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以庙号称呼唐代及以后的皇帝,因为唐代以后皇帝的谥号字数越来越长,比如宋仁宗的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不过用年号来称呼清朝皇帝的比较多,因为明清一般只用一个年号,如康熙、洪武等,而汉唐之类的朝代有着多个年号,如开元、天宝、贞观等。

由于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有限,导致在秦朝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庙号记载不多,无法查阅更多的资料。我在周朝时期的帝王庙号记载中,并没有找到有关于周朝帝王庙号叫“高宗”的记载。夏朝的历史太过久远,又没有文字记载更无法找到有关于庙号的记载了,只有从商朝的甲骨文中找到武丁的庙号叫“高宗”,也就是商高宗武丁,也是这篇文章的开始。还有几个个别朝代没有庙号“高宗”的帝王。秦朝共三位帝王没有“高宗”的庙号,三国时期也没有。曹魏也未曾出现“高宗”。两晋里边也没有“高宗”庙号的帝王。随朝共两位帝王就不说了。最令人意外的是“元”“明”两朝竟然也没有出现庙号“高宗”的帝王,元朝没出现“高宗”可以理解成统治时间过短,而明朝统治的时间将近300年,竟然未曾出现“高宗”的庙号就很奇怪了。

1.商高宗(商武王.武丁)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商高宗

武丁(?-约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商朝著名军事统帅。(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在位时期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庙号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武丁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庙号为高宗。他是小乙之子,盘庚之侄。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后世称作高宗。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后人又称之为武丁大帝。武丁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2.汉高宗(汉元帝. 刘奭)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汉高宗

汉元帝刘奭(前75年-前33年7月8日),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其正式谥号为“孝元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元帝”。汉宣帝长子,生于民间,母恭哀皇后许平君。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前33年7月8日),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庙号“高宗”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即前49年-前33年。

宣帝病死后继位,第二年(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在位时期“崇尚儒术”,多次出兵击溃匈奴。建昭三年(前36年),汉将甘延寿、陈汤诛郅支单于于康居(郅支之战)。至此,唯一反汉的匈奴单于被消灭了。汉匈百年大战于此告一段落。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刘奭以宫女王嫱(王昭君)嫁之为妻。

此时的汉朝比较强盛,人口数达到顶峰,但也是衰落的起点。刘奭在位期间,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又由于汉元帝过于放纵外戚、宦官,最终导致西汉的灭亡。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前33年7月8日),病死于长安未央宫,终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2里处)。

3.前秦高宗(前秦宣文帝.符崇)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前秦高宗

苻崇(?~394年),字德归,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秦高帝苻登之子,前秦末代皇帝,在位四个月。

太元十二年(387年),苻崇担任尚书左仆射,封爵东平王。太元十三年(388年),苻崇被立为皇太子。太元十九年(394年),其父苻登东征后秦,苻崇奉命守卫胡空堡。同年四月,苻崇听闻苻登战败后出逃。六月,苻登被杀,苻崇逃奔湟中,称秦王、大将军,随后即皇帝位,改元延初。

十月,苻崇遭西秦王乞伏乾归驱逐,而投奔陇西王杨定,并与杨定联合对抗西秦。战斗开始时前秦军大胜,不久遭西秦军反败为胜,苻崇与杨定一同遇害,前秦政权灭亡。

4.北魏高宗(北魏成帝.拓跋濬)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北魏高宗

拓跋濬(440年~465年),字乌雷,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五位皇帝(452年~465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皇帝拓跋晃长子,母为恭皇后郁久闾氏。

聪明敏达,风仪异常。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拥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同年十月,敬寿帝拓跋余遇弑后,即位为帝,年号兴安,诛杀权臣宗爱。在位期间,平定内乱,休养生息,改革官制,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病逝,年仅二十六岁,谥号文成,庙号高宗,葬于云中金陵。

5.南齐高宗(南齐明帝.萧鸾)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南齐高宗

萧鸾(452年-498年9月1日),即齐明帝,字景栖,小字玄度,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齐的第五任皇帝(494年12月22日-498年9月1日)。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是安贞王萧道生的次子。

萧鸾自幼父母早逝,由三叔萧道成抚育,萧道成对萧鸾视如己出,待遇甚至超过自己的儿子。南朝宋末年,任安吉县令、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南朝齐建立之后封西昌侯,任郢州刺史。齐武帝时期,入朝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右卫将军。受遗诏辅政,连续废杀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即位后,北魏屡次侵犯,破齐于新野、南阳、义阳等地。

萧鸾性情多疑多虑,在位时期,将萧道成、萧赜子孙几乎屠戮殆尽。在位五年,庙号高宗,谥号明皇帝。

6.南梁高宗(南梁昭明帝.萧统)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南梁高宗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萧统于天监元年(502年)被册立为太子。他举止大方,在东宫以仁德而闻名,受朝野及百姓爱戴。后因“蜡鹅厌祷”一事,父子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因病早逝,时年三十一岁。谥号昭明,葬安宁陵,史称“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其孙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大定元年(555年),萧统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仍追尊他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7.南陈高宗(南陈宣帝.陈顼)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南陈高宗

陈宣帝陈顼(530年8月14日—582年2月17日),本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籍贯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南朝陈第四位皇帝(568—582年在位),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陈文帝陈蒨的弟弟。

永定元年(557年),袭封始兴郡王,陈蒨继位后,改封安成王。天康元年(566年),其兄陈文帝去世,侄子陈伯宗即位,陈顼成为辅佐大臣。光大二年(568年),陈顼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改元太建。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太建五年(573年),派大将吴明彻北伐,攻占吕梁(今江苏省徐州市附近)和寿阳(今安徽省寿县),一度占有淮泗之地。太建九年(577年),失去淮南之地。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宣帝陈顼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为高宗,安葬于显宁陵。

8.唐高宗(李治)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9.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男,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生于宫中,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拜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尊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崩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累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10.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十位帝王

清高宗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7067548693041349155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