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那么昏庸,为何被瓦剌俘虏之后,人缘却那么好?

为什么朱祁镇在瓦剌有那么好的人缘,不单单只是因为朱祁镇人格魅力强。更因为一句话“英雄一笑为红颜,红颜一笑为了钱。”更准确来说,朱祁镇会有这么好的人缘的原因都是因为利益。

1449年,大明在这一年打了人生中最窝囊的一仗。

因为瓦剌多次进犯明朝边境,喜大后宫的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自率军征讨瓦剌。

大家都知道,不管什么时代打架拼的都是后勤。两国之间的战争谁能赢,比的就是谁家的后勤更牛。

但着急出征的明英宗,根本就没想到这些。虽说带了五十万大军,但明朝军队指挥混乱,后勤补给跟不上的问题相当突出。

自然打不过兵强马壮的瓦剌军队,五十万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宦官王振被杀,朱祁镇本人也成为了瓦剌的阶下囚。

身为敌国皇帝,按理来说朱祁镇在瓦剌的日子并不会太好过。

但奇怪的是,朱祁镇在瓦剌过得相当舒坦。甚至可以说是成了瓦剌的皇帝。

瓦剌太师也先对朱祁镇相当客气,在朱祁镇刚被俘的时候身上只穿着几件单衣。瓦剌的冬天相当寒冷,怕朱祁镇被冻到。也先特地派人送去棉袄,棉被。

这可能是也先对于朱祁镇的尊重,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已经超越了尊重的范畴了。可以说是对朱祁镇的宠溺。

也先还多次给朱祁镇加餐。除了正常的饭食之外,每两天给朱祁镇杀一只羊,每周给朱祁镇杀一只牛。就以当时游牧民族的生产力来说,每年能养出几百只牛羊那都是奇迹。

正常都是要宰杀之后风干,来给军队当伙食用的。可能一只羊产出的肉干就能喂饱一支军队一天。但瓦剌却为了一个阶下囚,浪费宝贵的牲畜资源。

不仅如此,也先还害怕朱祁镇营养不良。宰杀马匹,找牛奶鸡蛋给朱祁镇补身体。

马是瓦剌的生命线,就跟牛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一样高。不到关键时候,绝对不会伤害马匹的性命。

不少瓦剌骑兵宁可在野外饿死,也不会动身下的马匹一根毫毛。可以见得朱祁镇在瓦剌的地位有多高。

在朱祁镇过生日的时候,也先特地为朱祁镇大摆宴席祝寿。为了和朱祁镇的胃口,瓦剌特地做了许多汉人美食。再加上瓦剌的特色美食,好几大桌子好悬没给朱祁镇撑死。

这在瓦剌过的比在明朝过得都舒坦。

而且这也先不仅照顾朱祁镇的胃口,而且还关心朱祁镇的人生大事。甚至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朱祁镇。

历朝历代以来胡人和汉人都是被迫通婚,可瓦剌居然把自家的公主给朱祁镇送上门。甚至还拿了一堆黄蟒龙,大皮袄来给朱祁镇当嫁妆。

成为历史上头一个女方给男方嫁妆的。

在这种金钱攻势下,朱祁镇也有些动摇。谁不想有一个年轻美貌还有钱的少数民族美女当老婆呢?

但朱祁镇最后还是保持了一个大明皇帝的矜持,拒绝了这门婚事。虽然在拒绝了婚事之后,朱祁镇那叫一个后悔。天天以泪洗面。

不仅是也先的妹妹想来倒贴朱祁镇,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也想来倒贴朱祁镇。这倒不是伯颜帖木儿有什么特殊癖好,主要是他实在是太崇拜大明了。

在见到了朱祁镇之后,伯颜帖木儿立刻就好像找到了另一个爹。

人生目标立刻就从开疆扩土变成了怎么才能把朱祁镇伺候得更舒服。

伯颜帖木儿把朱祁镇安排和他住在一个营帐里面,不经过他的同意谁都别想靠近朱祁镇。

听说朱祁镇在大明的时候有不少贴身侍女,伯颜帖木儿想不能让朱祁镇在这受委屈。把自己和他媳妇的贴身侍女派了出去服侍朱祁镇。

只要是跟生活有关的事都不需要朱祁镇操心,完全是把朱祁镇往废人的方向养。

在和朱祁镇谈话的时候,伯颜帖木儿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朱祁镇说:您回到明朝也不要忘了咱,只要您一声令下。我就带着百万瓦剌大军束手来降!

在朱祁镇回到明朝的时候,历经百战的伯颜帖木儿竟然一边大哭一边说:“皇帝您今天这一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呢?颇有一种岳云鹏追燕子的感觉,太肉麻了。

瓦剌的各个侯王和士兵对朱祁镇那也是相当客气,大同王和赛刊王在宴会上亲自向朱祁镇敬酒。即使塞刊王就是导致朱祁镇被俘的罪魁祸首,但他依然对朱祁镇十分尊敬。

瓦剌士兵们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听说汉族人见皇帝是要磕头的。于是他们只要见到朱祁镇,就会先跪下给朱祁镇磕两个。甚至连瓦剌的百姓妇女见到朱祁镇也要先行礼。

所以说并不只是瓦剌皇族给朱祁镇演的一场戏,是整个瓦剌上下真的很尊敬朱祁镇。

难道仅仅因为利益就能让瓦剌做到这一步吗?可以!

首先啊朱祁镇长得并不好看,按照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朱祁镇十有八九是颅骨畸形,脑袋奇大无比。就连帽子都得定制一个款式。

长的吧也没有多帅,要不是身上的黄袍。放在人堆中也就是个普通人。

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写字也比较难看。不可能靠脸和文学素养来征服瓦剌人。

那朱祁镇的个人魅力又如何呢?只能说有点但不多。

朱祁镇被俘虏之后,一直很平和。也不生气也不伤心,完全没有一点被俘虏的样子,就好像正常生活的大明朝堂内一样。

瓦剌总是会给朱祁镇送来很多吃的,那么多大鱼大肉朱祁镇一个人吃不了。就把它们分给被俘的明军,也因此在明军中声望也极高。

虽然说朱祁镇比较喜大好功,但他在被俘后的行为确实比较冷静。比宋朝被外地俘虏的两个位皇帝强太多了。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是瓦剌善待他的理由。

所以只剩下了一种解释,也是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瓦剌出于利益善待朱祁镇,朱祁镇也出于利益的关系不跟瓦剌翻脸。

为什么瓦剌不对朱祁镇下手,因为朱祁镇那是相当值钱。只要朱祁镇还呆在瓦剌一天,明朝就得想办法把朱祁镇赎回去。

瓦剌就能趁机对明朝提要求,要知道瓦剌生存环境并不好。如果瓦剌真的活得很滋润的话,就不用天天掠夺明朝的边境了。

那瓦剌只要让朱祁镇活着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把他好吃好喝的供起来呢?一肯定是为了让朱祁镇活得更长久一些。

二来朱祁镇这个待遇是应得的。因为大明为了把朱祁镇赎回来进贡了不少金银财宝,就连周皇后都把自己的嫁妆给拿了出来就为了把朱祁镇赎回。

而瓦剌只是把大明进贡的财宝的百分之一拿了出来,用来改善朱祁镇的生活。也算是取之于大明,用之于大明了。

所以只要朱祁镇在瓦剌活得滋润,大明就会把自己家的家底都掏出来上供给瓦剌。

其次,瓦剌不敢跟大明硬碰硬。首先是瓦剌内部就有很大的问题。

瓦剌的内部并不团结,有许多派系存在。也先虽然是瓦剌太师,但他并不是瓦剌的可汗。身为可汗的脱脱不花虽然已经被架空,但实力和声望仍在。

追随脱脱不花的人也是不少,随时都有可能和也先翻脸。

而且也先常年征战在外,说树敌无数那都是少的。瓦剌高层知院阿剌也跟也先关系很差,随时都准备把也先干掉。

所以大家也就能的理解,为什么也先对朱祁镇这么好。甚至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

这就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啊,如果自己和朱祁镇真成了亲戚的话。就算是也先在瓦剌失势,也先也可以仗着自己和朱祁镇的关系跑到大明避难。

所以在朱祁镇拒绝了这门婚事之后,也先才派自己的弟弟过去和朱祁镇打好关系。都是为了刷朱祁镇的好感度。

所以大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伯颜帖木儿会说出“您是我的皇帝”和“只要您一声令下,我就带着瓦剌大军束手来降”这种在瓦剌人听起来大逆不道的话。

这都是也先布的局啊!这边即把大明的好处收着,那边又能和大明打好关系。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那么为什么也先这么肯定瓦剌会出问题呢?这是因为瓦剌并没有很强。

虽然在土木堡一战中,瓦剌大败五十万明军。但其实这只是瓦剌抓到了明军的弱点而已,瓦剌本身的后勤补给也跟不上。

只是因为自己大本营离得近,这才在和明军的血战中占到了优势。最后打赢了明军俘虏了朱祁镇。

前面也说过瓦剌内部分裂严重,在经过土木堡一战之后再想团结瓦剌已经变得相当困难。瓦剌必须想办法避免和明朝的冲突。

因为明朝虽然损失了五十万大军,但对于明朝庞大的基本盘来说这五十万人并不算什么。不需要几年时间损失的军事实力全都能补充回来。

但瓦剌就不一样了,瓦剌能吃下一个五十万大军。但再来第二个,第三个五十万大军呢?瓦剌还吃得下吗?瓦剌的兵员损失之后就很难再补充回来。

而且就算吃得下,瓦剌也没办法回击明朝。还是那个原因。明朝太大了,瓦剌在他面前就像是面对大象的小蚂蚁一样。蚂蚁不管咬大象多少口,那都不会致死。

顶天让大象疼一下而已。

既没有办法彻底击溃明朝,也没办法跟明朝打拉锯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俘虏朱祁镇之后,力保和明朝和平。瓦剌实在是支撑不起下一场战争了。

就算明朝真想和自己开战,有朱祁镇在明朝人也得掂量掂量。

只要他们打过来,瓦剌就把朱祁镇推出去当人肉盾牌。看明朝人敢不敢对他们的太上皇下手!

事实证明也先的推断非常正确,在自己派出五百骑护送朱祁镇回京城后不久。瓦剌便发生内乱,自己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更是在乱战中死去。

在朱祁镇复位之后,立刻派遣人手前往瓦剌。处理瓦剌的内乱。

因为也先曾被明朝朝廷封为顺宁王,被明朝朝廷安顿也是合情合理。

朱祁镇从瓦剌那边把伯颜帖木儿的家人接到了明朝,丰厚赏赐了伯颜帖木儿的妻子。还把伯颜帖木儿的几个儿子封了官。也先一家也被朱祁镇厚待。

正是这次正确的押宝把伯颜帖木儿和也先一家的血脉保留了下来,不然留在瓦剌的话。二人的血脉是无论如何都延续不下来的。

所以说朱祁镇在瓦剌之所以人缘那么好,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更是瓦剌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的让步。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9220320840008231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