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先打较弱的东吴,而是一意孤行,攻打曹魏呢?

关羽骄横,失了荆州,丢了性命;刘备怒而兴兵,夷陵一战,覆军损将,愧死白帝城!

历史进入后三国时代!

诸葛亮带着16岁的阿斗,开始了对破烂帝国缝缝补补的艰程!

没了荆州,蜀汉丢失了半壁江山;夷陵战后,蜀军死伤数万,基本被废。

三方实力对比

此时的实力对比,天下共十四州,曹魏独占其十,东吴占三,蜀汉地盘最小,只占其一。

而且,曹魏占据的是华北和关中两大主要产粮地区,东吴坐拥荆、扬、交三州富庶之地,蜀汉只有区区益州,偏居一隅。

人口方面,曹魏登记在册450万,拥兵50万;东吴造册230万,拥兵23万;蜀汉造册90万,兵源不足10万。

充分证实了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有多少土地就养多少人。”

单拼将领,蜀吴也完全不是魏国的对手!

就拿三国演义中耳熟能详的名将来说,曹魏的徐晃、张郃、许褚、曹洪都还健在,皆可独挡一面。

蜀汉却是将星凋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全部去世,只剩下60岁的赵云和49岁的魏延相互扶持。

东吴更是青黄不接,只有一个40岁的陆逊,领着66岁的老将韩当,还拿的出手,勉强一战。

其实这个时候,三国都伤筋动骨,无力再战,汉末的纷纷乱世,出现了少有的相对和谐局面。

变数

没想到,最先跳出来打破平静的,竟然是最弱的蜀国。

诸葛亮一看这不行啊,当初和先帝爷在隆中阔谈天下的时候,说的是“待天下有变,大事可谋!”

如今这天下风平浪静地,这屁大点地盘,发展速度永远赶不上人家,不主动出击,等对手发展起来,只能坐以待毙!

这就是大国对小国的优势,像我们和小本子相比,放着它先跑三十年,刚一发力,就甩的它八千里!

如果我们同时搞发展,你认为它还有可能看得见咱们的尾灯吗?

所以,还得山人出马,搅得这天下变一变!

北伐

于是,几万蜀军浩浩荡荡地挺进祁山,开始了五次北伐大业。

第一次,打到街亭,粮草不继,撤军!

第二次,打到陈仓,粮草不继,撤军!

第三次,打到武都,粮草不继,撤军!

第四次,打到上邽,粮草不继,撤军!

到了第五次,诸葛亮改变了策略,不打了,先跑到五丈原,安营扎寨,把三年来攒下的粮食统统运来,先保证了补给供应,再徐图发展。

没想到,这一次没输在粮草,却输给了天命,诸葛亮陨落五丈原!

为什么不休养生息?

有人说,蜀汉当时的情况,就应该韬光养晦,聚精会神搞发展,以时间换空间,静待天下大变,而诸葛亮北伐的时机完全不对!

那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不对外用兵,蜀汉内部就要先干起来了!

其实,从刘备入川到死去,总共八年时间。这八年中,四川人民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非常爱戴刘皇叔,反而怨声载道。

原因不为别的,刘备财政紧张,在益州实行了一整套盘剥百姓的政策,比如铸造新的铁钱,一枚就可以强行换取老百姓手中的一百枚铜钱。

为了维持高压统治,又在原来的汉律基础上,制定了更加严苛的新法《蜀科》,用以收拾那些敢于反抗不听话的人。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

“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意思是说,诸葛亮的刑罚非常严峻,从豪门到百姓,无不怨恨在心。

所以,蜀汉内部并不平静!

刘备是外人入川,他的基本队伍来自荆州。

刘备死后,刘禅毫无威信,蜀汉内部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大有分崩离析之势。

荆州派,蜀地派,南中派…人一多,肯定就有矛盾,就有争斗,就要争权夺利。

诸葛亮想尽一切办法,用了五年时间来稳定住了局势。

西南的土著还有生熟之分,臣服的称为熟蛮,比如五溪蛮等;不服的叫作生蛮,比如乌蛮等。被擒了七次的孟获,就是由生蛮化为熟蛮的著名代表。

就他这样的,以后不找事,不趁乱插刀就烧高香了,还能指望为你卖命?

有句古话说得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你是将帅,是愿意用嫡系子弟呢,还是投诚的义军?

所以,孟获这种相互牵制的羁縻状态,是不会真心归顺的。

自古以来,对外征战都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佳手段!

为什么不先打东吴?

诸葛亮人中龙凤,高瞻远瞩,他的眼光岂是我等可以比拟的?不打东吴,自有一番道理!

其一,东吴胆小。比之曹魏,东吴是弱,也正是如此,东吴的胆子也小,绝不敢主动挑起事端。

当年吕蒙偷袭关羽,得手之后,自己也随即病逝,只有四十二岁。真的是病死的吗?难道不是东吴表达服软的另一种态度吗?

何况关羽死后,孙权一直派人求和,无奈刘备听不进去,连诸葛亮都劝不住,东吴只得迎战!

刘备死后,孙权再次遣使表达修好的意愿,诚意满满。诸葛亮接受,两国重新交好。

这种情况下,蜀国伐魏,东吴肯定袖手旁观。如果蜀国伐吴,魏国说不定就趁机南下,到时候两面受敌,蜀汉危矣!

其二,实力不允许。东吴在江南,河网密集,要想彻底拿下东吴,就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

君不见当年的曹操,八十三万人马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靠陆军没戏!

蜀军出川,必顺流而下。如今的长江,自永安以下,全部是东吴的要塞,经营地如铁桶一般,寸板不得放过。

更何况蜀国荆州已失,无法征到熟悉水性的士兵,加上国内空虚,拿什么打造船只?

攻吴?想都不要想!

其三,北伐消耗最小。蜀国占有汉中,这是一块宝地。东边隔汉水和曹魏接壤,北边有秦岭是天然的屏障,西北出祁山就可以攻打天水。

占住了天水,进入关中就容易多了,况且天水附近的诸部对曹魏的忠诚度并不高,时叛时降。

陆路进军曹魏,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要比水路攻打东吴成本小得多,风险也小得多。

孙权只要不傻,就明白曹魏才是大敌,自己这边枪一响,说不定孙权就会在东路策应,袭扰魏军。

退一步讲,孙权就算是隔岸观火袖手旁观,蜀国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其四,占据道义高地。蜀汉不是蜀,是汉!是刘备打着汉献帝已死,自己承继汉室的旗号,建立的国家,复兴汉室,就是蜀汉的最高追求。

放着害死汉献帝的曹魏不打,先去攻吴的话,难免出师不正,落人口舌,拱手让出舆论高地。

所以,北伐曹魏是此时诸葛亮最优的选择!

出师未捷身先死

时代变了,如果在早些年群雄割据的时候,拥有巴蜀确实有资本去逐鹿中原,到了此时,北方已经归一,北伐注定了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梦。

丞相不是没有看到,他也无奈,只得驾着蜀汉这辆破车,跌跌撞撞地尽力前行罢了!

到此时,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了,时间不站在蜀汉这一边,守,是守不住的。

遥想当年,秦占据关中和巴蜀两大宝地,面对一盘散沙的东方六国,还奋了六世余烈,一百多年!

诸葛亮只有孤身一人,奋斗十年,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9829827173335591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