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古人事死如事生,认为死者与活人同样重要,这种心理催生了殉葬制的诞生。

商朝时期,人们认为死者过世以后,会前往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坟墓就是死者的新居所。对于当时的上流人士来说,有了居所远远不够,还需有财富和仆人,这样才能保持生前的体面生活。

所以,当时的奴隶主不但要用大量金银财宝陪葬,还会让奴隶殉葬。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在河南安阳地区的商代古墓群中,几乎每个墓葬中都出现了几个甚至几十个殉葬的死者。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代墓葬中,甚至出现过数百人殉葬的情况。

从这些殉葬者的着装上,我们能看出他们生前从事的职业,例如:

一些身边摆放着兵器的殉葬者,他们生前或担任墓主的侍卫;

一些被葬在车马旁的殉葬者,应该是墓主人的驾车人;

那些身首异处且头颅被随意丢弃的,则是墓主的奴隶。

从一些殉葬者被反绑双手的情况中,我们就能看到“生殉”之恐怖。自商朝以后,殉葬制变得愈发盛行。不论是西周还是东周的史料,都可找到关于殉葬的文字。《墨子》记载:“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

显然,墨子所处的年代正是东周。周天子死后,会让几十乃至几百名殉葬者殉葬。普通的士大夫死后,则会让几名乃至乃至几十名殉葬者殉葬。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西京杂记》中则出现了这样的记载:“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从这里能看到,殉葬者的身份未必是奴隶,也有可能是墓主的妾室。从“唯一男子”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周幽王与其他墓主不同,他选择的殉葬者是清一色的女性,这也间接体现出他的好色本性。

秦朝的殉葬制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期的秦国,最早见于史料的采用活人殉葬的秦国国君是秦武公:“武公卒,葬雍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自武公以后,历代秦国国君就像比赛一样,不断增加殉葬者的数量。“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此外,根据现代考古发现,秦景公的墓葬中亦出现了一百多名殉葬者。

东周时期秦国的殉葬制度暂止于秦献公,不过这只是临时废除罢了,因为嬴政死后重新恢复了殉葬制度。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那么,秦始皇究竟用了多少人殉葬呢?

且不说“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的后宫女眷,仅那些因修陵被活埋的工匠便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为何现代人对汉、唐、宋三个朝代大加赞誉呢?就是因为这三个朝代的统治者废除了殉葬制。在此期间,仅有部分皇帝使用了活人生殉,其他大部分皇帝都在皇陵旁留有陪葬陵,让王公大臣们死后陪葬。

朱元璋平生杀伐果决,在他的人生事迹中我们能看到不少草菅人命的情况。所以,朱元璋给明朝皇帝开了个坏头,他重新实行了被废除千年的殉葬制。

《廿二史札记》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宗、宣宗皆然。”

一句简简单单的“皆然”,就概括了朱元璋之后的三位皇帝死后均沿用了殉葬制。历史就是这么残酷,短短的几个字,就已散发出浓烈的血腥气息。

明英宗时期,周王朱有炖过世。英宗宅心仁厚,特地下旨要求妃夫人以下的女眷不必殉葬。遗憾的是,圣旨晚了一步,周王下葬时已有七名女眷“从死”。

这起事件,让明英宗坚定了废除殉葬制的决心。在他临终之前,特地立下遗命:“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这句“自我而止”,不知拯救了多少人命。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乃至满人入关时,满族统治者均使用活人生殉。

努尔哈赤过世时:“先是孝慈皇后崩后,立乌喇国贝勒满太女为大妃。辛亥辰刻大妃以身殉焉,年三十有七,遂同时殓……又有二妃殉焉。”

皇太极驾崩后:“敦达里以幼蒙恩养,不愿永离,遂以身殉。清王贝勒等甚义之,以敦达里志不忘君,忠忱足尚,赠甲喇章京,子孙永免徭役,傥犯重典,应赦者即与开释,不应赦者应减等,官爵世袭勿替。安达里,叶赫人,自来归时,先帝怜而养之,由微职沐殊恩,受官职,亦请殉。”

康熙上位后,看到了殉葬制背后的血腥和残忍,终于决定让这种制度永远告别历史:“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聊完了殉葬制的延续,我们再来讲讲殉葬的具体形式。

封建之所以令人愤恨,并不单单是“封邦建国一人独大”的国土制度,还有这一时期的陋俗弊制,殉葬制就是其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一个。

前文中笔者阐述的那些殉葬史,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承载着无数枉死的冤魂。为了一个死者,搭上那么多无辜的人命,显然是不人道的。

为什么古代会有殉葬这种人神共愤的丧葬形式呢?

笔者认为,除了迷信的思想以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贵族阶层的占有欲在作祟。以统治者为例,皇帝富有四海,生前身边有无数侍从和女人,这些都是皇帝个人的“私有物”。

在皇帝眼中,这些人与物品别无二致。所以在皇帝看来,既然这些物品能够成为随葬品,那么,这些人为何不能成为殉葬者呢?

殉葬,就意味着要杀人。古代的殉葬形式五花八门,说白了无外乎是各种各样的杀人方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下毒,用鸩酒或是下了毒的食物,直接毒杀殉葬者。

通常来说,被这种方式毒杀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将要为死者殉葬。负责主持葬礼的人会根据死者的遗愿,将所有即将殉葬的人集合在一起,然后准备几桌宴席,坐等这些不知情的人毒发身亡。在这些人死后,主持葬礼的人便会请人将这些殉葬者抬入墓中。

显然,与接下来的几种殉葬方式相比,这种殉葬形式已经非常“温柔”了。至少,被毒杀的人能在毒发时暴毙,不必承受过多痛苦。

勒令殉葬者上吊亦是一种常见的殉葬形式,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桥段:太监或宫女拿着板凳和白绫,送到即将被殉葬的女眷身边,盯着她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当然,在逼迫殉葬者上吊之前,宫人还会做足“思想工作”,这种思想工作是为了让殉葬者能“走得安心”。宫人会提前告知殉葬者,她们的家人已得到了妥善照顾,且殉葬者本人也会得到朝廷赐予的谥号等。

一般来说,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宫人还会软硬兼施,若殉葬者不肯殉葬则会被以更残忍的方式处死,其家人也会受到处罚等等。在威胁之下,殉葬者已知自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为了死后的名节和家人的未来,她们只能咬紧牙关迎接死亡。对于一些不肯主动上吊的女人,太监们会将其强行挂在白绫上,然后踢掉脚下的板凳。

比上吊更残忍的殉葬形式就是活埋了,死者下葬以后,主持葬礼的人会将殉葬者“赶”到陵墓中。为了让这些人乖乖就范,通常会在葬礼进行期间给殉葬者喂下一些麻痹神经的药物或酒水。在殉葬者进入陵墓后,会被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一些是躺在棺木边或跪在墓主人身旁,一些是坐在棺木旁的地上等。在一些设置了“殉葬坑”的墓葬中,殉葬者会被直接用土活埋。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在所有殉葬方式中,最令人发指的就是“灌水银”。一些心理变态的墓主人希望殉葬者死后能够保持生前的容貌,所以会在遗嘱中提出要求,让后人喂给殉葬者水银,这样能让殉葬者保留音容笑貌。

在灌水银之前,殉葬者的头顶会被开一个小口,然后会有人用勺子将水银倒入小口中。由于水银的密度较大,所以水银能轻而易举地钻入人体。当人体灌入了足量水银后,殉葬者便一命呜呼了。在封死殉葬者头顶的小口后,他们会被放入死者的墓穴中封存起来。在一些墓葬中,还出现了吞服水银的殉葬者。

因为水银的杀菌作用,所以这些被灌水银殉葬者的遗骸往往会千年不腐。直到考古人员打开陵墓时,他们仍保持着悲惨的死状。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981405535681774110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