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被西夏吊打的原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却是最差的进攻

从公元1040年到公元1042年,北宋和西夏进行了三场大规模会战。三场会战中,宋军场场败北,西夏场场完胜。而且,西夏人打的全是歼灭战。

我们可以说弱宋无能。但粗线条的勾勒,解释不了细节,也解释不了趋势。

因为在公元1043年,三连胜的西夏,却主动向三连跪的北宋称臣求和了。

前一年还要饮马渭水、誓取关中,转过年却说到此为止、我要称臣。西北狼变成西北羊了吗?

北宋被西夏吊打的原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却是最差的进攻

西夏存在先天不良,比如凝聚不够、政权松散、与辽反目,等等。但关键是实力。这只西北狼只是侥幸一时。面对陕西边境上的二十万宋军,李元昊经不起长期对抗。甚至,频繁的短期冲突,西夏也扛不住。

而北宋也非一无是处。一句弱宋无能,解释不了三场会战的失败。北宋的军事实力并不弱,宋军的战场表现也不差。从三川口之战到好水川之战再到定川寨之战,宋军虽然战败却打得顽强,甚至出现将军集体战死的悲壮。

如果把战争看成一场拳击比赛,那就只谈双方是怎么出拳进攻和招架防守。这样就会更清楚。

智慧与力量的较量。首先是力量较量。

而在力量对比上,北宋和西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北宋相当于86公斤的重量级选手,而西夏充其量是61公斤级的羽量级选手。

李元昊鼎盛时期,西夏总兵力在15万到30万之间。但是,这些军队重点用在三个方向,一是北宋方向;二是契丹方向;三是吐蕃方向。虽然划分为12个监军司,但西夏军队仍旧以部落兵为主。所以,李元昊能够直接指挥的部队在十万人左右。

于是,关于三次战役的史料记载,李元昊的出兵规模都是十万人。但这只是号称,实际兵力也没有这么多。

若以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四路军马分为两道,益以蕃汉弓箭手、步骑,得精兵二十万,比元昊之众三倍居多。

北宋四路禁军再加上蕃汉地方武装,就能攒够二十万精兵。按刘平的计算,这已经是李元昊的三倍强。

宋夏陕西边境长达2000多里。十万夏军撒在这么长的战线上,然后与北宋二十万作战部队拼消耗。这就等同找死。

所以,李元昊肯定不会这么做。他要集中兵力然后在运动中歼敌,充分发挥党项骑兵的机动优势。虽然只有十万军队,西夏却始终是十万人一起上。三场战役,北宋援军遭遇的全都是西夏的绝对主力。

那么,北宋呢?北宋就等着李元昊重兵集群、然后四面出击吗?

以十年防守之费,为一岁攻取之资,不尔,则防守之备不止于十年矣。

打一年仗,相当于打了十年的防务支出。但如果你不打这一年的仗,那防守开支将不止十年。这是朝中主战派给宋仁宗算的账。

同时,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也建议主动出兵。陕西方面组织二十万军队没问题;缘边州军向前线转运粮草,耗时不会超过一个月。同时,还可以招揽边地土豪与河西部族,而最强外援唃厮啰也可以利用。

如果北宋按照这个套路去打,那李元昊就没有运动歼敌的机会。西夏重兵集结,北宋也重兵集结。但北宋的士兵明显更多。如果吐蕃和诸羌部落也参与进来,那李元昊将处处遭敌。

宋太宗五路讨伐党项却无功而返,宋仁宗会不会重蹈覆辙?当然有这个可能。但北宋必须进攻。因为李元昊已经称帝。要么承认李元昊为帝,要么天子征不享,没有第三个可选项。大宋王朝这时候已经没脸可丢了。

但是,北宋并没有这么主动进攻着打。而是打得相当诡异,真就给打出了第三个可选项。

力量对比介绍清楚,接下来是智慧的较量。

三场战役不是一个比优的较量,而是一个比烂的较量。力量之强足以摧敌,而智慧之残却足以自残,这是北宋。

西夏呢?李元昊的各种骚操作也不怎么样。三川口之战时,这家伙又是招降计、又是反间计、又是木马计,照着小说演义全给玩了一遍。但是,李元昊只是不怎么样,而北宋却是真心烂。而且,主要是烂在了战略操作上。

李元昊的战略操作没问题:我不跟你拼消耗,也不把军队铺开,而是重兵集团、运动歼敌。而北宋方面却是:该集中兵力而不集中兵力、该主动进攻而不主动进攻。

三川口之战前,宋仁宗给陕西前线的命令是筑好篱笆、做好防守。于是,范雍和李士彬虽然坐拥十万大军,却只能在金明寨修碉堡。

结果,金明三十六寨顷刻瓦解,延州重镇暴露在党项骑兵的马刀之下。刘平率五将宋军回援,却在三川口遭遇惨败。

第一次会战,三川口之战,就是这么败的。不是力量不允许,而是智商没在线。在最该出拳的时候,北宋一直没有出拳,而是等着反击。

北宋被西夏吊打的原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却是最差的进攻

那么,此战之后呢?

此战之后,韩琦、范仲淹等能臣干吏被派到前线。后方有明君,前方有能臣。这个配置,至少能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然而也没有。因为将帅失和了。

韩琦主张进攻,范仲淹主张防守。前线主帅夏竦管不了范仲淹,于是上报朝廷。而宋仁宗却捣糨糊,你们好好商量、我不参与。

然后,范仲淹就谁也管不住了。先是明说不同意出兵,再是推辞军队没有集结。

最后,不用北宋的君、帅、将决定怎么打,因为李元昊替他们决定了。李元昊亲率十万大军,奔着韩琦的泾原路就杀来了。

韩琦想玩个大的。他要给李元昊来一场歼灭战。但是,将军任福,成了战场上的范仲淹。这家伙也不听指挥。韩琦本来是让他做支援、搞迂回,寻机歼敌,但全军为上。

而任福却只记得歼敌了,带着军队死命往前冲,然后一头扎进了李元昊的包围圈。这就是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战后,北宋彻底交出了战场主动权。

进攻,再无可能。皇帝和朝廷的新命令是分区布防,大家管好自己的防区就行。

三川口之战后,北宋还任命了一个陕西战区总负责人,即夏竦。而好水川之战后,陕西战区连个总负责人都没有了。

接下来,北宋君臣眼瞅着李元昊各种表演。

李元昊接连两次胜利之后,立即认为自己是战神在世,然后开始骚操作。军师张元一鼓动,他竟然要玩一场关中攻略,即打穿泾原、闪击关中、封锁潼关。

于是,西夏军队越过延州、撇开陕西,直奔山西河东方向。随后,搞了一个千里大迂回,又杀回了固原盆地,也就是好水川之战的泾原路方向。

北宋被西夏吊打的原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却是最差的进攻

李元昊就是要拔掉镇戎军、打穿泾原路,然后兵入关中。

此时的泾原路的主帅王沿和将军葛怀敏,则又把韩琦和任福的脚本演了一遍。好水川之战是怎么败的,定川寨之战还是怎么败的。

王沿严令葛怀敏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而后设伏奇袭、攻其不备。简单说就是:你把镇戎军给我守住,等李元昊杀进来了,看我眼色,咱们再一起出击。

但是,葛怀敏不听。任福怎么打,他就怎么打。这家伙带着军队就往前冲。然后,再一次扎进了李元昊的包围圈。这就是定川寨之战,十六名大宋战将集体殒命。

力量与智慧的较量,那么北宋是败在了力量上还是败在了智慧上?

面对北宋,西夏就是一个穿着跑鞋的射手。面对西夏,北宋则是五个出攻装的坦克。力量对比上,宋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所以,拼消耗、打野战,西夏怎么打怎么死。

北宋被西夏吊打的原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却是最差的进攻

但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战略运作上,穿着跑鞋的李元昊能从陕西打到山西,而后再来一个千里大位移。而战场操作上,党项骑兵始终跑在宋军前面,路给你堵死、桥给你断掉。关键是包围圈从来都会扎得要多牢有多牢。李元昊亲自指挥,再给加了一波强化。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都是李元昊带队指挥、战场微操。

反之,防守却是最差的进攻。

李元昊称帝挑衅,这就等同宣战。因为称帝就是在挑战大宋王朝的底线。举个例子,大英帝国可以管不了北美,但美国你不能不独立。“我们是母亲,你们是孩子,我们颁布法律,我们统治”,就是这个逻辑。

北宋只能进攻。但是,进攻的方式是什么?宋仁宗怒发诏书,大宋皇帝悬赏通缉李元昊。你这不是鬼扯吗。

已经两国交战、两军对垒了,谁还有这种能力去领你这份赏赐。只会当官家的宋仁宗,从头到尾就没有下达一个总攻的指令。

北宋被西夏吊打的原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却是最差的进攻

但是,北宋却一定要进攻。你不进攻,就相当于承认李元昊称帝。这是宋夏议和都不能答应的条件。

三川口之战,是被李元昊钻了空子。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则都是按照防守反击来设计的。然而,事与愿违。

陕西四路拥兵二十万,山西河东路戒备森严。然后呢?大家一起组织防守、准备反击。不是将军无能、也不是禁军认怂,而是皇帝有诏命:先守好一塔。

敌方进攻、我方防守。但李元昊是十万大军集体碾压一路,你还怎么防?防不住还有援军,我军兵多将广。但是,援军一出,就被割人头。

北宋败在哪里?败在庙堂,宋仁宗是个好皇帝。但这个好皇帝只能做太平天子、治世官家。

此时的大宋王朝,人才济济。

宋仁宗有最好的谋士,谋士告诉他进攻的成本最低。宋仁宗也有最好的将军,将军告诉他已经做好准备。宋仁宗还有最好的大臣,封疆大吏皆是耀眼古今的名臣。李元昊要称帝,宋仁宗必须进攻。但是,他的进攻套路,却谁也看不懂,无辜坑害了万千大宋将士。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29843165868360200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