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江山社稷,什么是社稷?社是土地之神,稷是谷物之神,都和吃有关。民以食为天,百姓桌上的饭菜决定了这个王朝的水平,那么古代平民都吃什么?今天谈谈几个典型的阶段。
宋以前:没有味道,吃饱就行
《礼记》中载,秦代的主食为:黄米、高粱、大米、小米、白黍、黄粱五种谷物。蔬菜有葵、藿、薤、葱、韭,以葵为主。肉食为猪牛羊肉,但大部分百姓是吃不起肉的,因此秦代平民几乎都是素食主义者。
有人要说了,吃素也行,那就多放调料多放油,不好意思,唯一常见的调料只有盐,但盐是奢侈品,而且产量少得可怜,只属于君王,平民没有条件享用,没有肉就没有油,更加不可能有植物油,因为还没有发明铁锅,也没有发明炒菜,那时候的食物主要以烹煮为主。
大家经常看到在电视剧中,某某被放在鼎中烹杀而死,烹杀,就是把这个人当一道菜做了,比如刘邦的部下郦食其,周夷王烹杀齐哀公。
因为没有调料,就是简单水煮,把食物熬成类似于粥或羹,贵族有条件吃肉,把肉切成小块煮成肉羹,或直接火上烧烤,在纪录片《战国风云》系列中,各国诸侯都在吃羹,这完全是符合历史的,因为只有这些。
平民最常吃的素菜以葵比较居多,葵的口感非常不好,蔬菜一般做成类似于拌菜,又因时代的局限,那时候并没有好吃和不好吃的分别,美食只属于君王,只有他的食物是有味道。
因为战乱和赋税,加上那时候产量有限,平民手中的粮食严重不足,所以路边的野菜就成为大家吃得最多的东西,更糟糕的是吃树皮。
宋代:一日三餐,吃炒菜
宋代,是美食的爆发期,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出现了,铁锅。终于可以吃炒菜了,烹饪手段也得到长足的进步,煎、烹、煮、炒、烧、烤、炖、熘、煸、蒸、泡等几十种烹饪方式,调料也变得丰富,酱油、盐,醋,胡椒、大料、花椒、薄荷、芝麻、紫苏、荆芥、葱姜蒜。饮食出现差异化,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吃米粮。
什么包子、馒头、烙饼,馄饨、饺子、饆饠、馉饳、兜子等面食已经成为日常。火腿,油条,涮锅,各类点心,粽子,肉食方面也是多如牛毛。几乎现在常见的东西,那时候都已经有了。
因为粮食产量的提高,一日三餐开始出现,是的,一日三餐起源于宋代,在此以前都是两餐制,哪怕是强盛的唐朝,加上宋代开始废除宵禁,晚上人们终于可以出门,宋代人开始有了夜生活。
明清:玉米等传入中国
明清时代,是外来粮食进入中国的大时代,玉米,原产于美洲大陆,明代传入中国,很快这种粮食就在中国遍地开花,一度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是原产地,辣椒,明代传入中国,最早开始吃辣椒是在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
除此之外,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瓜、西红柿、菜豆、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 梨、腰果、可 殛洋参、番木瓜、等近30种,几乎都是从美洲传入。这些农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易于栽种,明清时代是中国人口的爆发期,和这些食物的传入有很大关系。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705211045360607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