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立太子这事,赵匡胤最纠结

想要避免大宋王朝成为历史上的后宋王朝,想要给五代的乱局按下暂停键,赵匡胤就必须打破旧有秩序重建一套新的制度,这其中所要覆盖的领域不仅包括军队、官僚群体,更有选立太子这事。

讲真,大宋要不是建立在五代的废墟上,赵匡胤根本就不会有选太子的烦恼,从自己的儿子们中间选一个就是了,但因为五代王朝更迭太过频繁,藩镇反噬朝廷的剧情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大宋的江山永固,赵匡胤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就必须将筛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其中就包括弟弟赵光义。

是的,赵匡胤必须以保证大宋王朝的千秋万代为前提来选储君。

建隆二年(961),赵匡胤任命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开宝六年(973),赵匡胤又进一步将赵光义晋封为晋王。这实际上已经确立了赵光义接班人的地位,因为,按照五代的惯例,凡是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并爵封亲王的人都是事实上的接班人。比如:

天成二年(927)二月,唐明宗李嗣源任命儿子李从厚为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广顺三年(953),周太祖郭威任命养子柴荣为开封府尹,并封其为晋王;后来,赵光义在立儿子赵恒为太子之前也是先让其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

也就是说,大宋上到皇帝赵匡胤、下到百官都已经认可了赵光义接班人的身份,这也就是赵光义在即位之后没有任何人反对的核心原因。

在赵匡胤的认知中,大宋的接班人必须得具备这样的条件:有能力、有威望、有地位、深度参与了大宋王朝创业的全过程。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镇住自己百年之后大宋的场子,才能避免大宋重蹈五代短命的覆辙。因为,五代藩镇叫板朝廷、实力派颠覆皇权的惯性还印在大家的脑海中,赵匡胤必须得有所考虑。

假如赵匡胤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百年之后,赵光义也完全可以伸手来夺,除非赵匡胤提前将赵光义给灭了,但赵匡胤又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的话,又会给外人提供机会。

这也就是石敬瑭去世之后宰相冯道为什么会选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为储君的原因,因为,作为五代历史的深度参与者,冯道比谁都要清楚,如果立了石敬瑭的儿子石重睿,那么后晋王朝就可以提前关门了,因为,没有能力、没有威望的石重睿肯定会面对两方势力的挑战:

以石重贵为代表的宗室;以刘知远为代表的藩镇。

就是年龄稍长,又有能力、有军功的石重贵做了皇帝之后,他看着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都是一个头两个大,何况石重睿这个小娃娃?

周世宗柴荣驾崩之后赵匡胤能很轻松就搞定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就已经说明了让没有能力和威望的小孩子继位的风险。

而这些所谓的硬性“参数”,赵匡胤的儿子们都不具备。即使赵匡胤驾崩时他的儿子都已经成年(赵德昭26岁、德芳18岁),但有些事也不能以年龄为划分标准。

所以,本着“国赖长君”的原则,赵匡胤太有必要将弟弟赵光义作为储君了。

怎么说呢,就是赵光义即位之后也有点心虚,因为他缺乏太祖那样的军功,怕镇不住太祖留下的那帮文臣武将,所以才会在攻灭北汉之后连休息都没休息就急着去打契丹,准备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导致大败。

想想,如果赵匡胤让儿子来接班,那更是镇不住场子。何况,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藩镇,还有宗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光义其实是藩镇和宗室的综合体,赵光义有汴京势力的基本盘,同时又是太祖的弟弟,又爵封亲王,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更具备叫板太祖儿子的实力。

说一个细节,赵匡胤驾崩之后宋皇后是有意让赵德芳继位的,但在赵光义进宫之后宋皇后马上就承认了赵光义接棒的事实,赶紧表态:“那个,我们母子的命运以后就交给官家您了。”

原因就是,在赵光义的实力、能力、威势面前,她和德芳没有任何竞争的资本,只能称臣。

作为人精的赵匡胤肯定懂。所以,与其让大宋王朝发生一场政变,还不如直接指定赵光义为储君算了。可以说,太祖在世时,大宋的官僚群体就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下一任领导是谁。

但赵匡胤毕竟没有公开立赵光义为皇太弟,这就给赵光义打上了非法继位的标签,使赵光义长期陷入得位不正的不安中,同时也导致了太祖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和一个弟弟(赵廷美)的悲剧。

赵匡胤为什么会干这种模棱两可的事?

在当时宋朝建立于五代废墟的大背景下赵匡胤更得提前确立储君人选呀。

只能说,赵匡胤一直给自己预留着变通的空间:如果自己活得时间足够长,那就培养自己的儿子,让他们来接班;如果时间不够,那就让光义来继位。

但当赵匡胤对军队和宰相群体同时动完手术,解除了藩镇、禁军、宰相群体对皇权的威胁之后,赵匡胤认为,自己的儿子完全具备接班的条件,是时候培养他们了。

所以就有了接下来赵匡胤要迁都洛阳的举动。

赵匡胤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一个是为了“以山河之胜而去冗兵”,节省军费,更重要的是要以洛阳的国都功能来打造儿子的基本盘,以保证儿子将来顺利接班。

也就是说,赵匡胤要建立以儿子坐镇京师来对抗开封的晋王集团的局面。

这样一来,晋王于开封经营的势力就可以被慢慢瓦解,然后,赵匡胤再以皇帝的权威不断强化儿子的威望和实力,假以时日,大宋自动就会切换到父死子继的正常轨道上来。

▲赵德昭早已成年 图源/剧照

结果是,赵匡胤面对晋王集团的强大势力时不得不妥协,暂时放弃了迁都的决定,同时也放弃了以儿子为储君的意愿。

晋王的势力到底有多强悍?

被太祖信任的党进巡视京师发现有人在遛鹰时就主动上前干涉,要求对方将鹰给释放掉。但当他听说这是晋王的宠物时马上就虚了,不仅赔上笑脸,还自掏腰包:“那个,多给咱这宠物买点营养品吆。”

可见光义在汴京的实力到底有多么强悍。

同时,赵光义还大力结交太祖的旧部,如楚昭辅和卢多逊这些人,并且在暗中招纳亡命之徒、交结禁军将领、重用好勇斗狠之人。据统计,赵光义光是幕僚就有六十六人之多

只能说,在开宝九年(976)的时候,赵匡胤已经很难再撼动晋王集团,而晋王集团又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势力。

如果此后赵匡胤的生命还有足够时间,他还是有机会进行削藩逐步瓦解晋王的势力然后再将自己的儿子扶持起来。

但当赵匡胤于当年十月驾崩时,大宋实际上就已经进入了赵光义的时代,即使当时赵德芳即位,也根本不会是赵光义的对手。

所以,赵光义继位更多是以自己的能力、实力、威望促成的结果。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55626113710457344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