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历史价值和地位的巨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著的司马迁《史记》之后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403年)至之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史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中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来,由资于治道”,故赐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花费19年完成,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集北宋崇文院、龙图阁、天章阁、秘书阁等书籍,除十七史,另引杂史私说书籍数百种。以政治、军事为主体描述王朝兴衰成败,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进行全面的叙写,并涉及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历史。全书共有史论186篇,其中以“臣光曰”史论102篇。
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二司马”,通过对历史的发展过程总结王朝变化的规律,并用儒家思想的进行评价总结,以供宋神宗及后世借鉴。
《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成为集史学、典籍学、文献学、文学、哲学、经学于大成,超越了众多的历史典籍著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对后世的帝王将相,儒生士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
从而奠定了这部巨著的声望和影响力,也塑造了司马迁的历史地位和形象。代代相传,奉为经典。
以大一统思想为总纲,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司马光开篇与周威烈王分封魏赵韩为诸侯作起点,并从礼分名的角度分析天子的职责和使命,指出“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天子违背了大一统的纲纪制度,开启了战国之乱,是与周天子有直接的关系。以封建帝王为中心,描写帝王为政言行,叙述王朝的兴衰成败,总结是非得失,为统一的王朝提供经验和借鉴。
贯彻儒家思想,倡导民本主义。司马光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记载历史过程,评判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司马光的史论是从儒家思想出发,你儒家思想为价值标准,衡量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儒家思想贯穿于全书之中。贯彻了民本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孟子的“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本质,对帝王君臣和后世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以唯物史观的朴素原理,分析历史时间总结历史规律。司马光等人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探求封建王朝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发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过程,对历史发展的是非曲直,根本原因与成败得失,在长期的历史范围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并上升到思想和纲纪的高度,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论说。史与论相结合,相辅相成,提高了史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应当学习研读《资治通鉴》这部著作。毛主席曾经14次评点这部巨著,并推荐年轻人为必读之书。资治通鉴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包含了深邃的哲学原理和思想观念,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光正处于北宋时期文学鼎盛时代,司马光在散文、诗词、历史、书画等方面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史记还是史论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308004449044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