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所误会,你眼中的明君,其实没有那么好

历数中国历史上的400来个皇帝,明君能数出几个?差不多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明君稀缺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皇帝是份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不仅需要培训,也需要天份和主观意愿,不是光靠生就能生出合适的人来,选拔范围太窄不利于合适人才的产生。但是你想过吗,明君也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好,下面我们介绍的,可能会小小颠覆一下你的认知。

一、并不那么完美的明君

明君数量少,导致我们一提到明君就心生向往,很希望出生在他们的统治时期。但这可能是有了误解,所谓明君可能是某个时期在政绩上比较突出,或许在开疆拓土上能力比较强,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统治时期始终是国泰民安的,一般来说,明君是前半生有多贤明,后半生就有多昏庸。我们举例来说。

唐太宗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明君之一,但“明”只体现在他执政的前十几年而已,后期就开始“渐恶直言”,刚愎自用。贞观十九年(645年),大臣们批评他“游猎太频”,他反唇相讥,“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疏,朕游猎仅在后宛,不烦百姓,有什么不可!”

贞观十一年(637年)在洛阳建飞山宫,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建玉华宫,号称要“务令节约”,结果却“费资巨以亿计”。贞观十九年(645年)征高丽失败,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不顾大臣反对再征,并在二十一年(647年)下诏大造海船。当年九月就逼反了雅、邛、眉三州少数民族,有些州弄得民众“卖田宅、鬻子女而不能供”。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还征了一次龟兹。大家都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但唐太宗的这些行为和隋炀帝又有多大差别呢?

唐玄宗

唐玄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开元天宝盛世。可同样是他,在晚年纵容权臣破坏法律,专权妄为,自己也将自己订下的种种制度视如粪土。他纳儿媳杨玉怀为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政策失误,重用李林甫和杨国忠。

他不仅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害死了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还给整个大唐埋下了“有权即可肆意妄为、制度只对普通人管用”的种子,整个唐后期,都在这个泥淖中不断沉陷。以至于到唐晚期的近百年中,虽然没有亡国,但社会规则已经被彻底破坏,法律无人尊重,从上到下腐败透顶,社会彻底溃烂。

汉武帝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不仅使得西汉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更使得大汉民族从此闪耀登场,并在此后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只不过汉武帝的一生不仅骁勇好战,也伴随着好大喜功、铺张奢靡。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开始,武帝开始大兴土木,修宫室,凿瑶池,先后建造了建章宫、明光宫、柏梁台,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效仿黄帝和秦始皇,汉武帝一心追求登天成仙。为此,他共举行了六次泰山封禅大典,花费繁巨。到了武帝中后期,国家财政亏空,赋税、兵役、徭役逼得百姓喘不过气来。武帝晚年,出现了“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地陆续爆发了农民起义,象征着百姓的不满。

明宣宗

明宣宗在位期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这都是初期的功绩。晚年的时候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

康熙

康熙皇帝一生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签订尼布楚条约、消灭噶尔丹,但是晚年开始“倦怠政事”。首先就是立储,康熙为了太子的人选斟酌思量了许久,最后的结局却并不完美,比如日后爆发的极为惨烈的九子夺嫡。

税收上,康熙执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让人口迅速膨胀。可康熙一朝对外战争极多,所以内部赋税极多,农民的负担依然非常沉重,造成了大量的逃亡者,乃至康熙后期各地盗匪横行。至于富庶的江浙地区,在康熙晚年积欠的税负极多。等到康熙一死,雍正马上就开始了清算,清查钱粮,追补亏空,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多达数十人,可见康熙晚年的财政亏空到了何种程度。

二、名气不大,但污点很少的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到刘秀这一代就已经成为农民了。由于从小在民间长大,所以了解了农民的不易。当大汉王朝即将被推翻之时,刘秀挺身而出,于公元前30年推翻了新朝,建立了东汉,成为东汉开国皇帝。经过12年的改革,刘秀成为皇帝后,国家日益强大。他铲除各个地方割据势力,任命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并简化机构,使管理更加方便。

光武帝农耕减税,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学推崇儒学,推崇节气,达到“光武中兴”之局面。但在有些政策上,光武帝确实不怎么高明,无论是废除相权,还是罢兵,都导致他的王朝,远没有西汉王朝那么盛大威武雄壮,还给东汉王朝埋下了隐患。但后世统治者,没有根据形式及时调整政策,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宋仁宗赵祯

北宋第四位皇帝赵祯,8岁就当上了太子,13岁登基为帝,在历史上可谓是很有名的一位皇帝了。他当政四十一年,在此期间,大胆改革,不断尝试变革。在其亲政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化经济高度繁荣,作为一个皇帝却很节俭,而且平易近人。本人严于律己,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

在宋仁宗时期,唐宋八大家就占据六个(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四大发明就占了三个(指南针、印刷术、火药)。赵祯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更是开创了宋朝繁荣的局面。虽然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但是宋仁宗也没有昏庸误国,没有任用奸佞小人,没有使当时的制度混乱。

明孝宗朱佑樘

明代第九位皇帝朱佑樘,被誉为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之一。朱佑樘年幼时,母亲被万贵妃害死,自己也险些丧命。但在做了皇帝以后,却没有追究万贵妃的家人,只是让他们不再当官。当政期间,扭转了明朝的颓废局面,重用正派人才,远离贪官小人。使国家日益强盛,被称为“弘治中兴”。

三、为何明君也昏庸

可能有人会问,昏君暴君不可靠,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为什么明君也不可靠,也有昏庸的时候。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能理解了,如果你在那个位置上,当你想干什么事情时有人阻挡你,而你有权力把他拨开的时候,你会忍得住不去拨开么?你会忍得住不使用你这强大的权力么?

尤其是,当你认为你要做的这件事情无比正确、无比利己的时候,你会不行使这权力么?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被赋予了无限权力的人,不滥用简直都对不起自己的位置。难得来世上走一遭,谁不想活得痛快一些呢?明君都可能为了“无比正确”的事情去滥用权力,更何况昏君暴君?再说,明君还有任性的时候呢。

上面说的是内因,当然还有外因,那就是明君大多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初期。王朝初期出现的治世和盛世,出现的明君,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吃了开国以后的福利。王朝初期,没有大的利益集团威胁皇权,权力机制更是可以流畅运转,皇帝的政令可以贯彻落实下去,很容易出成绩。而在末期的话,政令都下不去,或者会被下面大臣扭曲其意,会变了味道,光是这点,就要了很多皇帝的命。

罗翔老师说:“人一旦成名,一定会有轻飘飘的感觉!”很多明君年轻时志得意满,到了晚年就会有懈怠的感觉,试图享乐,听不进别人的劝诫,再加上大权在握,难免滥用权利。也许有人说,我也有成就,我就没有飘,那可能是因为,你的成就还不够高!权利面前,我们不能相信人,要相信人性。因为人性,很多明君的晚年,变了。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2264939806805253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