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所有人吃的都是动物油。古书中一般把未经煎炼的称为脂,经过煎炼的称为膏为啥?
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植物油的概念。
而动物油的种类很多,比如猪油、牛油、羊油甚至狗油。
动物油提取的方法很简单,熬一熬油脂即可。
萨沙记得小时候,有邻居经常熬一种不知名的动物油,味道很大,极其难闻,成为童年心理阴影。
动物油的缺点是很明显的,就是数量很少。
古代普通农民吃肉都是鸡鸭这些家禽,养猪的不多,熬油困难。
好在汉代之前中国人吃菜,仍然以单纯水煮为主,即便肉也是水煮,只有贵族有钱人才能吃烤肉之类东西。
那时候的水煮食物没什么油水,只有烧烤才有较多的油,比较香。
由于动物油是比较昂贵的,老百姓当然吃不起,但有钱人却也不当回事。
汉代就有专门做动物油生意的商人。
《史记·货殖列传》云:“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
雍伯通过卖动物油可以赚到千金的身价,可见当时这个行业,在当时并不常见,才有这么高的利润。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了植物油。
其实可以榨油的植物,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缺乏榨油提炼的技术。
汉代技术上有突破,可以榨油职务也更为丰富。比如张骞就从西域带回了芝麻,是榨油的好材料。
但最初的植物油不是吃的,而是用来制绢布和其他用处。
按《天中记》中说法,早时的素油是从“乌臼”中提炼出来的:“荆州有树,名乌臼,其实如胡麻子,其汁,可为脂,其味亦如猪脂。”乌臼是落叶乔木,今天也是榨油的工业原料,果实可以直接用来榨油。
有意思的是,这些植物油还被用于军事用途,常见的是火攻或者火箭等武器。
《三国志·魏志》:“孙权至合肥新城,满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
中国人从南北朝时代,开始使用植物油,但吃的人不多。
真正大面积出现食用植物油,还是宋代的事情,比如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比如麻油,在宋代就普遍使用。
《梦溪笔谈》: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鸡肋编》这本书,开始系统的记载各种植物油的提炼方法,并且认为麻油是最好的。
宋代植物油的频繁使用,于民间普及铁锅也有关系。
由于大量存在铁锅,中国烹饪开始出现大量的炒菜,需要很多的油,当然食物口感也更好。
大家早餐经常吃的油条,在宋代就出现了。
宋代以后,各种植物油的使用就更多了,到了明代已经非常成熟。
《天工开物》记:“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菜服子(莱服即萝卜)、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台子次之;茶子次之,苋菜子次之;大麻仁为下。”
明代各地都有大型榨油作坊,植物油的价格低廉,贫民老百姓也能够消费得起。
著名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男主角,就是一个走街串巷卖油的小贩。
他卖给花魁娘子家的一瓶5斤多油,只够她家用2天的,可见当时的人用油已经很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