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国号都是怎么来的?这可能是最全的

上下五千年,中华大地经历了许多次改朝换代。每换一个朝代,都是重新换一个家族来作皇帝,换一拨人来统治天下,也会换一个国号,以区别于其他朝代。国号,将会载入史册,将会被后世铭记。起个人名,都至少要沉思片刻;起个国号,肯定有所来由。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由大禹的儿子启建立。自此,领导的位置开始家族世袭。此前,美其名曰“禅让”,实际是大家要较量一盘,谁最后得手谁上。把天下传承从无序变为了有序,夏朝可谓是开辟了新天地。国号“夏”,据说,来自禹和启父子来自的部落名,而这个部落名,有说是来自禹的姓氏——夏后氏,也有说是来自部落所在地——大夏。

商朝,鬼斧神工造大鼎的朝代。这个朝代,虽然有了文字,却迷信鬼神。据说,商汤的祖先的契,是玄鸟的后裔,曾辅佐大禹治水,被封在商邑(今河南商丘),建立商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汤创立商朝,就用了故土的名字来作国号。

周朝,礼仪、思想开始成熟的朝代。周人的先祖古公亶父,为了躲避少数民族的攻击,带领部族迁徙到了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并开始以周为部族名。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用了故土之名作了国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周朝经历了一场动乱,原本的都城镐京被犬戎祸祸的不能再住了。继任的周平王无力搞再建设,只好迁都洛邑。洛邑在东,为了以示区别,自周平王开始,称为东周,此前,就是西周。

秦朝,皇帝开始的年代。秦始皇,曾经的秦王,建立秦朝,就以自己的故国为名。而这个故国的名字,也来自故乡。据记载,秦始皇的先祖非子曾因养马养得好,成为周王室的附庸。我理解这个附庸,应该类似于帮佣,专职替天子养马嘛。而成为附庸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封地——秦邑(甘肃天水附近)。从此,非子这帮人就有了“秦人”这个称呼。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护送有功,才获得了诸侯的地位,这才有了秦国。

汉朝,真正到了雄起的年代。在灭秦之后,项羽把刘邦赶到了偏僻的巴蜀与汉中一带,封他为汉王。当时,刘邦很是不服,想抵抗来着,但萧何劝他,“‘天汉’,其称甚美……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天汉”,就是汉水流域,汉中一带。听了萧何的话,刘邦才安下心,好好经营。最终,他击败项羽,赢得天下,仍不忘故地,定号“汉朝”。王莽乱汉后,刘秀通过多年征战,脱颖而出,再续汉朝。因其定都在了长安(西汉都城)东边的洛阳,史称东汉,之前的汉朝,则被称为西汉。

三国时期,就是魏蜀吴鼎立的时代。

,曹操家的国号。曹操曾被封为魏王,后来曹丕继承王位,又接受汉献帝的禅让(不敢不让),做了皇帝,就把原来的王号定成了国号。

,其实不是国号。自称皇叔的刘备,在听说汉献帝禅让后,就在成都继位为帝,学光武帝刘秀再续汉朝。但因刘备政权一直偏安蜀地,没啥发展,就被称作蜀汉,简称蜀。

,江东孙权家的政权。孙家,世居吴地,很有政治根基。曹丕创魏后,孙权曾表示臣服,被封为吴王。后来,孙权打算自己称帝的时候,就用了原来的王号“吴”,作为国号了。

晋朝,大分裂之后的短暂的统一。曾为曹氏旧臣的司马氏父子,趁着曹家孩子小,就篡了位,但最初没敢称帝,直到司马炎继位。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曾被封为晋王,故而司马氏的江山就定号为“晋”。可司马家族人品不好,多数奢侈腐败,没成立多少年就濒临瓦解。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衣冠南渡。在遥远的江南,世家大族们辅佐貌似司马氏的后裔司马睿再续晋朝。因都城建康(现在的南京)在东面,史称东晋,而之前的晋朝被称为西晋。

五胡十六国,在东晋偏安东南的同时,少数民族兄弟们在广阔的北方撒开了欢,前前后后成立了许多个政权,光数得上的就有16个。这一堆国家的年号颇有创意,有的想表示自己是中华正统,哪个王朝伟大就哪个王朝的国号,例如“汉”就很受欢迎。还有的以根据地的地名为国号,例如在关中,就定国号“秦”。

北朝,主要由北魏谱写主旋律。在乱纷纷的背景中,鲜卑拓跋氏脱颖而出。而“魏”这个国号,则有一套堪比传奇的说辞。“魏”本就具有美好而伟大之意,但拓跋氏之所以选择“魏”,还有更深刻的道理。当时,天下还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天下,而汉人以东晋为正统。可晋的天下却不是自己打的,而是从曹魏手中巧取豪夺的。所以,以“魏”为国号有向天下人昭示自己是正统的意味。因为,拓跋魏在北方,为了区别于曹魏,就被称作“北魏”。

北魏后来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后来,东魏大臣高洋代魏自立,因曾被封为齐王,定国号为“齐”。因在北方,故被称为“北齐”。而差不多同时期,西魏的权臣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魏自立,也是把曾经的封号“周公”,升级为国号“周”。

南朝,是指东晋之后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宋齐梁三朝国号都来自于创立者曾经的爵位,宋朝的创立者刘裕曾被封宋王,齐朝的创立者萧道成曾被封齐王,梁朝的创立者萧衍曾被封梁王。陈朝国号的来源,不但放在南朝奇怪,放在整个历史中都特殊,就是用了当家皇帝的姓氏。

隋朝,诞生了隋炀帝的朝代。开创者杨坚本是北周权臣,后来就走上了权臣的极品升职之路,废了皇帝,自己干了。他们祖上封地在汉东,春秋时属于随国,就被封为“随公”。杨坚把持朝政后,又受封了“随王”。但这个“随”,杨坚却不喜欢,可能因为太“随便”吧,就改为了“隋”。登基后,也就用“隋”作了国号。还有古人认为,“隋”字本没有,是杨坚创造的。天下姓“隋”的,可以注意一下。

唐朝,是一个充满绚丽的王朝。隋炀帝是个想干一番宏图大业的皇帝,但可能是步调太快了,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他的姨表兄弟李渊也趁势而起,太原起兵,夺得政权。因李家的封地晋地,古称唐国,而李渊先自父辈那里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后进封“唐王”。于是,“唐”就成了国号。

五代十国,是隋唐辉煌之后的大乱世,包括梁、唐、晋、汉、周5个中原王朝和其余的10个割据政权。为了区别于前代政权,在历史上,人们惯于梁唐晋汉周的前面都加了个“后”。

后梁,由唐末节度使朱温建立。国号定为“梁”,是因为他的根据地正是战国时魏国的地盘,而魏国又叫梁国。

后唐,由唐末节度使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立。李存勖本是沙陀人,后被唐朝皇室赐姓李。因为姓“李”,李存勖就觉得应该再续唐朝,故定国号为“唐”。

后晋,由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建立。石敬瑭本是后唐的部将。为了争夺皇位,他以每年进贡,并割让幽云十六州,向契丹借兵。后晋都城太原,本属于春秋时的晋国。所以,石敬瑭定国号“晋”。

后汉,由后晋大将刘知远建立。在后晋灭于契丹之手后,刘知远在中原建立后汉。国号为“汉”的原因很明显,因为刘知远姓“刘”。

后周,由后汉大将郭威建立。有一种说法,“郭”姓,来自于周朝王族虢仲。郭威应该是为了追忆祖宗,而且想创造像周朝那样的长寿王朝,就建国号为“周”。这里插两句,历史还有一些以“周”国号的,比如武则天,看重的都是,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国祚较长的王朝。

宋朝,虽然羸弱,却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五代时期,兵权在手的武将们翻身做主已成为常态,以致王朝短命。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也走上了这条老路,但却开创了一个长寿的王朝——宋朝。这个有文化的王朝,国号的来源很简单直接。赵匡胤之前的治下是宋州,也算发祥地,取“宋”作国号,也能图个吉利。靖康之难后,宋室丢了半壁江山,苟延南迁,定都临安(现在的杭州),史称南宋,原来的就成了北宋。

辽、金、西夏,是与宋朝并立的王朝,虽是少数民族政权,但也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辽,由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创立。据说,“辽”在契丹语中,是镔铁的意思。应该是希望王朝所向披靡,国祚永昌。金,由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创立。可能是受辽国压迫太深,完颜阿骨打认为,镔铁总会生锈,只有金子万年不坏,故定国号为“金”。西夏,是党项族李元昊在西北创立的政权。唐末,李元昊祖上曾被封为“夏国公”。为纪念这一光辉岁月,他定国号“夏”。因在西北,故称西夏。

大元,有着辽阔疆域的王朝,国号中开始有了“大”。开国皇帝忽必烈虽出身蒙古,却有着充满中华智慧的大国梦想。国号“大元”,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

大明,那个有东厂、锦衣卫的王朝。朱元璋,曾被封过吴王,但他却不走前人的老路,国号并不是对曾经封号的包装升级。许多专家,包括吴晗,都认为“大明”来源于民间宗教,明教、白莲教啥的。不过,这都不可信。朱元璋在早期可能是借助过民间宗教力量,但后来事业逐步壮大,他就要显示堂堂正正了,就要摆脱这种不上档次的背景,怎会给自己建立的王朝打上民间宗教的印记呢!还有说,根据五德终始学说,“元”属金,而“明”属火,建“明”灭元,正是以火克金。还有说,大明国号出自《易经》,“大明终始”。具体是啥不得而知,因为朱元璋及后世子孙都未有明确表示。

大清,皇帝的最后时代。女真人,不一般的民族,在宋朝时,参与了华夏的风云变幻;到明末再度雄起,要主宰神州大地。女真人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继续以“金”为号建国,史称后金。但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想要立足东北亚,望向大神州时,才想起来,汉人对靖康耻的刻骨痛恨,而造成靖康耻的正是金国。于是,他就改国号为“大清”。至于为啥是“清”,说法很多,但最靠谱的还是在满人看来,“清”与“金”发音类似。

这些许多的王朝,不管国号是怎么来的,都曾寄予帝王们对王朝无限的期许。但天下从未有不灭的王朝,有的能持续二三百年,有的只能苟延二三十年。每个王朝诞生时,都瑰丽万分;每个王朝衰败时,都支离破碎。其实,兴起与灭亡的道理就那么一点点,但哪个王朝都没能逃出这个轮回。总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61991311157527055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