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条冷知识,了解真正的历史

刘禅投降后,姜维仍不忘光复汉室。他便假意投降,实则撺掇钟会谋反,想要找机会复兴蜀汉。他还给刘禅写了一封密信,《华阳国志》记载: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寥寥数字,却道尽了一位臣子的忠心,与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遑多让。
刘禅投降后,姜维仍不忘光复汉室。他便假意投降,实则撺掇钟会谋反,想要找机会复兴蜀汉。他还给刘禅写了一封密信,《华阳国志》记载: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寥寥数字,却道尽了一位臣子的忠心,与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遑多让。
更关键的是,蜀汉本就在人才上输于魏吴,北伐时,能够单独领军作战的战将屈指可数,也就赵云、魏延、马谡、邓芝、王平等几个可用之才,在这种先天不利的情况下,诸葛亮只是从严明军法这一个维度去考虑和处理问题,执意地将一个可造之才马谡杀之,这无疑是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而在此前,曹操手下大将于禁在与关羽交战时,也被击败且投降,其造成的影响和恶果,比起马谡来要严重十倍甚至百倍,可是战后,当于禁返回曹营时,曹丕也未将其杀之,仍给出路,给机会,给位子,官复原职。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十二日,王审知病逝,长子王延翰继位。老爹一死,王延翰本性暴露,胡作非为,骄淫奢侈,大兴土木,征选秀女......
不管是皇帝还是国王都是过去的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出门讲排查也无可厚非。现在时代变得不能这样了,就拿美国总统来说花的每一分钱都有国会盯着。正常安保可以你要敢铺张浪费,国会肯定就会弹劾你。关于古代君主出游的事就聊这么多。
到了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病重,临死前,他下令废除了明朝皇帝的殉葬令,他对太子、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说,“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从而破除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实行的、皇帝死后要妃子殉葬的成例。
孙休只活到了三十岁便因为生病暴毙了。他把太子托孤给濮阳兴和张布,但二人推孙皓为帝,处死了太子和皇后。对于孙休来说,不当皇帝做他的闲散王爷也许才是最好的结果吧。
其实这就是相辅相成的道理。东晋是依靠士族集团壮大起来了,就必须要承受士族集团带来的反噬伤害--权臣。只要把握住这个度,处理好君主和士族之间的关系,最好能保证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那么东晋能延续104年,也就不奇怪了。
好圣孙只是一种说法,是立储的重要原因,但是个人聪明才智、能力强悍占据主要原因,历史上还有很多好圣孙,这些好圣孙得能力出众,才华横溢,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是也并不是绝对的,他们统治前期或者即位之前都表现优良,但是后来就产生了各种问题。
魏国最大的冤杀案,错杀了一员大将,使三国统一推迟十六年!东吴之所以能够在蜀汉灭亡后,顽强坚持十六年,完全是因为邓艾遭到了冤杀!若邓艾没有被冤枉,依然由他统帅魏军,他们在蜀地厉兵秣马,完全可以顺流直下杀入东吴腹地,再配合东面的魏军进攻,东吴完全挡不住!不得不说,邓艾实在是太惨了,而东吴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
以上三个军事集团,每个都是中国历史的豪华天团,然而时间跨度达一千多年,强行比较实在是关公战秦琼。不过假如真的让他们出现在同一个时空,笔者认为是朱元璋强于李渊强于刘邦,不是因为人员能力的差距,而是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虽然古代科技发展缓慢,但还是存在进步的,明朝已经有了火器、唐朝的农业、冶金技术比汉朝大有进步,而如果强行假定三组人马在同一个时空下,又怎能论证来自其他时空的集团会有怎样的发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