情况,还能够趁机安邦定国。

张胜被臧衍的言辞所动,觉得这个建议对他和燕国都有好处,于是他改变主意,开始说服匈奴去帮助陈豨。

燕王卢绾得知张胜的反水行为后大怒,认为他背叛了燕国,上书朝廷准备将张胜灭族。然而,张胜赶回燕国后解释了自己的行为,并告诉燕王事情的原委。燕王意识到了情势的严重性,为了稳住局面,他决定杀掉其他人以应对朝廷的压力,并暗中释放了张胜。

燕王在暗中调整兵力,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准备与陈豨进行一场长时间的较量。

公元543年,东魏与西魏的战争仍在继续。在这次战争中,高欢率领东魏军队渡过黄河,占据了邙山,利用地势的高处进行守势。宇文泰则丢下辎重,夜袭邙山,准备对高欢进行突袭。

在黎明时分,两军在邙山上激战。东魏大将彭乐率领几千名骑兵作为右翼,向西魏部队的北边发动冲击。彭乐的骑兵所到之处,西魏军队溃不成军,彭乐更是杀得疯狂,一口气冲入了西魏的军营深处。

有人急忙去告诉高欢,声称彭乐带着部下投敌了。高欢听闻此事,不愿相信,并感到非常郁闷,甚至用鞭子不停地抽打自己的大腿,以求确认事实。

然而,幸运的是,没过多久,彭乐的使者飞骑而来,告知高欢已经俘虏了西魏四十多名高贵人物,包括临洮王元柬、蜀郡王元荣宗、钜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等。这一消息让高欢松了一口气,证实了彭乐并未叛变,反而取得了一场重大的胜利。

高欢欣喜异常,带领将领继续追击,使得西魏溃败,惨遭斩首三万余人。彭乐则奋勇冲在最前线,紧追宇文泰而去。

宇文泰眼见逃脱无望,转身对彭乐说道:“我认识你,你就是彭乐。听说你打仗特别猛,肠子流出来,直接塞回去继续打,真正的痴勇汉子。高欢非常看重你,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啊,今天要是没有我了,明天哪里还会有你!你赶紧回到营地,收取属于你的金银财宝!”彭乐听从了命令,带着一大堆宇文泰留下的珠宝跑回了军营。

彭乐见到高欢后,向他汇报:“宇文黑獭从我的刀刃下漏网,就差一点点运气啊,不过他已经吓破胆了!”高欢对彭乐的英勇表示赞赏,却也因未将宇文泰擒获而感到不满,于是下令彭乐趴到地上,揪住他的头髻,连连以头击地。

高欢三次举刀欲砍他,但却举在半空中,始终下不了手。他的牙齿咬得格格响,怒气填膺。彭乐向高欢求饶,表示若再给他五千骑兵,他必定能将宇文泰擒回。高欢却不信任他能再次捉住宇文泰,怒气未消的高欢让人拿来三千匹绢,压在彭乐的背上,作为封赏。

公元880年,黄巢曾考虑投降朝廷,表示愿意接受封官之职,并解散军队。朝廷同意,答应任命他为右卫将军,但条件是军队必须就地解散,而他本人孤身前往长安就职。然而,黄巢最终迟疑不决,放弃了和解的机会,决定坚持造反。

在肆虐完河南后,黄巢率领部队越过长江,进军江西,然后是浙东,最终转向福建。攻陷福州后,官军迅速展开围剿。面对压力,黄巢再次向朝廷表示愿意归降,但要求被任命为广州节度使。然而,朝廷只愿意给予一个率府率的官职,管理太子府中兵仗、仪卫及门禁等事务。

黄巢对朝廷的回应感到极度愤怒,认为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在当天,他攻陷了广州,接着劫掠了岭南诸地。由于叛军从北方来的士兵对岭南气候极不适应,大量人得病,但黄巢仍带着他们自桂州沿湘江而下,经过永州、衡州,最终抵达潭州。黄巢先头部队直逼江陵。

江陵城内的唐将刘汉宏对抵挡叛军的信心不足,于是选择自己大肆掠夺江陵,将房屋都烧毁,随后带领士兵躲在山谷里,将一座空城留给了黄巢。

黄巢的军队在继续南下的过程中,对城中老百姓实施了残酷的掠夺行为,将房屋烧毁,导致大量百姓在严寒中冻死。这场战乱不仅给城中居民带来了苦难,也让唐朝感到了严重的威胁。

黄巢部队继续向襄阳进发,而唐军在途中设置埋伏。一场战斗爆发,唐军以轻骑兵先行迎战,成功引诱叛军进入埋伏地。唐军主力迅速出击,成功大破叛军,将他们追击至江陵,造成叛军惨重的伤亡。

然而,在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唐军主将刘巨容却阻止了继续追击。他认为朝廷在对待将领时不稳定,时常变卦,因此建议留下叛军,利用他们来维持自己的势力。刘巨容有自己的私心,希望通过与黄巢达成妥协,为自己谋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势。

在刘巨容的建议下,黄巢得以喘息,并继续扩大势力。他攻占了鄂州,然后沿长江而下,连续征服了江南十五个州。在大唐朝廷失去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后,黄巢的部队快速发展,规模迅速膨胀至二十万人。

在征战的腥风血雨之间,几位将领心生一念,留情敌寇。这并非软弱,而是一场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思考。敌对力量被留存,如同保留了一份未来的可能性,是一场关于人性、战争和和平的精妙探讨。

这种战略的核心在于维持生态平衡。在残酷的战争中,如果一味屠戮,不仅会造成人员巨大伤亡,也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崩溃。手下留情,就是将这种残酷减至最低,为未来的和平创造了可能性。

“我存在之价值,在于敌人之存在。敌人不在,我将不再。” 这句话揭示了对立存在的哲学思考。敌人的存在并非简单的敌对,而是对己方存在的一种动力和价值。在对立中,每一方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天下的飞鸟射光了,猎人便会把弓箭劈开,当柴火烧掉。草原上的兔子没了,猎狗便会成为人们鼎中美妙的食物。” 这些生动的比喻勾画出一幅生态平衡的图景。如同飞鸟和猎人、兔子和猎狗相互依存,敌我关系中的对立也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存在。

这些古老的寓言在当今同样有深刻的启示。在国际关系中,理解对手、寻求平衡,可能比简单地争斗更能创造和平。手下留情的思想,历经千年,依然是一种智慧的历久弥新。

前202年,项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乌江之畔成为他的最后一站。这位燕王、西楚霸主,曾一度力压刘邦,但历经波澜后,最终在巨大的战局中败北。

项羽的崩溃并非来得突兀,自己的军队疲于奔命,粮草匮乏,甚至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他曾是战场上的无敌猛将,却在最后的关头感受到了孤立和无奈。他对面的是汉军中的司马吕和马童,这两名骑士或许曾与他同仇敌忾,或许曾一同并肩作战。这一刻,项羽回首往事,见证了盟友成为对手的残酷现实。

在项羽自刎之前,他选择将汉王刘邦为悬赏他首级而设立的黄金千斤和封邑万户的奖励赐予司马吕和马童。这是项羽在生命最后一刻所展现的慷慨大度,一种将自己的失败化作豁达的心态。或许他明白,自己的英雄传奇即将终结,但在临别之际,他选择了一种留下遗产的方式,把战争的果实分享给曾经的战友,表达了一份宁死不屈的豁达与无怨无悔。

项羽的最终选择,自刎而死,象征着他在失败面前选择了一种尊严的收场方式。

战场上,血雨腥风中的汉军彼此争夺着最后的胜利果实。剑光弥漫,刀刃交击,最终,王翳挥刀取下了项羽的头颅。他的手下也在混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自争夺并夺得了一截项羽的身体。

在这场残酷的争夺之后,汉王面对这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决定将项羽的土地划分为五块,以丰厚的封赏来感谢他们的卓越表现。这个过程中,王翳因为取下项羽的头颅,被封为杜衍侯;杨喜,因出色的战功,被封为赤泉侯;杨武,由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成为吴防侯;吕胜,也因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涅阳侯;而骑司马吕马童则因其卓越的骑兵指挥技艺,被封为中水侯。

在历史的背景下,对待超群之辈如项羽,确实是不容留情的,因为超越常人的实力使得他们成为了不可预测的因素,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相较之下,对待势力较弱的敌人,采取多次博弈、留有余地的策略,更符合当时的政治智慧。

在这个时代,个体的英勇和智谋常常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而对于统治者来说,如何善用这些英勇者和智谋者,使之为自己所用,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政治任务。通过多次博弈,封赏功勋,既能激发将领们的斗志,保持战争的动力,又能巧妙地利用这些英勇者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种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不同的封赏,满足不同将领的利益需求,使他们更愿意为大一统、为统治者的利益而努力。

人们往往被权力的诱惑所迷惑,残酷的现实让人们采取了各种手段来确保自身的利益和生存。在这样的斗争中,有时候人们不得不留情,养寇自重,但这只是暂时的权谋策略。

事实上,每一次博弈都像是在一场演绎精妙的棋局中,不同的棋子在权谋者的手中跃动,每一步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陈豨的谋反行动,最终导致了韩信、彭越和英布的牺牲,以及燕王卢绾的悲惨结局。这些角色在巧妙的权谋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但却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

宇文泰则成为高欢一生的宿敌,他的崛起和北周对北齐的灭亡,反映了养寇自重的风险。黄巢的起义最初或许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权益,然而,当他攻入长安,却将京城变成了人间地狱,最终陷入了权谋的泥沼。

刘巨容等人为了谋取权势而留情养寇,最终却陷入了权谋的陷阱,被权谋者视为威胁而加以清除。这些事件都表明,权谋中的成功和失败之间只有一线之隔,留情养寇只是暂时的策略,而并非长久之计。

在这个权谋的世界里,养寇自重者或许能够在一时之间取得某些利益,但最终往往会遭受不可挽回的后果。历史告诉我们,在权谋和政治斗争中,谨慎、远见和正道才是持续成功的关键。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13450980446749234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