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高级将领中唯一一张照片,仅看眼神,就让人浑身不舒服

在晚清的动荡发展中,大家对义和团这股民间组织十分熟悉,但实际上在民间发起的反抗组织并不只有这一个,还有一个被称为“太平天国”的民间组织。

虽说是自发性的组建,但“太平天国”却是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并且也接受西方观念,是属于比较开放性的反抗队伍。

除此外,义和团主要针对的是帝国主义,目的也是为了帮助清政府将“外来势力”驱逐出中国,然而“太平天国”的主要敌对方向却是清王朝,在反封建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在少有的史料记载中,太平天国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说起“太平天国”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第一任天王“洪秀全”,他不仅是首任领袖也是太平军起义部队中核心的领导人物,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位高权重”者一直十分尊敬一位叫做黄呈忠的人,甚至后来他还被册封为“戴王”。

黄呈忠最初也只是一个普通士兵,在金田起义期间加入了太平军的队伍,后来随着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太平军中一位十分重要的将领,在1960年,黄呈忠因为战绩斐然因此被册封为了“宝天义”,并且还成为了“殿左军主将”。

黄呈忠的能力不仅仅在于他骁勇善战,更多的是他善于“收买人心”,在1861年12月他率领太平军成功占领了宁波,之后他并没有选择用武力去镇压,也没有将宁波的其余势力全部清缴,而是公开表示,太平军愿意和外国商队和睦相处。

这样一来就等同于告诉了外国人,在太平军的管辖下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如此一来是谁“占地为王”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因此当时也并没有外来武装力量组织黄呈忠“称霸”宁波。

因为他的能力出众因此在1862年时期黄呈忠就被封为了“戴王”,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成为戴王之后黄呈忠将权利的运用达到了巅峰,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时,黄呈忠也明白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因此当时也是和范汝增一起联合御敌。

有了他的介入,原本想要在宁波城外划分租界的列强也不敢“造次”,在这期间黄呈忠不仅仅要管辖好宁波内部的事宜,还要抵抗外地的入侵,这主要也是因为黄呈忠引领的太平军将清王朝也列入了敌对阵营,因此当时不仅要面对外国侵略军的长枪大炮,还要对抗清军的联合抵制。

黄呈忠在宁波期间也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更是将安徽、浙江等地都列入了自己的版图中,照片中的住宅就是在黄呈忠率队攻占金坛后,将原本的“珥陵大庙”拆除,重新修建了一座宅邸,取名为“戴王府”。

这座宅邸一共占地面积是1624平方米,由此可见当时黄呈忠的居所还是十分奢华的,在这其中还保留着许多彩绘,其中的戏文画就成为了世人能够研究和探索“太平天国”最好的“文献材料”。

那时候赐予的封号都是比较长的,黄呈忠虽说简称“戴王”,但实际上他的名号全称也非常有意思,名为:“殿前戮魔尊天顶天扶朝纲戴王纯千岁”,虽说关于他和太平天国的文献记载比较多,但是黄呈忠本人的画像和照片却很少。

这张照片也是黄呈忠仅有的一张照片,他坐在凳子上表情狠厉,虽说眼睛并不大,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凌冽的目光,并且在他坐着的椅子上还铺着一张兽皮,将他的阴狠展现得淋漓尽致,放眼在那时,光看到这样的目光都会忍不住害怕。

而黄呈忠虽然成为了“戴王”,但清王朝那时已经趋近于快要覆灭的状态,因此在物资上也十分匮乏,哪怕是黄呈忠也是穿着并不合身略显肥大的衣物,由此可见,清王朝暗藏起来的腐败与无能才是太平军成立的原因之一。

不过黄呈忠的事迹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在1864年天京陷落之后,黄呈忠就被迫只能带着部队南迁,并且在此过程中持续与清军展开争斗,奈何在1866年5月漳浦失守之后,黄呈忠就踪迹全无,是否战死也不得而知。

他的家宅自1864年清军攻占金坛之后就被改成了“忠义祠”,后来也多次更改,直到1972年金坛文管会协同南京博物院的同志多方论证以后最终确定这个位置就是“戴王府”遗址,经过四年左右的修缮于1976年对外开放,也让更多人能够参观保留下来的“文物”以及了解其中发生的故事。

其实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主要针对的还是清王朝的无能与腐败,一个王朝动荡最终只能依靠其他武装力量来解决外敌入侵的局面,这也是一段充满了“屈辱”的过去,在太平天国的领袖中除了黄呈忠以外,最具话语权的就是洪秀全。

洪秀全原名洪火秀,除此外他还有一个族名叫做洪仁坤,早些年间他也曾寄希望于清王朝,甚至参加了科举制度,渴望能够一朝入仕施展抱负,奈何屡次落榜,在这期间洪秀全也慢慢转变了心态,后来更是创建了“拜上帝教”。

这也是早期太平天国中接受外来文化的典例,不过这一行为也的确让洪秀全吸引了杨秀清、萧朝贵等有能力的辅佐者,在1851年洪秀全就着手发动了“金田起义”,自此“太平天国”的年号就诞生了,洪秀全也自称为是“天王”。

洪秀全是一个非常坚持的人,即便是从13岁到29岁屡次参加科举都失败,但是也从未放弃,直到最后在梦中受到“天父”的指引这才决心创建属于自己的“王国”,而事实证明他的确成功了。

而他之所以要更名为洪秀全,主要也是因为他原本的名字“洪火秀”冲撞了天父“爷火华”的名字,因此他才决意要更名。

不过从这个事件上来看,洪秀全在内心深处依然是保留了较为传统封建的一套,只是他的封建不在清王朝的制度中,而是开始信奉别的“宗教”。

为了能够彰显自己的能力与不同,原本在村中还是私塾老师的他却带头将村里孔子的牌位清除,这样一来也让他饱受争议,甚至无法在村里立足,私塾老师的饭碗也没能保住,最后不得不辗转前往广西一带。

在此期间,洪秀全还研读了《圣经》,并且还在广州一所基督教堂内学习了数月的时间,原本以为能够得到洗礼,奈何他的学习并不完善,因此当时的传教士也拒绝为他洗礼,“固执”的洪秀全就决定自行洗礼,并且通过自身的认知开始传颂教义。

洪秀全在信徒中也立下了十条规矩,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将这些规定准则直接命名叫做“天条”,后来随着他的发展,手中把握的权利也越来越大,在1853年3月29日时,洪秀全彻底攻占了南京。

而在那时身为太平天国的“天王”,他也急需选定一个都城,攻占南京后这里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定为了都城所在地,不过因为南京在那时候是由清王朝定下的名号,因此洪秀全就直接将南京更名为了“天京”,和他“天王”的名号相呼应。

他也从此“画地为牢”,将所占领的区域全部都看作是“太平天国”,之后甚至还专门颁发了一则只针对于天国内部的制度,取名为《天朝田亩制度》。

如果说洪秀全能够一直保持原有创建“太平天国”的初衷,对抗清王朝的腐败与懦弱,兴许日后也是一番不同的光景,奈何他登上权利顶峰以后就开始“消极”,甚至开始逐渐趋近于清王朝不少官员的生活,奢侈又散漫。

深居在“天王府”内不管事务,到了后期实际的话事人就变成了“东王”杨秀清,洪秀全从内部耗尽了太平天国积攒下来的财富,因此后来在内部权利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杨秀清认为自己能够“一家独大”,甚至还想对“天王”洪秀全实施仗责的刑法。

这一行为也遭到了其他几位王的不满,后来在权利的争夺中“天京事变”也就此爆发,为了巩固权利一下就册封了许多“异性王”,王爵的泛滥促使权利被分化得更加严重,一直到1864年,清军将天京攻占,自此“太平天国”也就此覆灭。

洪秀全早期是为了能够打破清王朝的腐败与封建,建立一个崭新的“宗教”理念,奈何真正获得权利之后,他也开始走向清王朝的“腐败之路”,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清军灭亡太平天国,也只是一个昏庸的王朝消灭了一个妄图顶替它的“封建教义”。

而在清王朝的发展历史中之所以会被各势权利妄图取代全然也是因为它的懦弱,面对列强“胆小怕事”,面对普通的百姓却又“强取豪夺”,引发不少黎庶百姓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利统治,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他们的生活彻底改善。

这也是为何自辛亥革命后,大总统更换了许多人,内战也展开了多次,国家屡次陷入动荡中最终只有共产党彻底解放了中国,建立了一个崭新的、自由的、民主的国家,无论何种权利,只有向着人民、听从人民才能被人民推到权利的中心!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61091312444490303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