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被劝降时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是杀了他?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元朝的崛起象征着一个王朝即将走向寿终正寝的地步,也就是宋朝即将灭亡,在强盛的元军面前,宋朝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不断向宋朝将士与文臣进行劝降,这样不仅家族能够得到保证还能够享受荣华富贵,被招降的其中一人便是文天祥。

文天祥被劝降时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是杀了他?

他在被劝降之后妥协,但要文天祥妥协极其不容易,文天祥向元军提出一个条件之后才愿意向元军妥协,直到这个条件提出后,忽必烈决定不再劝降,直接下令将其杀害!

元军灭宋

在南宋国家走向了没落时,元军将领忽必烈带领军队肆意践踏在南宋的土地上,此时的南宋早已奄奄一息。

忽必烈为了能够尽快结束战争,减少宋军的抵抗,不断展开心理战,让地方的文臣武将向元军投降,毕竟宋朝已经大势已去,留下来只是做着无所谓的抵抗,在这样的心理战下,不少的将士主动投降与元军。

文天祥被劝降时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是杀了他?

到了这样的地步几乎可以宣判宋朝灭亡,但在一个国家当中,面临生死存亡之时,总会涌现出众多的爱国人士,其中便包括文天祥。

在大势所趋,众多爱国将士死在了自己的面前或者是投降于元军,文天祥依然保持着冷静的姿态,势必与元军斗争到底,直至战死,这样的爱国之人,无畏之将,试问哪一朝的统治者不喜欢呢?

文天祥展现出来的气魄,令忽必烈十分欣赏,便生起了爱才之心,有意对其进行招揽,哪曾想,文天祥只愿做宋朝的亡国之魂,不做叛国之犬。

文天祥被劝降时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是杀了他?

这样的行为不但没有令忽必烈恼羞成怒,反而让忽必烈更加赞赏文天祥,若是轻易被招揽,忽必烈也就看错了人,所以对于这样的因为贞良死节的人,忽必烈一直在不断争取与劝降,希望能够为元朝政权执掌国家之后,共同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家。

抗争!

文天祥面对源源不断的元军来临,不断率领士兵们顽强抵抗,无数次在死亡线上徘徊,此时的文天祥没有朝廷的援助,也没有物资的补充,连军队都是强拼硬凑出来的。

文天祥无助又坚定,绝望又不屈,不断拉拢各地的势力和乞求富裕人家资助,在抵抗元军的数日,文天祥的处境十分窘迫,甚至卑躬屈膝想要维护自己热爱的土地。

文天祥被劝降时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是杀了他?

元军为了加紧结束战争,发起了更大规模对文天祥军队的围剿,此时的文天祥所在的防御阵地,充满了厮杀声,血液在飞舞,一个个将士倒在了自己的面前。

幸运的是文天祥抵挡住了此时的进攻,只是身边只有寥寥几个人,直到文天祥转移阵地,寻找各地抗元的势力,最后得到了一支队伍的支持,文天祥再次进入了抗元的战备状态。

文天祥很清楚,过去的辉煌不会再现,宋朝彻底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但自己就是得做出点什么,才能够愧对先辈。

在对抗元军时,连家中的病重的母亲和儿子离世,文天祥都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因为文天祥已经没有什么时间分心在抗元以外的事,只能将怒火发泄在战场之上。

妥协的条件

文天祥终于抵挡不住元军的攻势被捕,被抓的期间,忽必烈出于对文天祥的欣赏,所以对其好吃好喝招待着,但文天祥誓死不接受这样的耻辱。

为了能够让文天祥为自己所用,忽必烈利用了众多办法劝降文天祥,无论威逼利诱,文天祥皆不为所动,直到忽必烈听从下人的意见,以文天祥的家人与属下进行威胁。

文天祥被劝降时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是杀了他?

以自己换却众多条性命,文天祥决定妥协,但前提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能够回到家乡成为道士,再以道士的身份成为元朝的军事顾问,忽必烈本身十分高兴能够得到这样的人才,但忽必烈手下却并不这么想,在宋朝危难时,文天祥可没有妥协,怎么会因为出家后帮助元朝真心实意办事,所以自然是另有所图,放文天祥回去如同放虎归山。

忽必烈转念一想,便出于对文天祥的敬重,便直接决定让文天祥再活三年,三年之后立即处死!

结语:

文天祥作为一代忠臣就此陨落,虽然杀死文天祥的是忽必烈,但真正杀死文天祥的宋朝的腐败与无能,虽然文天祥依然热爱宋朝的土地,可惜,历史不再!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92878420564771332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