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是清朝初年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本是出身卑微的边缘人物,却有幸成为大家闺秀布木布泰的贴身丫鬟。跟随主人嫁入皇室,命运发生彻底转变,并依靠自己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征服了许多皇室成员,死后以殡礼待遇被厚葬。
1612年,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寒的蒙古族牧民家庭,这样的出身意味着很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甚至连名字都会被历史忽略。可她偏偏遇到一个又一个贵人,成为有故事的人,注定度过不平凡的一生。
博尔济吉特·布和是当地的贝勒爷,随着二女儿布木布泰出生,他打算给二女儿物色一个贴身丫鬟兼玩伴,好让她快快乐乐成长起来。
贝勒府里跑腿的人,无意中发现了比二女儿大一岁的苏麻喇姑,看她符合条件,当即把她带回府里。从此,两人建立了长达70多年的主仆关系。
童年时期,布木布泰跟苏麻喇姑在名义上虽然是主仆,但实际上是一对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玩伴,在一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清朝的前身是后金,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在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落后建立。
布木布泰是在22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清太宗皇太极的,苏麻喇姑作为贴身丫鬟,随主人陪嫁到盛京(今沈阳),从此正式进入皇室。
皇室中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能让布木布泰快乐起来,相反,因为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以及蒙满文化习俗上的巨大差异,让主仆二人一度很无助,做什么事都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无力感。
苏麻喇姑看到主人一天天憔悴下去,心里非常着急,决定抽空学习满文,想着先过了语言关,其它事情慢慢会迎刃而解。
天资聪慧,再加上悟性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苏麻喇姑很快掌握了满文的规律,身上的“书卷气”愈发明显起来,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出身贫寒、目不识丁的村姑。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布木布泰被册封为庄妃。主人青云直上,仆人自然跟着飞黄腾达。主仆在此时不仅是主仆和伙伴,更像是关系紧密的战略联盟,彼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7年后的一个秋日,皇太极在处理完朝政,躺在清宁宫的南炕上休息时突然猝死,享年51岁。皇太极因为在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导致皇室里的三方势力,即努尔哈赤14子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以及两黄旗大臣的代表,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四处奔走发展各自的势力。
实际上,此时最有实力争夺皇位的是多尔衮与豪格。前者军功显著,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都很突出,后者同样战功赫赫,并且深受皇太极的信任。可以说,两方在争夺皇位上势均力敌。
皇室内部因为争夺皇位引发八旗内乱,看起来不可避免。这时,庄妃和苏麻喇姑勇敢地站出来,她们多次游走在多尔衮、豪格,以及索尼、代善、济尔哈朗等大臣之间,说明各种利害关系,最终说服了大多数人。
在各方力量的干涉和妥协下,多尔衮与豪格权衡利弊后,被迫握手言和,并同意让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上皇位,即顺治帝。布木布泰因为是顺治帝的母亲,被顺治尊称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登基时只有6岁,对朝政之事一窍不通,只好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和堂哥郑亲王济尔哈朗给辅政。
济尔哈朗性格懦弱,朝中大事基本上插不上嘴,由多尔衮说了算。手眼通天的多尔衮俨然已掌握了大清的实权,以至于在很多时候,他甚至滋生了废除顺治直接称帝,过一过穿龙袍坐龙椅之瘾的想法。
多尔衮为了进一步把顺治帝孤立起来,规定顺治跟皇太后每月只能见一面,其它时间必须待在皇宫中,哪也不能去。年幼的顺治帝几乎被软禁起来,连人身自由也丧失了。
如何加强母子联络,巩固皇权,瓦解多尔衮的野心,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时,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这个伟大使命。布木布泰因为是皇太后,身份太过显眼,被多尔衮的眼线时刻盯着,自然不能亲自去完成这些。
这个使命自然而然落到苏麻喇姑的身上,她在此时充当起顺治和皇太后之间的联络员,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每天往返在后宫和武英殿之间,游走在多尔衮多个眼线的眼皮底下,给顺治和皇太后传达了许多关键信息,为顺治养精蓄锐,日后亲政帮助很大。
1650年冬,多尔衮打猎时不小心坠马摔成重伤,不久后去世。顺治总算熬死了此生最大的敌人,可以亲自主持朝政。
可惜的是,一场疾病席卷而来,顺治在23岁,也是亲政的第11个年头,被天花夺去生命。
临终前,顺治把玄烨立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跟顺治当初登基一样,此时的玄烨也不过是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教导他的重任又落在了皇太后主仆的身上。
同甘共苦的事情经历多了,皇太后对苏麻喇姑越来越信任,非常欣赏她身上冷静沉稳的性格,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学富五车的才识。
当玄烨在1654年出生时,皇太后就指定苏麻喇姑作为玄烨的启蒙老师。
第二年,京城爆发天花,幸运的是,玄烨没有出现天花的症状,他跟其他没有出天花的人一起躲在宫城西华门外的避难所里避难。
皇太后跟苏麻喇姑当时住在慈宁宫里,苏麻喇姑每天风雨无阻,骑着马往来于慈宁宫和玄烨的避难所之间,给玄烨教授诗文、书法、绘画等学问,以及其它礼仪。在她的培养和影响下,玄烨在学问、人品、格局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为日后开创大业打下坚实基础。
史书上这样记载,苏麻喇姑“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成就了康熙“千古一帝”盛名。
1688年元月,布木布泰以75岁的高寿在慈宁宫与世长辞,被康熙追谥号为“孝庄文皇后”。
看着跟自己相处70多年的主人、伙伴、战友走了,苏麻喇姑的精神大受打击,陷入了无尽的悲伤和孤独之中。
在康熙眼里,苏麻喇姑不仅是启蒙老师,更是等同于自己祖母的人物。
为了安抚苏麻喇姑的情绪,保护她的身心健康,转移她的注意力,康熙决定把庶妃万琉哈氏所生的皇12子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清宫有这样的规矩,只有嫔(帝王的妾)以上的女主,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苏麻喇姑被赋予特权抚养皇子,可见,皇室成员已经对她十分信任和重视,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人。
1705年秋,苏麻喇姑逝世,终年93岁。她一生历经了清太祖、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位皇帝,一生写满了传奇和悲壮。对这种“祖母级”人物的去世,康熙绝不含糊,不仅给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还把她的坟墓的规格按照嫔妃的等级来建造,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的新城。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000965951733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