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迭的真相,从来都看不见

优势会产生更多的优势,财富积累是如此,王朝的更迭也是如此。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财富总是流向那些不缺钱的人,成事的人在哪个领域都能成事,就是因为这些人已经处于一种人生系统的正向循环中,正向的力量会持续加持于他。而还处于混沌状态的人则往往会越干资源越少,甚至崩溃。

《马太福音》中的原话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老子当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也就是说,有资源优势的人,资源还会持续流向他,叫他有余,没有原始积累的人,赔掉手中仅有的可能也是大概率事件。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有些人已经处于双轮高速运转的惯性中,有些人则还处于费力的加速阶段,效果自然不一样。

笔者是死磕历史的人,读历史的时候也总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被灭亡的王朝总是像打配合一样在末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权臣、外戚、女祸、自然灾害、外患…都是一些致命痼疾。

然后被新崛起的势力轻轻一推,就倒了。

比如,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秦国从献公开始代代都是明君雄主,以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为使命并都完成了历史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六国呢,像打配合一样,庸君层出不穷,而且还伴随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以肯定,如果六国不自废武功,秦国一统天下绝对会很难。结果由于六国的全力“配合”,秦国也就顺势而为。

且不说秦国的地理、经济、军事优势,就从双方的内部问题来看,六国的行为看着也总是那么怪异。

如果用前边的“马太效应”来解释的话,答案就很明显了:

秦国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然后不断被优势加持;六国处于混沌状态,越来越乱。

然后杜牧读完这段历史之后就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等到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诡异的事情就发生了,秦国的明君在始皇这一代断档,秦二世胡亥又复制了六国当年的混沌状态。终于,大秦二世而亡。

用杜牧的话来说就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西汉的灭亡也是一样,先是被权臣折磨,接着又是外戚和阉宦,再加上已经成长起来的豪强,帝国已经是摇摇欲坠,这个时候,自然灾害也加入其中,终于导致了王莽这个外戚的代汉之举。

可王莽虽然很努力,但在被那种混沌状态完全笼罩的情况下还是创业失败,新朝灭亡。

东汉末年也一样,天灾、人祸、军阀、豪强、外患是轮番上阵,虽然西晋于公元280年统一了天下,但草原上的气候依然在恶化,游牧民族大批南下,在数量上已经快超越作为主体民族的汉人。

而且,从东汉末年就积累的世庶矛盾是愈演愈烈,完了就迎合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又让五胡抓住了机会,然后就是疯狂瓜分北方的土地。

南北朝成为天下的新格局。

南北朝的对峙格局是气候原因造成的 图源/网络

辽和金的灭亡也一样,本来就被财政问题所折磨,完了又被自然灾害是持续作用——

从1065年开始,辽国几乎年年遭受自然灾害,同时覆盖其游牧区域和河北的农耕区;

1082年和1083年的严冬,契丹六成的战马被冻死;

1118年,在辽国已经陷入绝境的情况下,一次可怕的饥荒又袭击了辽国本土,导致地方不断发生叛乱性事件;

1127年,黄河再一次决口,导致金国无法正常在山东用兵;

1194年前后,黄河在河北和山东地区一再决口,淹没了大片地区,而且都是金国的优质产粮区,财赋的重要来源地。洪灾之后又是旱灾和虫灾的相继蹂躏;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阴雨,这就是。也就是说,辽国和金国的灭亡都是自身先崩溃,完了才被外患所推倒。

而那个被优势不断加持的蒙古帝国在其末年也是处于严重的混沌状态。权臣、女主、藩镇、农民起义、内斗、通货膨胀这些问题轮番攻击就已经够元朝受了,结果是,自然灾害也给元朝是持续雪上加霜——

从1348年起,黄河河水猛涨,频频决堤,造成黄河改道,泛滥成灾;

1351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决口;

14世纪中,至少有36个寒冬,而且,水灾和旱灾的爆发密度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频繁;

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之后,元朝几乎年年都有灾荒的记录;

本来自身就病得不轻,结果再被老天爷这一番折磨,直接就是无力回天,只能回到草原。

麻绳专挑细处断,说的就是这个理。

怎么说呢,大明看似是被李自成灭掉的,但真正灭亡大明的首先是灾荒,其次是公元1644年的那场瘟疫。

李自成、多尔衮都只是被老天爷加分的那种人。

大明也是亡于天灾 图源/网络

看看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才真正理解了“麻绳专挑细处断”、“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些俗语,原来都是规律级别的真理。

等于说,“马太效应”只是给了这种民间俗语科学的解释而已。

那作为个人如何跳过“马太效应”的坑呢,个人的见解是:对抗熵增。(此处建议大家搜下熵增定律)

就像房子不扫就会加速破旧、车子不开就会加快报废、身材不管理就会快进式走型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动起来,主动对抗熵增。当人们处于一种良性循环时,运气自然就不会差。就像人们所说的“爱笑的人一般运气都不会太差”,那是因为人家心态好,在主动对抗熵增。

然后就是努力将自行车登到快速旋转的状态,利用惯性来助力自己的人生。

写到这,笔者终于理解了东晋时期的名将陶侃。陶侃在任广州刺史期间,每天早上将一百块砖搬到室外,下午再将其搬回来。

大家都说陶侃是闲的,但这才是大智慧的人:他是在主动对抗熵增,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随时打仗的状态。

看看身边那些成功的人,哪一个又不是死磕出来而又积极乐观的人呢。

人这一生呀,其实都是被看不见的力量所决定的,但只要我们明白了道理并积极行动,还是能够主导自己的命运的。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28993323665064499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