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开劝赵王用赵括换下廉颇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战于长平,成了胶着之势,一连三年没分出胜负。赵国的郭开建议赵王撤下廉颇,改用赵奢之子赵括为帅。赵王听从了郭开的建议,用赵括换下了廉颇,结果坑死了赵国45万大军,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2,郭开劝赵王撤下李牧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想收拾掉赵国,结果被赵国将军,也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杀得人仰马翻。来硬的不行,嬴政便决定来阴的——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李牧叛国的谣言,而拿了秦国好处的郭开又开始出馊主意:“李牧他都叛国了,打仗水平高有个毛用啊,您赶紧把他换下来啊大王!”赵王听从了郭开的建议,不光换下了李牧还弄死了他,使赵国再无人可撄秦国兵锋。
3,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
正统14年,瓦勒进犯大明,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因为王振的瞎指挥,将明朝的20万精锐送上了绝路,明英宗也被瓦勒人抓走,王振则死在了乱军之中。
4,晋文与介子推
当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经常食不果腹。有一次实在饿地受不了了,重耳身边的介子推便默默害下大腿上的肉,做成肉羹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恩情,想给他官职报答他,但介子推却隐居山林不愿为官。
晋文公报恩心切,恰巧手下有人给他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将介子推逼出来。结果晋文公一时冲动竟然照做了。三天后大火熄灭,介子推依旧没从山里走出来,晋文公便派人上山去找介子推,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死在了一棵树下。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了那棵老枊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而舞。
5,请君入瓮
有人告周兴谋反,武则天决定兔死狗烹,便让来俊臣去审理。来俊臣觉得很难办,于是在聊天的时候,假装无意问周兴:“有些囚犯再三审问都不招,怎么办啊?”
周兴说:“很简单,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再把囚犯放进去,什么罪他敢不认?”
来俊臣让周兴帮着布置,等弄妥贴之后,他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你,所以请老兄你自己钻进这个大坛子里去吧。”
周兴心中那叫一个郁闷,立即表示啥罪我都认……
6,何进请董卓入京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祸朝纲,大将军何进引董卓入京,意欲诛之。结果引狼入室,请来一个活祖宗,将大汉搅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
7,韩王派郑修渠疲秦
韩王派郑国去秦国游说,建议秦王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好消耗秦国国力、迟滞其兵锋。秦始皇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后来秦始皇知道了韩国意图,想杀郑国,郑国说修成此渠于秦有利,嬴政听从,让郑国继续开凿。郑国渠竣工后,关中真正成了秦国的大粮仓,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王毁人不成反自毁,这个主意也算是有够馊的。
8,清朝的迁界禁海
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为了防止台湾郑氏家族以海军侵扰沿海诸省,也为了防止东南沿海的汉人和尊明朝为正统的台湾军队相勾结,出台了迁界禁海这么一个政策。如此,台湾军队即使到了大陆也没有人口可以掠夺,也就不会再不断壮大了。
可以说,迁界禁海助清朝完成了对台湾的统一。
但要命的是,这个政策被延续了下来,让清朝信息闭塞,离世界潮流越来越远,最后和西方形成了代差,结果在19世纪以后,使中国惨遭列强蹂躏。
9,蒋介石炸花园口阻击日军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决定“以水代兵”,下令炸开了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使黄河人为决堤。
花园口决堤根本没有挡住日军西进的脚步,只是短暂地改变了它的行军路线,直接目的根本没有达到。但这次决堤的代价却是极为巨大的——洪水淹没了豫皖苏三省40余县,80多万人被淹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间接导致了1942年的大饥荒。
之后蒋介石自食恶果,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几个兵团被困在黄泛区,被我军一点点吃得一干二净,注定了其败亡的命运。
10,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南满铁路守备队枊条湖分遣队按预定计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枊条湖一段铁路,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随后,关东军炮击北大营,并大举进攻沈阳。结果张学良为了不扩大事态,在蒋介石的默许下,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兵不血刃拿下了东三省,对华北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将整个中国推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可谓馊地不能再馊的馊主意。
1990年6月和8月,张学良两次接受日本NHK电视台专访,当记者问他,当初的他的不抵抗政策,是否是受了蒋介石的命令时,张学良回答:“我不能把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国民政府,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不过,蒋介石显然对不抵抗政策持默许态度——此前8月张学良曾向蒋介石报告日军的反常行为,蒋当时表示“不要与他冲突,要隐忍。”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98621808702862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