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很多年了,有一个地方一直想去,却一直未能成行,那就是景山公园的煤山,那里有棵歪脖树,树上曾经上吊自尽一位皇帝,那就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汉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
对于崇祯帝的死,当时的汉人百姓或许没什么感觉,可如果能知道一年后的1645年发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我想李自成都愿意替崇祯帝死一次。
注:“扬州十日”后,附近的僧侣前来收尸,收拢尸体80万具。
出身
崇祯帝朱由检和哥哥天启帝朱由校哥俩,和我上一篇文章介绍的朱祁镇、朱祁钰哥俩有点像,朱由检和朱祁钰一样,都属于那种原本与皇位无缘,最终却登上皇位的幸运儿。
公元1611年,大明万历三十八年,朱由检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是太子,母亲是太子府的一名地位仅高于宫女的小妾,上面还有四位哥哥。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经营了243年,日暮西山的大明王朝和同样日暮西山的万历帝,没有因为朱由检的到来而有一丝振奋。
1620年,爷爷和父亲相继离世,大哥朱由校登上皇位,其他兄弟也都相继夭折,作为皇帝朱由校唯一的弟弟,朱由检得到了大哥无微不至的关怀。
1622年,11岁的朱由检被大哥封为“信王”,追封朱由检的母亲为“贤妃”,一个“信”字,一个“贤”字,可见一斑。还不止这些,安排李选侍扶养弟弟,安排300名士兵当仆人,安排100名禁军当保镖,每年还给信王府3000石粮食,10000贯钞票,还把叔叔朱常润的王府给了朱由检。1625年,14岁的朱由检成年了,皇帝哥哥和皇帝嫂嫂又开始张罗他的婚事,全国选妃。天启帝朱由校可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绝对是一个好大哥,他把他除了老婆能给的一切都给了他的弟弟,包括皇位。
兄终弟及
朱由校是个短命的皇帝,短命也让他躲开了“亡国之君”的帽子。1627年8月,年仅22岁的朱由校一病不起,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便召唤弟弟朱由检到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朱由校接着嘱托他,让他善待张皇后与信用魏忠贤后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就这样,大明帝国迎来了它最后一位老板。
末代皇帝朱由检和他的大明帝国
公元1627年农历8月24日,16岁的朱由检战战兢兢的坐上了皇帝的大位。写以下内容前,我先定个调调,朱由检是个不错的皇帝。我不是为他洗白,只是为他叫屈,相比于那几个奇葩,朱由检简直就是优等生,即便是把他放在清朝(都说清朝没有昏君,本人并不认可),他也是中等偏上的存在。
前文中说到,崇祯帝是战战兢兢坐上皇位的,因为他入宫第一天,他的皇嫂张皇后就告诉他,不要吃宫里的食物。这句话直到阉党被全部清除,都伴随着他。在这期间,他的饮食都是老婆周皇后亲自做的。也是这句话,让崇祯帝和魏忠贤之间的矛盾,再也不可调和,也让他彻底的忘记了哥哥朱由校信用魏忠贤的嘱托,最终导致魏忠贤被驱逐。是的,魏忠贤是个坏人,但他对于天启和崇祯兄弟俩,并不是一个无用之人。
16岁的崇祯帝登基三个多月,就亲手把九千岁魏忠贤办了,这个比康熙皇帝15岁办鳌拜有过之而无不及,鳌拜一个顾命大臣,在九千岁魏忠贤面前就是个渣。崇祯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办了,之所以这么轻而易举,不是因为忠臣多,而是出于党争,也就是那句老话,“大明,亡于党争”,什么党呢?东林党和阉党(楚党、浙党等),阉党碰了东林党的奶酪,东林党就借新皇帝的手,颠覆了阉党。
阉党覆灭后,东林党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从此以后,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命脉,不再以皇帝的意志而转移,这些道貌岸然的书生牢牢的掌控着这个王朝。
要说朱由检也是个厉害人物了,朝局的不可控,让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开始反击。崇祯一朝17年,更换了19任内阁首辅,分别由17人担任,平均每人一年,还更换了51位内阁大臣,可惜收效甚微,因为这51个人,除了几个唯唯诺诺混日子的,其他人全是东林党,而崇祯皇帝真正可以信任的帮手——阉党,一早就被他屠戮殆尽了。我想,崇祯帝应该是后悔了,不该那么早的覆灭阉党,而是让阉党和东林党相互制衡,为他所用,用来统治这个国家。这里面还有个门道,天启帝是按照太子储君培养的,崇祯帝是按照逍遥王爷培养的,所以天启帝是玩权力游戏的高手,就是死的太着急,没给崇祯交待清楚这里面的道道,等崇祯自己明白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崇祯皇帝有两句名言,其一是“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其二是“大臣皆可杀”。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来说一下明朝末年的一个社会格局。
个人定义了一个时间节点,从张居正去世开始到崇祯帝自缢煤山,算做明朝末年,这个时间段内,明朝出现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分别叫内忧和外患。内忧主要源于流民的大量增加,流民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天灾和人祸,天灾来自于小冰河时期的各种气候问题、地震、瘟疫等,人祸主要源于资本主义萌芽期,官员地主豪绅不择手段的土地兼并。失地农民进城打工,找不着工作的就四处游荡,逐渐的形成了一些团体,农民起义。而外患也来自于后金女真的崛起,女真人打败蒙古人,并统一蒙古后,开始惦记关内的花花世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君王的努力,使得明朝在北方的控制力,越来越低,关防压力也越来越大。
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先不提,对于当时的明朝政府,他们不值一提。
对于农民起义和后金的侵扰,崇祯帝是不怕的,因为他的手底下,还是有一大帮名将的,这批人放在明初,是可以和开国的名将们一较长短的。袁崇焕、孙传庭、祖大寿、曹文诏、洪承畴、卢象升、吴三桂、毛文龙等等等等,要知道降清的孔有德,是毛文龙手底下的参将,在明朝也只是个三流货色,在清朝都能封王(北京鼎鼎大名的公主坟,埋的就是孔有德的女儿)。
这么一分析,就会发现,崇祯帝朱由检主要的工作,一是赈灾和抚慰流民,让百姓们踏实呆着,别乱晃悠了,二就是抗金,让袁崇焕去辽东“五年平辽”。只要这两项工作做好了,崇祯帝就是中兴之主,再开创一个盛世也未可知。但要把这两项工作做好,需要一个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条件——钱。崇祯帝没钱,他缺钱缺到什么地步,崇祯元年有两千万两,崇祯十六年只有几百万两,这些钱崇祯帝全拿来用于军队开支和抚慰流民,但还是远远不够。以至于除了皇袍,里面的衣服都是自己老婆周皇后缝缝补补三年又三年的,他每次上朝都走的特别慢,他怕大臣们看到里面打着补丁的衣服。皇后周氏更是亲自带领宫女太监种地、织布,十七年的皇后生涯,居然只看过一场唱大戏(相比于老佛爷,这两口子太难了)。
说到这里终于明白了,崇祯帝缺一个能辅佐他搞钱的人,满朝文武,51位内阁大臣,居然没有一个能胜任这个角色的。真的没有这样一个人吗?答案是有,你往前扒拉扒拉,就会发现,魏忠贤就是为天启和崇祯哥俩而生的。
如果和魏忠贤合作
有人说过“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这话我是认可的。崇祯继位时候,阉党是完全碾压东林党的,魏忠贤和阉党虽然做人做事不咋地,但对天启没的说,天启用起来魏忠贤,也是得心应手。魏忠贤也向崇祯表态了,要忠于崇祯皇帝,努力工作。这时候,崇祯帝应该做的,就是把魏忠贤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利用他的爪牙,为自己做事,时不时的敲打敲打,让他们做事别太过火就行,我想这也是天启皇帝临死前力保魏忠贤的良苦用心。
如果用了魏忠贤,朝堂上,崇祯帝就有一大半的支持者,这些人上可以平衡东林党,下可以会实心实意的为皇帝做事,不然九千岁不会放过他们。财政上,阉党的财富,几乎可以让崇祯吃成个胖子。要知道,崇祯末期,皇帝向大臣借钱(国债),大臣们一个个抠了吧唧的,首辅给了五百两,亲老丈人才给了两万两。当李自成进城后,在大臣和权贵身上,搜刮了7000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崇祯元年三年半的财政收入。
个人评价崇祯帝
崇祯帝朱由检,他很聪明,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他节俭自律,有理想,有追求,他立志要治理好这个国家。可惜他心急又自负、刚愎自用,政治上不成熟。
说到底,他16岁登基,33岁自缢殉国,还是太年轻,政治经验不足。现在16岁的少年,在我们看起来,他还是个孩子。把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交给他,能苦苦挣扎17年,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让他来做一个太平天子,不会比朱佑樘差多少。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明亡之后再无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