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讲究身份的高低贵贱,人自然也分三六九等。但无论生前富贵还是贫贱,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走向死亡,因此生死之事自然成为人们第一等大事,所谓“事死如生”,即是此理。
特别是作为古代身份最尊贵者,皇帝自然想把生前荣耀带进死后的世界。
墨子言:“王公大人有丧者,日棺椁必重,葬理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邱垄必巨……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乎!……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从先秦以前开始,中国早已有人殉葬现象,只是时代越往后越收敛。
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要活人给自己殉葬,仍旧在中国的历史上时常发生。
这就让人不禁思考:那些殉葬的人被残忍的被关在陵墓中活活等死,他们又能在这样可怕的环境之下生存多久?
实际上,人们不能揣测这些陪葬者如果侥幸到了陵墓中到底能活多久,因为根据历史记载来看,所有这些要为皇帝陪葬的人,在进入皇帝陵墓之前都已经被杀了。
扒开历史的真相
我国自古墓葬制度十分发达,埋葬的方法也不一,比如土葬、火葬、海葬、崖葬等。
关于陪葬的礼仪制度、物品规定更是多样。
以活人殉葬的习俗在秦朝亦有所体现。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在考古发现的一座秦国国公墓中,就曾发现人骨20具,动物骨骼2具,全都埋放在土坑之中,最后在整个墓葬中发现殉人骨架166具之多。
既然是全部在土坑之中清理,便可知这些人不是自己快死了全部跑到坑里去。
足见这些殉葬之人多是生前就被集体活埋而死。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华夏民族的帝王,秦始皇为修建皇陵耗资巨大,以活人为其殉葬,实是意料之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同年九月,葬于郦山。
继位的胡亥就下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命令宫中无子嗣的嫔妃从死,全部死殉入皇陵。
同时,为了避免泄露皇陵中的机关宝藏,也将建墓的工匠杀死,这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殉。
只是人殉一事实在是残忍至极,因此也逐渐为人们所不容,毕竟历史在进步,人们的认识也在向前。
不能毫无顾忌的使用活生生的人,便开始出现了人的替代品。比如历史上很普遍的使用人俑、畜俑及以实物模样的东西,这些东西作为随葬习俗则从秦朝开始发展起来,并在历史上有权势的墓主人中见到其踪影。
等到西汉,西汉一朝比较崇尚道家思想,统治者受其影响较多。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思想中也认为万物之中以人最为贵,此时期人殉被禁。
朝中更是希望汉武帝本人能做到“除专杀之威”,将人殉这一酷刑降到最低的程度,至少在中原王朝是如此。
到了东汉,统治者不敢随便用人殉葬,既是怕惹来朝野非议,也要维护帝王爱民的形象。不过,既然不能强制要求人为自己殉葬,统治者便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
汉宣帝时,赵缪王:“令能为乐奴婢从死,迫胁自杀者凡十六人”。
结果被遭“国除”。
世人不容,但却屡禁不止,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非常明确指出“杀人殉葬”不断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直到汉代为止,有记载的人殉现象都不会把生人直接关进陵墓当中,而是在进入陵墓之前就直接杀死。
那么是不是就能以秦汉两个例子来概括整个历史的真相呢?
不仅是活人,只要是进入陵寝的活物都要先杀死才能放进去。
在葬皇帝的时候,唐代的文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根据旧制要在皇帝的陵寝中内置千味食,唐人裴耀卿曾奏:“尚食所料水陆等味,一千多种。……马、羊、驴、犊、獐、鹿等肉……。动皆宰杀。盛夏胎养,圣情所禁。……”。
可见不仅人不能活着送入皇陵,活的动物也不可以。
正统王朝之下,只有唐宋朝鲜有活人殉葬之事。
人殉之风,却在明朝也曾盛极一时,特别是明朝宫廷殉葬最为盛行。
从朱元璋到英宗朱祁镇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皇帝还是外藩诸王死去,都会有大批妃嫔以及妻妾奴仆被迫为之殉葬。
《大明会典》中记载记朱元璋孝陵中殉葬妃嫔:“孝陵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对此事也多有记载。
埋葬明成祖的长陵中有16位妃子殉葬:“长陵十六妃俱从葬。”
明仁宗的献陵中有5妃为其殉葬。
明宣宗的景中有10妃殉葬为其殉葬。
明景帝的墓葬中也有妃嫔、宦者为其殉葬。
《双槐岁抄》记载廊王薨死,他府中妃嫔俱赐红帛自尽,为其殉葬。
宦者蒋安,以帛勒死为其殉葬。
明代宫廷殉葬之风,实在是过于流行。相关记载可管中窥豹。
《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记载皇帝驾崩,宫人吊死殉葬,处死妃子的过程,十分残忍。直到英宗时,才除掉其制。
上行下效,皇室如此,底下的王爷大臣们也是如此。
王府之殉葬,见诸于明代各朝实录和正史、野史之中。
比如宣德元年十月,唐琼烃薨逝,他未过门的王妃,听到之后,便自杀了。
世人不以为惊,却道寻常。
宣德六年载有,蜀王有墒薨逝,蜀王妃李氏及其侍姬黄氏皆自杀,为蜀王殉葬。
大臣家里也是如此。
勋戚大臣之家,丈夫死,妻妾殉葬颇多,历史记载永乐十九年,惠安伯金玉去世,其妾氏便为他殉葬;永乐二十二年,应城伯孙英去世,他妻子李氏也为其殉葬,可见当时风气之盛。
这种以自家妻妾殉自己的事情在明代初期大行其是。
再看清代,根据相关文献,满族男子如果去世,会要一名小妾去殉葬,而且这个人选在活着的时候就会被选定出来。而且殉葬当日,不能哭,不能推辞,还要将自己打扮的漂亮才能去死。康熙之前,满洲贵族多有要家仆妻妾为自己殉葬的。
纵观多个历史时期,从没有记载提到直接把活人关进坟墓中以殉葬的事情。
活人殉葬都是在进入皇陵之前就被全部杀掉。
这才是殉葬的真相。
沉默的呐喊
那么到底为什么古代不将活人直接放到皇陵中任其自生自灭,而是要残忍的将其杀害再放入皇陵之中。
事实上,直接将人关入陵墓之中会有诸多不便和后顾之忧。
首先,若是被关进去的人,会不会毁坏帝王的遗体,就是一大考虑。
毕竟若是同在一处陵寝之中,难保殉葬者不会心生怨怼破坏帝王的身体,这样的结果,自然不会不在统治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其次,皇陵之中,就算修建封闭,也不是一定不能出去。
这是因为,同为殉葬,其实墓葬中殉葬的动物也颇多。
再者,若是陪葬人数多,加之陵墓之中陪葬工具也多,若是想办法,也有万分之一出去的机会,作为统治者这必然是不能疏忽的。
即为防止殉葬者有或者出去的机会,或是出去之后泄露陵寝的情况,将人在进入皇陵之前处死是最好的选择。
再就是,中国的墓葬并不是简单的修建陵墓那么简单的事情。从先秦道后世的大部分时间里,这期间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人的风水观念。
这其中包括陵墓的选址、形状、陪葬、墓主人的摆葬方向、下葬日期等等,包括墓内的一切设置都大有深意,因此活人进入墓冢如果触动这些设置,也是其中的问题。
活人祭祀是在生产力低下,民众未开化的原始社会部落中常见。但是则也多以活埋,或者就地杀死为方式。真正将人活生生的放入墓葬之中,则几乎没有。
在原始环境之下,人们相信以活人祭祀神灵或者山川之类的自然物,以表示崇拜,便可得到庇佑。或是像后世的帝王一样,希望身前服侍自己的人,死后也能继续服侍自己,这是封建时代阶级特权。
无论出于何种考虑,让殉葬的人在进入皇陵时永不再开口说话,才是统治阶层的上上选择。
关于中国古代皇陵之中那些活生生的陪葬者,能在皇陵之后活多久?这是现代人的遐想。
真相是,在帝王死的那一日,命运的齿轮也无情的降临在他们身上。
厄运将他们鲜活的生命,也在那一刻带走,只能感叹一句“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在进入陵寝的那一刻,无论是帝王还是臣子、后妃都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