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当时紫禁城里的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由于失火正在重建,很多地方都成了建筑工地。这时期,小小的朱由校觉得新奇,在宫里边天天和重修大殿的木匠们厮混在一起,久而久之,居然爱上了木匠活。
然而,朱由校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天赋,做起木工来技艺极其高超,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如此不成体统,但其他人却也都没心思反对朱由校的爱好。
朱由校的童年并不算幸福,他是朱常洛的长子,而朱常洛根本不受父亲万历帝的信任。朱由校的母亲又是小小的选侍身份,地位卑微,所以朱由校自幼备受冷落,不仅没有得到祖父的宠爱,更没有得到父亲的关心,以至于身为皇室子孙,九岁才出阁读书。
由于无人管束和关爱,朱由校的童年期间,整天无所事事。实在闲的发慌,就跟几个宫女太监在御花园里捏泥人,玩过家家。后来看见太监用木头修缮宫殿,竟从此对木工活产生了兴趣。
万历四十八年的七月,万历皇帝崩逝,战战兢兢做了多年太子的朱常洛终于登基,成了明光宗。可谁也没想到,明光宗在位不到一个月就在红丸案中暴毙了。
作为朱常洛的长子,16岁的朱由校由群臣拥立,匆忙登基。就这样,属于朱由校的时代仓促开始了。
当了皇帝以后的朱由校,他的木匠活这一爱好更是野蛮生长。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几乎看不懂大臣们的奏章,更无法拟文批阅,所以,当皇帝对他来说,无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所以他开始逃避现实,不思国政,一心都在木工活上面,每天最大的兴趣就是在皇宫里叮叮当当做木工活,常常带着几个太监“朝夕营造”。
而且他每次做起木工活来,简直是废寝忘食,根据史书上的描述,可谓“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朱由校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做木工活上,而将国家大事抛在了脑后,他在位期间纵容奶娘客氏,重用和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而他却全然不加规制。
根据《明史》记载,朱由校每次专心致志地制作木器时,最不喜欢别人打扰他,否则就会龙颜大怒。
魏忠贤每次请示工作,都专挑朱由校做木匠活最上瘾的时候。往往这时候,朱由校全神贯注盯着自己的木匠活,没有心思听魏忠贤的汇报,往往是不耐烦地摆摆手,对魏忠贤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意思就是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吧,不要影响我做木工。
而魏忠贤其实等的就是这句话,然后“忠贤以是恣威福,惟己意”。魏忠贤因此从传话筒变成可以在朝廷里发号施令的人,还领导着整个东厂,得以大权独揽,从此败坏朝纲,坏事做尽,而朱由校却充耳不闻。
在治国方面朱由校可能很差,但在木工活方面绝对算是一个天才。那朱由校的木匠手艺到底有多年呢?
按照明末笔记《酌中志》记载: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宫监办用。”
就是说,朱由校喜欢动手做的事情,除了做家具和盖房子,还会给家具上漆。他的漆工活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的太监们欣赏评论。
只要轮到宫里盖房子、搞装修,朱由校每次都是亲自出马,从设计到施工到验收,全部一人承包。还酷爱制作木器,家具、木偶、屏风样样精通。
此外,朱由校还喜欢在木制的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根据《甲申朝事小记》的记载,在朱由校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制作完以后,将其交给身边的太监,让他们到集市上去兜售,还特意叮嘱说这是御制之物,定价不能低于十万两。
没想到,到了集市,立马被富豪们疯抢,第二天,太监们将卖灯屏所得的银两如数奏进。可见其样式的精致灵动。
《明宫杂咏》上也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此外,朱由校还开创了用木材做小玩具的新领域。他亲自制作过一些木偶,有男有女,神态惟妙惟肖,不但五官轮廓清晰,还安装了手臂,绘上了水彩,下面固定在竹板上,摇动起来栩栩如生。
当然,这种好玩的艺术品放在皇宫也是浪费,为了体现它的价值,朱由校还派太监拿着小木人到市面上出售,结果大家都哄抢一番,朱由校为此特别高兴,工作起来更有热情,往往到半夜也不休息。
最令人称道的是,朱由校还在木匠技术上有所改进创新。当时明代的床具非常笨重,匠人所造的床,虽然也是非常华美,却极其笨重,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通常需要十几个人才能移动。而且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用料也很多,做出来的样式却极其普通,于是朱由校立志要做出移动方便和艺术上乘的床来。
于是在经过自己无数个日夜的刻苦钻研之后,朱由校用了一年多的时光,亲自设计图纸,锯木头、钉床板,最终造出一张精美绝伦、轻盈美观的床。周围的床架上雕刻着各种花纹,而且还可以折叠,游玩的时候带着也毫不费人力,这种款式在当时是独一无二,让当时有名的木匠都叹为观止,自愧不如。
除了日常的木工活以外,朱由校还十分醉心于建筑。他曾亲自在庭院里仿制了一座袖珍版的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雕镂刻画,玲珑剔透,高三四尺,使用的砖瓦则是命令琉璃厂专门定做的。整个作品可谓精彩绝伦。
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非常精巧。那时候宫里都用铜缸或者木桶盛水饮用,他就在这些盛水的容器下方凿一个孔,在里面设置机关,用机关操作,缸里的水就飞散出来,有的时候泻如瀑布,有时候又散若飞雪。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如今的喷泉,宫中的人都叫这种喷泉为铜缸水戏,这在当时是一绝。
遗憾的说,朱由校自己制作的这些工艺品都没有保留下来,只是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朱由校间接促进了明式家具的发展,正是他一手开启了奢侈木器的先河。
不过,朱由校对所造的物件喜爱都不长久,刚做成的时候爱不释手,而过不了多久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之后又会再次造些新的物品出来。有时间时间一长,兴趣过去了,就派人立刻毁掉,再重新建造别的花样。可见,他喜欢的只是个过程,可能只有在造这些器具时,他才觉得是最放松的。
朱由校对于木匠技艺的追求似乎是永无止境的,他还想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后来,他更是有了一个雄伟的“木匠计划”,他要完成其祖父十年都没有完成的“三大殿”重修工程,来证明自己的手艺。
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这时候刚是初春时节,朱由校对紫禁城的三大殿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重建。
在朱由校的催促以及魏忠贤的威压下,文武百官齐心协力,到了八月的时候,皇极殿的柱子就立了起来。
《明实录》里对于这次重建过程记述得非常详细,连各大殿架梁的日期和时辰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在这次重建工作中,朱由校如鱼得水,自己的木匠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工程中大显身手,从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装修,他都亲临现场,仔细指导,高兴了还会当场脱掉外衣,卷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工作。
由于朱由校的亲力亲为,万历时期拖了这么久的重建工程,仅仅经过不到三年就大功告成了。而且用料标准都有所缩减,节约了很多银两。
《酌中志》评价此次重建宫殿为“肯堂肯构”,可见朱由校确实做得不错。对此,朱由校自己也非常得意,下诏书说:“皇祖时,踌躇于物力不敷然……朕之心思宽省天下财力,未逾三载,轮奂聿新。”意思是,我皇祖那时候穷,修不起来,现在我有钱了,不到三年就把三大殿重修了。
然而,就在“三大殿”几乎宣布落成的同时,朱由校在西苑的太液池里游船,不幸落水,捞上来没几天就因为全身水肿而去世了,年仅23年,成为明朝最短命的皇帝。
朱由校驾崩后,身后留下的只有魏忠贤的专权和内忧外患的局面,大明王朝在苦撑十几年后,灰飞烟灭,朱由校自然有难以逃避的责任。
朱由校不爱女人,不爱朝政,就喜欢趴在案头,研究自己的木工活。按现在的话说,他也算是个兢兢业业的手艺人,如果真的是个木匠,倒是还可能评上特级木匠,是个妥妥的木艺大师,只是被皇帝事业给耽误了。
如果那时候就有鲁班奖的话,他可能拿奖拿到手软。不过朱由校木工做得再好,也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他出生在了错的时间,偏偏还是皇帝,就注定难逃悲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