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每提到印度这个国家,网上的朋友往往会“脑洞大开”。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印度人很难让人“省心”,三哥们的日常行为总会让人忍俊不禁。

印度作为文明古国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例如:印度人的歌舞独树一帜,传承久远,还有,印度人的本土宗教佛教流传甚广,影响极深。可是,这时有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印度人没有历史”,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马克思老前辈。

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人类在印度大地上繁衍了几千年时间,留下数不清的文明印刻。

据考,印度是最早出现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而恒河正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且是仅次印度大陆的历史,也就是1947年至今我们口中的印度,并非“古印度”。古印度文明包含的范围更广,不但囊括了今印度共和国,就连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尼泊尔这些地区也属古印度文明的传承地。

那么,为何马克思老先生会矢口否认印度人的历史呢?

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笔者分析马克思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并非如此,而是另有所指:

首先,印度没有类似《史记》这种史官撰写的正史,印度的历史中往往夹杂着宗教因素,与神话混为一谈;

其次,历史上的印度并不和平,屡次被外族侵略,印度的历史更像是不断被外来人口征服的屈辱史;1853年7月22日,伟大革命导师在大英帝国首都伦敦发表了一篇通讯稿,名为《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写道:

“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而我们通常说的印度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入侵印度的侵略者的历史,印度就在这个无抵抗、无变化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庞大帝国。”

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最后,印度的国土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完整,很少统一。

希罗多德的一部《历史》堪称西方世界最经典的史学作品,我国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史学著作中的佼佼者,然而,印度却并没有类似的历史作品。印度人不喜欢以写实的口吻讲述历史,每当提起历史,他们往往会说:“很久很久之前有个国王… …”至于这名伟大的国王姓甚名谁,印度人通常会一问三不知。

印度人的宗教十分发达,随之而来的,是数不清的神话传说和佛教经典,但是,流传至今的史书屈指可数。幸存的几部印度史学作品中,几乎每一章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幻想和神话,让人无法认同这是真实的历史。有时,甚至要到文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去考证古代印度的历史事件。

读印度历史就像是在看《上下五千年》中三皇五帝之前的部分,读者根本不需甄别便可区分神话与史实。

被印度人奉为历史经典的书籍总共有两本:一是《诸王世系》,二是《大史》。抛开这两本书中的神话元素不谈,这两部作品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纪年。例如:《大史》中记载的历史,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整部著作中使用了二十种纪年方式,史学家读起这部作品时都难免一头雾水,根本无法弄清每个纪年代表的准确年代,以及每个纪年之间的联系。

简单来说,印度历史就是一本糊涂账,让后世史学工作者无从下手。

11世纪到过印度的穆斯林学者比鲁尼(Biruni)就曾评论说:“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述说皇帝的年代系列时是漫不经心的,当要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是代之以讲故事。”可以说,伯拉尼的话是非常接近于事实的。

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但是,之所以现在会有部分印度史实浮出水面,还得归功于外国人的记录。打个比方说,印度曾有某位国王建立一座庞大的帝国,在印度史书中,这位国王大展异能,但是,都是些不可靠的记载。所幸,在这位国王统治期间,玄奘曾抵达印度,并将会见国王的细节记录下来。由于,玄奘的游记记载详细,唐朝史官又十分重视玄奘出使西域,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可以通过我国的史书得知,这个无名国王叫做戒日王,他的在世年代也可以通过玄奘的游记考证。

印度人家喻户晓的阿育王则存在于印度传说故事以及佛学经典中,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仅能知道阿育王旃陀罗·笈多的孙子,其生平充满玄幻色彩,是个伟大的君主。但是,阿育王统治的具体年代是什么时间?印度人无法给出准确解释。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曾入侵过印度北方地区,遭遇孔雀王旃陀罗·笈多及其子民的抵抗。这段历史被收录在《亚历山大远征记》里,由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修撰。

有了这份历史资料作为佐证,我们终于可以确定孔雀王和他孙子阿育王的具体年代。

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印度人连本国的历史都搞不清,还需外国人结合外国历史资料作参考才能得知真相。由此可见,马克思同志说“印度人没有历史”并非空谈,这样真假难辨、断断续续、缺乏证据的历史资料,难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但是,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印度历史,并且,读印度史极有可能收获反效果。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80897843314950668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