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简史,简得不能再简,三分钟看完诸侯争霸

前言: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噶了,美人褒姒也被劫走不知所踪。

公元前770年,继位的周平王在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等诸侯的护送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又以“三家分晋”作为分割点,分为春秋跟战国,咱先来盘一盘春秋。

庄公小霸:

堂堂周天子被外族蛮夷打得找不着北,威望实力直线下滑,再也不能震慑群雄了。

心思活泛的诸侯们,各个暗流涌动。

放马的秦襄公护主有功,得了秦川八百里地的许诺,忙着跟入侵的犬戎争夺陕西地盘。

跟周天子同出姬姓的晋文侯则负责号令汾河流域的诸侯。

郑国则贴着周天子,在中原地带跑马圈地,先后灭了郐、东虢等小诸侯国。

一时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郑武公、郑庄公两代鼻孔都朝天。周平王就没少受委屈,为了安抚郑庄公,还将儿子送到郑国做人质,史称“周郑互质”。

周恒王继位后,受不了这个气,叫上了一众小弟,要给郑国一点颜色瞧瞧,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郑庄公带领军队打了个大败。

周恒王还被郑庄公一箭射中肩膀,丢人丢到了姥姥家。郑庄公因此名动中原,时称“庄公小霸”。

春秋首霸齐桓公

郑国嘚瑟也没多久,郑庄公死后,郑国陷入君位争夺的内乱,很快衰弱了下来。

中原大国晋国,因为宗室斗争曲沃代翼,直接导致后世晋国无公族,为将来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暂时没功夫想着当老大这回事。

这就让山东老牌诸侯齐国有了冒头的机会。

齐国公子小白继位后,也就是齐桓公,重用了射过自己一箭的管仲为相,推行霸王之术的改革。

在这对君臣同心的协作下,齐国打出“尊王攘夷”为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公元前前651年,齐国组织葵丘会盟,天子周襄王派出使者承认齐桓公霸主的地位。

可这齐桓公老年作妖,轻信小人易牙、竖刁、开方,死后齐国五位大乱斗,齐桓公尸体放了六十七天都没人管。

襄公图霸

齐桓公死后,诸侯群龙无首,跳出了个号称“春秋大义”的人物,宋襄公。

先贤孔孟排的春秋五霸里,就有宋襄公,可这宋襄公的霸主地位,还真有点虚。宋国虽然是公国,但实力就没配得上爵位过。

齐桓公死,齐国五公子内乱,宋襄公跑出来支持太子昭继位,还喊上一票诸侯打帮手,响应者寥寥无几,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跟着凑热闹。

可乱成一锅粥的齐国不了解情况,听说宋襄公带着四国联军要为太子昭主持正义,于是屁颠屁颠的迎接公子昭回国继位,宋襄公因此一战成名。

有了扶大国君主上位的履历,宋襄公有点飘了,鼓捣着学着齐桓公一样召开会盟要称霸中原。

这就让南方的楚国看不顺眼了,一个都没打过硬仗的家伙,凭啥称霸?便找着会盟的机会把宋襄公给抓了起来,还是鲁国从中调停,宋襄公才得以被放回。

干楚国既然干不过,那就瞄准已经混成楚国小弟的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向郑国宣战,郑国求救大哥楚国,楚国派出大将成得臣攻打宋国,两方在泓水河相遇。

这会楚国正在渡河,宋襄公假模假式的说半渡而击不君子,等人家过完河以后,摆好军阵再一分高下。

就这样,宋国不出意外的被渡河的楚军杀得大败,宋襄公也在战斗中受伤。

次年,这位最讲究周礼的宋襄公旧伤复发病逝,终究是没有实际完成称霸的梦想。

退避三舍晋文公

在齐桓公耀武扬威的那个年代,晋国内乱不止,逼得晋国公子都不得不流亡才能保命,比如公子重耳。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假道伐虢、结秦晋之好,也是干了不少大事的君主。可曲沃代翼的后遗症就是这哥们对晋国公室下手是真的狠。

先是灭了原晋国诸公子,又拿自己儿子下手,逼得重耳、夷吾外逃。

晋献公死后,夷吾用河西之地、汾阳之城的许诺换取了齐、秦的支持,得到国君之位,继位后翻脸不认人,没有兑现承诺因此跟秦国闹翻,夷吾就是晋惠公。

直到晋惠公去世,公子重耳才在秦兵的护送下,赶走了晋惠公的太子晋怀公,入晋国继位,也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继位后任用狐偃、先轸等人,创三军六卿制度,使得晋国实力空前强大,也让晋国的卿族势力,在诸侯士族中傲世群雄。

楚国收拾完宋襄公后,觉得中原诸侯也不过如此,一直被视为蛮夷的楚成王有了饮马黄河的梦想,这也成为后世历代楚君的奋斗目标。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带上一众小弟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次年,著名的城濮之战爆发。

因为此前晋文公逃亡的时候,得到过楚成王的礼遇,因此两军交战,晋军主帅先轸先退避三舍以示还人情。

上头的楚军大将成得臣以为晋军退兵,于是追击,结果被晋军从两翼切入,楚军被截成两段,首尾不能相顾,大败,成得臣兵败自杀。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中原诸侯臣服,周襄王册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的,名正言顺的第二代霸主。

称霸西戎秦穆公

在晋文公呼风唤雨的同时,西北之地,跟晋国盟好的秦国,也是风生水起。

秦穆公从楚人手中,用五张黑羊皮换回虞国人百里奚为相,同时重用蹇叔跟丕豹,纠纠老秦开始在西北之地称雄。

晋惠公忽悠秦穆公让他当上了国君,结果许诺的河西之地没有兑现,两方翻脸后秦穆公在韩原之战俘获晋惠公教他做人。

之后秦穆公更是强势带兵辅助晋文公上位。

可等到晋文公称霸后,两个地缘冲突的强大诸侯,还是为了地盘闹掰了。

公元前629年,晋文公去世时,郑国的君主也去世了,一直想要东出的秦国,把主意打到了郑国身上,便发兵郑国。这要去郑国,就必须得经过晋国的地盘。

去的时候还好,晋国还正忙着给晋文公办丧事,可郑国早有防备,领兵的孟明视于是掉头顺手灭掉了滑国,打道回府。

这滑国是晋国小弟,新上位的晋襄公觉得秦穆公太不给面子了,自己刚丧父,就被穿了小鞋,便联合姜戎,命主战派先轸在秦军归途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

不明情况的秦军被晋军包了饺子,团灭!孟明视为首的秦军三帅当了俘虏,史称崤之战。

事后晋襄公为表大度,自作主张放了秦军三帅,因为这事跟先轸闹得不愉快,直接导致了春秋第一位“战神”,因冲撞了襄公,羞愧冲阵而死!

之后为报崤之战的屈辱,秦军多次在孟明视的指挥下攻打晋国,屡战屡败,直到在王官之战,才大败晋军找回场子。

公元前623年,秦国生擒戎王,十二戎国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拓地千里,也算报了当年犬戎灭西周的耻辱,周襄王送来金鼓表示祝贺,认可秦穆公对西戎的称霸。

一鸣惊人楚庄王

那边的楚国从来没有忘记当年楚成王饮马黄河的愿景。

说起来其实楚国跟北方的强国晋、秦有点像:跟秦国一同被中原六国视为蛮夷。跟晋国呢,一直又是自上而下的强大,不同之处是晋国强卿,楚国强王。

楚国从武、文、成、穆,几代人都是强王,灭的诸侯小国不计其数,奈何中原强盛,一直没能跨过黄河天堑。

城濮之战后,楚国一门心思搞发展,到楚庄王这代,总算是有底气叫板中原诸侯了,用楚庄王自己的话说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国向北多次用兵,小诸侯被揍得鼻青脸肿,一直以中原大哥自居的晋国,也不得不暂避锋芒。骄傲了一辈子的晋国赵盾,面对楚庄王的强势,都只能高挂免战牌。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打着“勤王”的名义攻打陆浑之戎,陈兵周王室京畿之地,调侃周使臣询问九鼎大小,这就是“问鼎中原”的由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包围郑国,这一战,郑国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面对强楚,不抛弃不放弃,整整坚持了三个月,才以郑襄公脱衣服求饶宣告结束。

这边楚、郑大战结束,作为老大哥的晋国不同意了,晋国内部也分主战跟求和两派,晋国主战派魏錡、赵旃违令攻楚,两军不明不白的打了起来。

晋军上下不齐心,被楚国打得溃败,史称邲之战。

邲之战后,楚国终于饮马黄河,威震华夏,一众墙头草小诸侯国立马尊楚庄王为盟主。可惜楚庄王死后,楚国的霸业梦就断了。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

楚庄公死后,晋楚相持,但晋国总能压楚国一头,独霸中原百年,不过随着晋国的持续强大,下面的卿族倾轧激烈,大逃杀脱颖而出的几家,即将瓜分晋国。

另一边的东南地带,兴起了两支不受中原诸侯待见的霸主,那就是吴国跟越国。

吴王阖闾上位有个著名的典故,那就是专诸刺僚,阖闾跟僚的堂兄弟关系,阖闾的父亲诸樊传位的时候,弄的是兄终弟及,诸樊传位弟弟余祭,余祭死后又传给了弟弟夷昧,而夷昧死的时候,却是儿子僚继位。

这让阖闾很是不爽,便让专诸将剑藏在鱼腹,趁着僚吃鱼的时候,专诸刺杀了吴王僚,阖闾得以自立。

不得不说阖闾还是有本事的,得位后跟广纳人才,孙武、伍子胥得以被重用,在楚国唱主角的江南地带,硬是从强楚身上挖下来不少地盘。

巅峰时期攻入楚国都城郢都,逼的楚王出逃,威震东南。

之后阖闾带兵征讨周边的越国,没成想被越王勾践打败,阖闾更是被越国大夫灵姑浮砍了脚拇指,重伤不治。

阖闾死后夫差上位,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父报仇,把越国打得几乎灭国,越王勾践带着范蠡到吴国当人质,割让大量土地才保全了下来。

之后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在公元前478年,发动笠泽之战,大败吴军,并在公元前474年,攻入吴都,夫差自缢而死,吴国灭亡。

三家分晋战国起

从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起,晋国的实际控制权一直在担任六卿的贵族手中。

最开始六卿的职位,由十一个家族所把持,根据情况轮流坐班,到晋平公时期,还剩下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家。

公元前497年,赵家内乱,邯郸赵家跟晋阳赵家相互抢地盘,中行氏、范氏早就看晋阳赵家不爽,于是合起伙来攻打晋阳赵家。

而智氏则带着韩、魏两家,选择了支持晋阳赵家,两方互殴,中行氏、范氏落败出逃,晋国只剩智、韩、赵、魏四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以赵氏不愿意奉献出土地来供养晋国公室为由,领着韩、魏两家攻打赵氏晋阳,晋阳之战拉开帷幕。

这一打就是两年,就在赵氏要支持不下去的时候,韩、魏两家突然“反水”,趁夜偷袭了智伯瑶,水淹智家军,智伯瑶全军覆没。

智氏落败后,地盘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这还不算完,三家还把晋国公室的地盘都给抢了一遍,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名义上的周天子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历史的车轮开进战国七雄时期。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9095828268213913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