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宋太祖赵匡胤以李煜拒命不朝为由发兵十万攻打南唐。
后主李煜得知宋军大举进攻,自然慌乱不已,李煜知道赵匡胤下一个动手的对象就是自己,但没想到动手这么快,自己的赵大哥居然不顾自己多年的殷勤,反而说派兵就派兵,过于让人无奈。
因而李煜一边派人前往汴京献宝,祈求赵匡胤饶过自己,一边又派人积极防备,但擅长水战的南唐大军如何抵挡得过如狼似虎的宋军?仅仅一个月,宋军就轻松攻下了池州,打开南唐的大门。
得知池州陷落,李煜彻底对自己的赵大哥死了心,下令停止使用北宋的年号,采用干支纪年,以示不再奉宋为正朔。
但仅仅几个月,采石、秦淮河、皖口南唐三战三败,不仅丧失了南唐的精锐,更让都城金陵的门户被洞开。
但这三场大战李煜毫不自知,反而在皇甫继勋等一帮佞臣的隐瞒下认为金陵固若金汤,继续沉迷于自己的诗词歌赋中。
次年三月,宋军彻底围困都城金陵,当年十一月,金陵陷落,李煜出城投降,至此立国四十余年的南唐就此覆灭,北宋也基本收复了江南地区,南方也趋于稳定。
南唐覆灭,李煜做了亡国之君,自然被背负起亡国的责任,后世也将南唐的灭亡归咎于李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煜固然不是什么明君,但将亡国之责归咎于他一个人,未免有些片面。
说实话,李煜继位后的南唐除了苟延残喘,别无选择,毕竟南唐的大好局势早就摆在了自己老父亲李璟手上。
李璟继位的时候是什么局面呢?是父亲李昪留给他一个横跨淮泗千里的雄国,而且经过李昪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南唐富甲一方,也是十国里唯一一个可以能够争夺中原的地方割据势力。
南唐升元七年(943年),李昪驾崩,临死前留给李璟这么一句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儿子要好好守卫南唐的基业,不要以为家底厚就随意兴兵事,反而和周边势力交好,避免南唐后院起火。
如此一来,只要中原陷入内乱即抓住机会北上,进可夺取中原,退可守卫基业,这也是李昪一生的国策。
作为和杨行密齐名的南方雄主,李昪清晰的认识到南唐想要强盛下去唯有占据中原,南唐唯一的对手就是中原,至于其他割据势力不足为虑。
南唐的攻伐目标也必定是中原,一旦对周边用兵,中原王朝必然会借机进攻,相反如果自己进军中原,周边小国以他们的体量必然不敢进攻,可以说李昪的战略一点毛病都没有。
但二世祖李璟一个字没听进去,反而让原本蒸蒸日上的南唐逐渐陷入困境。
李昪是穷苦孩子出生,被收养后小心翼翼,也明白底层百姓的不容易,因而在位期间轻徭薄赋,缓解矛盾。
但李璟含着金汤勺出生,从小优越的生活让他对父亲的简朴生活嗤之以鼻,一上来就大兴土木,开启了南唐奢靡之风。
除此之外,爱好诗词的李璟还重用一帮身边的词臣如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五人,这五个人除了文学以外毫无能力,整日勾心斗角、风花雪月,也让南唐的官场风气急转直下,这五个人也被后人称之为“五鬼”。
如果只是喜欢奢靡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李璟在好大喜功的作祟心下轻起战端,接连攻打陷入内乱的闽国和马楚。
现在网上流传两个兵家不争之地,一个是贵州,一个是福建,其中闽国就在今天的福建地区,福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时代就是一个闭塞的地方,攻打徒增损耗不说还没太多的收益,历来都是大一统王朝传檄而定的,可见李璟攻打闽国纯属耗费国力。
而费尽心思攻打下后只得到了两州之地,其余几个大州被一旁看戏的清源军和吴越国吞走,辛苦大半年,到最后反给对手送了好处。
打闽国好歹得到两个州,但攻打马楚纯粹出力不讨好,损兵折将下居然一寸土地没得到,马楚全被南汉和武平军瓜分,更别说还浪费了李昪苦等多年图谋中原的机会。
南唐保大五年(947年),契丹大举入侵中原,攻灭了后晋,中原陷入内乱,这是李昪苦等几十年的好机会,但此时南唐却因攻打马楚兵力不够,浪费这几十年一遇的大好时机,要是李昪得知儿子的所作所为,怕不是要坐起来再气死一次。
就这样,李璟在穷兵黩武中迎来了自己一生的梦魇——后周。
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立志一统天下,想要一统,南唐是绕不过去的绊脚石,南唐之所以有图谋中原的机会就是因为拥有长江北岸的淮南十四州。
淮南十四州既可以帮助南唐守卫长江防线,又可以当做南唐进攻中原的跳板,更是南唐重要的赋税之地,可以说淮南十四州是南唐赖以生存的根本,当然也是柴荣的眼中钉。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柴荣带着赵匡胤在内的一帮将领南下攻伐南唐,剑指淮南十四州的门户寿州。
得知柴荣来袭,李璟派大将刘彦贞抵御,刘彦贞是一个无能之辈,全靠贿赂群臣得以晋升,在众人的夸耀下,刘彦贞被传的文能治民,武能安国,仿佛南唐一面长城,就连李璟也深信不疑,派他抵御后周的进攻,结果却把南唐引以为傲的精锐水军带到沟里。
柴荣一看南唐不过是个纸老虎,又先后发动两次大战,接连夺得淮南多个大州,懦弱的李璟深怕柴荣趁机灭了南唐,慌忙派人求和,表示愿意割让四州,以换取两国的交好。
但柴荣要的可是整个淮南,苦于南唐节节败退,南唐中兴元年(958年),李璟不情不愿的献上了整个淮南,并且去帝号,奉后周为主,用显德年号,迁都洪州,改称国主。
对于割据江南的政权来说,淮南地区是守卫长江的重要防线。
丢了这里,不仅让南唐失去了最为重要的赋税之地,更丢失了重要的防线,更离谱的是日后南唐需要花费重金从曾经的淮南之地购盐,也让富甲一方的南唐趋于穷困,现在的南唐就是拔了牙的老虎,只能坐以待毙。
如今的南唐命运和当初的割据江南的南陈一样,剩下的只有苟延残喘的份了。
当然,李璟的昏招不止这个,就连继承人的选择上也出了幺蛾子。
早在保大五年(947年)的时候,李璟就封自己弟弟李景遂为皇太弟,打算兄终弟及。
一般来说,选择兄终弟及的基本是因为无子或者儿子太小的无奈选择,但李璟儿子众多,此时的嫡子李弘冀已经十几岁了,完全可以担任太子,但李璟却跳过儿子选择了弟弟。
至于李景遂,之前就退让过皇位,一点想要当皇帝的心思都没有,因而被封为储君后一直推辞皇位,李璟无奈之下,将儿子李弘冀封为了太子,李弘冀封为太子后,担心叔父尾大不掉,借机毒杀了李景遂,气的李璟直接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显德六年(959年),接连失去李景遂和李弘冀之后,李璟只能在其余儿子中选择储君,最终选择了和李景遂一样不愿意当皇帝的吴王李煜,就这样李煜住进了东宫。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折腾了一辈子的李璟在洪州去世,留给儿子李煜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当年六月,李煜在金陵继位,李煜本来就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此前就沉迷于文艺世界,当时君主不过是可以获得更好的条件罢了!
但外有强敌下,李煜却时时刻刻谨记自己是北宋的一个臣子,不仅每年大送金银,更是在仪态上放低了姿态,目的就是让南唐多活一天,可以说此时的南唐早已没有李昪在位时期的蒸蒸日上的迹象,彻底走上了下坡路。
李煜时期已经是十国乱世的末期,各个割据势力在赵匡胤的攻伐下相继覆灭,南唐也面临这样的危机。
好在李煜放低了姿态又表现乖巧,加上南唐毕竟是十国最强的一个,赵匡胤暂时没有攻打南唐的打算,他要平定其他割据势力后在解决南唐。
当然在攻打其他政权的同时,赵匡胤也不忘敲打敲打李煜,此举就是为了避免李煜和其他势力媾和,但赵匡胤纯属想多了,李煜只想好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能活几天算几天,反攻北宋?做梦都不敢想。
而在面对赵匡胤咄咄逼人的同时,李煜在南唐内部也接连遭受打击。
自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又遭受了丧子、丧母的打击,本来热衷于佛教的李煜这下子更加沉迷于佛教,或许只有青灯古佛下,才能让他得到稍许的安慰。
南唐本来就崇尚佛教,而李煜在位期间更加变本加厉,不仅多次鼓励民众出家,甚至还要求各地广建佛寺,堪比当年的梁武帝,因而很多大臣极力劝谏,甚至把李煜比作梁武帝,但李煜不听,反而更加狂热,而在李煜狂热崇佛的时间里,南唐迎来了自己的终章。
开宝四年(971年)冬天,北宋攻灭南汉,现在南方的政权仅剩下南唐和吴越,而吴越一直都是北宋的小弟,可以说赵匡胤下一个攻灭的对象必然是南唐。
更让李煜心惊的是宋军并没有班师回朝,反而屯兵汉阳,一副要攻打南唐的迹象,吓得李煜立马派老弟韩王李从善前往汴京探探口风。
但李从善一去不回彻底被赵匡胤扣留,李煜多次写信要求放回但赵匡胤不为所动,深怕惹恼赵匡胤的李煜再次放低了姿态,要求改南唐为江南国,自己改称江南国主。
如今的南唐已经彻底江河日下,李煜也知道,因而每天不是吃斋念佛就是在填词作赋,能逍遥几天算几天,但一些忠心于南唐的大臣不愿坐以待毙,纷纷上书劝谏李煜,比如潘佑和李平二人,更是言辞激烈,最终被李煜逼死,两位忠臣悲剧也让南唐成为佞臣的乐园。
开宝六年(973年)秋,赵匡胤准备一番后决定灭了南唐,当然出征前赵匡胤假意邀请李煜奔赴汴京参加祭天之礼,有李从善的前车之鉴,李煜更不敢去,多次推脱,赵匡胤就以此为借口发兵南唐,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次年正月,金陵外城被攻破,没了外城,整个金陵被攻陷是迟早的事,但李煜不以为意,在一帮人的忽悠下认为金陵固若金汤,甚至都不知道被金陵都被包围了,直到自己走上城头才发现,成为密密麻麻的都是宋军,才知道自己被人给骗了。
然而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赵匡胤一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断绝了议和的道路,得知赵匡胤否决议和,李煜打算城破后殉国。
但到了城破之日,李煜却不敢自焚,带着一帮随从出城投降了宋军主帅曹彬,最终被送往了汴京,而在汴京,他将会迎来一段更加凄惨的生活。
说实话,作为亡国之君,李煜必然要承担南唐亡国的责任,但南唐覆灭的根源则是他的父亲李璟在位期间,李璟在位的十七年,彻底耗尽了南唐的国力,留给李煜的是一个残破的江山。
而李煜也并非雄才大略的君主,只能在父亲的烂摊子上继续烂下去,除了苟延残喘还能干什么呢?可以说南唐的衰败从李璟当初出兵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