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汉除了开头结尾,很少有人了解?东汉中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东汉中期的历史,之所以很少有人了解,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因为缺少足够精彩的文学作品,把这段历史展现到大家面前;二是因为这段历史太过‘正经’,缺少戏剧性,所以大家压根就不爱看;三是因为在教科书上,我们讲这段历史的方式也比较特殊。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不是我们不了解东汉中期的这段历史,只是东汉中期,有关王侯将相的这段历史,我们不太了解。而像同时代其他的几个重要人物,比如说蔡伦、张仲景、班超……这些人的故事,我们可并不算太陌生。

而如果细说的话,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很多人在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东汉这个朝代,开头刘秀统一天下的故事,很多人能了解一点。结尾汉末三国这段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但是从刘秀到黄巾起义中间的这段历史,很多却不太了解。

这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大家都这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段历史缺少足够精彩的文学作品。比如说汉末三国这段历史,大家之所以了解,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因为《三国演义》实在太有名,导致大家对东汉末年这段历史,就特别了解。

至于东汉开国,刘秀扫平天下那段历史,其实也是如此。在很多曲艺类目当中,比如说评书、山东大鼓、渤海大鼓等等,就都有‘东汉演义’,讲的就是刘秀开国的这段历史。再加上刘秀本人比较传奇,到了网络时代也比较有名,所以大家对这段历史也不陌生。

但是对于东汉中期,从刘秀到黄巾起义这段历史,大家其实可以仔细想一下,到底有哪些演义小说存在?甚至到了现代,有关这段历史的电影和电视剧,同样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少有那种家喻户晓的作品。

没有足够多的文艺作品,这是东汉中期这段历史,少为人知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则是因为这段历史,太‘正经’了。

很多人在读历史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读的都是历史故事。所以大家往往更喜欢读那些戏剧性极强,具有各种转折的历史故事。而东汉中期的绝大多数历史,都严重缺乏这种戏剧性,所以会让很多人觉得‘无聊’。

其实不光东汉中期是这样,其他很多朝代也是如此。比如说唐朝,唐朝前期因为戏剧性比较多,演义小说也比较多,所以大家都比较熟。但是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多人就不太熟。再比如说北宋,北宋开头和结尾,大家同样很熟。但中间的一百多年,大家同样缺乏足够的了解。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其实都是如此。在开国和亡国这两个阶段,会发生很多故事,所以广为人知。但是在王朝中期,国家长期稳定,整体故事就显得很平淡,大家自然不太关注。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是我们的教科书,在讲这段历史的时候,没讲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

实际上,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里面,讲东汉的篇幅还真不少。整个中国古代史,大概是五十个章节。而东汉这个朝代,则是独占四个章节。

但是在这四个章节里面,第一章讲的是东汉的兴亡。这一章里面,主要就说了三段内容。第一段内容说刘秀建立东汉,实现了光武中兴。第二段说的是东汉中期,皇帝普遍寿命不长,导致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但至于说到底是怎么轮流掌权的,因为篇幅有限,完全没提。而第三段,就直接说到了黄巾起义。

再往后,第二章讲的是丝绸之路,里面提到的人物,主要是张骞、班超和甘英。对于东汉中期的那些皇帝,同样一句话都没提。

接下来的第三章,讲的则是东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章一共提到了六个人的故事,分别是蔡伦、张衡、张仲景、华佗、司马迁以及张道陵。这几个人,确实也都是东汉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们对于后世的影响力,确实也比同时代的东汉皇帝更大。

但同时,这一章里面,依然没提任何一位东汉皇帝。

至于最后的第四章,讲的则是黄巾起义之后,汉末三国的这段历史了。

所以,如果单从教科书上的内容,来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对于东汉中期的那些帝王将相,依然无从知晓,因为课本上根本就没提!

如此一来,这段历史缺少文艺作品、历史本身缺乏戏剧性,课本上也没怎么提过,大家要是还能广泛了解,那才是怪事呢!

那么,历史上的东汉中期,有关王侯将相,或者说当时东汉的历史主线剧情,到底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简单盘点一下的话,东汉中期的历史,其实是这样的。

刘秀统一天下之后,开始积极培养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在他的培养下,最后,刘秀和自己原配妻子阴历华的长子,刘庄,成了一位合格的继承人。

就这样,刘秀去世之后,刘庄继承了皇位,后世史称汉明帝。汉明帝在位十八年,这十八年当中,汉明帝继续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还大规模治理了黄河。

经过刘秀和刘庄两代人的修养之后,到了刘庄在位后期,东汉已经修养了近三十年,恢复了一定的国力。所以,汉明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开始重启对北匈奴的战争,并且派人向西域方向发力,准备再次控制西域。就是在这个时候,班超开始作为使臣,正式出使西域。

不过,接下来没过两年,汉明帝就去世了。汉明帝去世之后,他培养多年的长子刘炟,继承了皇位,后世史称汉章帝。因为这期间皇帝换班,导致汉朝进攻匈奴和西域的计划,不得不暂停。也就是在这期间,因为汉朝主力从西域撤了回来,所以发生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再往后,汉章帝在位时期,继续休养生息。同时,因为汉章帝发现,当时的国家主流思想,存在很大分歧。所以汉章帝就开了一场白虎观会议,统一大家的思想。而最后,这场会议得出的产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纲六纪’思想。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的这几十年,史书上叫做‘明章之治’。这期间东汉长时间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到了巅峰。原本在汉章帝在位后期的时候,汉朝就能彻底打垮北匈奴,并且控制西域。但结果,因为汉章帝寿命比较短,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他儿子的身上。

同时,因为汉章帝英年早逝,再加上汉章帝去世之前,宠信自己的皇后窦氏。这就为接下来东汉外戚干政,彻底打开了大门。

就这样,汉章帝在位十三年,最终去世。此后,他的儿子刘肇,当时年仅十岁,就被推上了皇位。同时,汉章帝的皇后窦氏,开始以太后的身份监国。

此后的四年里,东汉进入了窦太后的时代,在这四年当中,东汉开始大范围对外扩张。在北方,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带兵打垮了北匈奴,完成了勒石燕然的壮举。在西域,班超也基本搞定了西域大部分国家,重建了西域都护府。

不过,四年之后,随着刘肇逐渐长大,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刘肇,忽然联合宦官和士族大臣,发动了政变,干翻了整个窦家。此后,窦家的时代就此结束,刘肇亲掌大权,东汉进入到了汉和帝刘肇的时代。

在刘肇掌权之后,接下来的十四年里,刘肇带领东汉,彻底走向了极盛期。这段历史,则是被后世称作永元之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刘肇身体素质不太好,英年早逝。而且刘肇的生育能力有问题,虽然孩子很多,但生一个夭折一个。这导致刘肇临终之前,只有两个儿子在世。一个常年有病,另一个刚刚出生。

所以,公元106年,刘肇去世之后,他的皇后邓绥,就开始出来主持朝政,东汉由此进入了邓绥时代。

在邓绥主政之后,接下来,邓绥先是拥立了汉和帝的小儿子刘隆,做了新皇帝,后世史称汉殇帝。但结果,这个当时刚刚出生满百天,就被推上皇位的婴儿,仅仅在位八个月之后,就直接夭折了。

而接下来,邓绥并没有拥立汉和帝仅剩的那个儿子做皇帝,反倒是从汉和帝哥哥家,过继了一个孩子过来,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汉安帝刘祜。

再之后,邓绥掌权的这十多年里,东汉开始进入了一段天灾期。在这十多年里,每年都会地震,同时还会爆发其他大规模天灾。这些天灾,直接导致粮食减产。而为了赈济灾民,邓绥不得不将原本属于国家的公田和皇家园林,大规模开放,分给那些受灾百姓。

这场天灾,直接导致东汉国力暴跌,同时国家失去了公有土地。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东汉中期的土地兼并,迅速加快,为后来的黄巾起义埋下了伏笔。

同时,为了对抗天灾,邓绥开始大规模招聘一些有技术的人才做官。于是在邓绥掌权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衡开始入朝为官,后来发明了地动仪,以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

除此之外,因为东汉天灾频繁,无力对管理边疆。这就导致原本被东汉压制的匈奴、鲜卑、乌桓、西羌、高句丽等势力,在这之后开始迅速崛起,逐渐开始威胁东汉的边疆。

就这样,邓绥掌权十多年之后,最终因病去世。此后,汉安帝开始掌权。而汉安帝掌权之后,表现的非常不成熟。他在位时期,重用身边的宦官,听信自己的乳母。但同时,汉安帝也没忘了正常工作,在位时期,带着东汉又重新压制了边疆势力,并且再次控制了西域。

此后,汉安帝仅仅独立掌权四年,就因病去世了。汉安帝去世之后,他的皇后阎氏,开始把持朝政。为了更好的掌控权力,阎氏绕过了汉安帝的儿子,转而拥立汉安帝的堂弟刘懿即位,后世史称‘东汉前少帝’。

而刘懿即位之后,仅仅只过了几个月,就同样夭折了。而刘懿去世之后,之前汉安帝仅剩的一个儿子刘保,当时年仅10岁,却突然联合宦官,发动了政变,在宫里诛杀了阎氏党羽。此后,刘保直接登基,后世史称汉顺帝。

从这时开始,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东汉进入了汉顺帝时代。在东汉中期的历史上,汉顺帝算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虽然他靠宦官上位,但掌权之后,却并没有依赖宦官,反倒是逐渐开始打压宦官。

除此之外,汉顺帝在位时期,多次派兵,征讨边疆势力,终于重新打服了鲜卑、匈奴、西羌等势力。同时,汉顺帝掌权期间,还改革了察举制,进一步拓宽了上升通道。也就是他在位期间,张衡终于搞出了地动仪,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教’。

不过,汉顺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同样在外戚问题上犯了错。汉顺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宠信皇后粱妠。等到汉顺帝去世之后,粱妠便以太后的身份,直接控制朝政。

至此,东汉进入了长达六年的梁太后时代。

进入梁太后的时代之后,梁太后首先拥立了汉顺帝唯一的儿子刘炳,后世史称汉冲帝。但是当时刘炳只有两岁,所以梁太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掌权。而接下来,仅仅只过了四个多月,汉冲帝就同样夭折了。

汉冲帝夭折之后,接下来,梁太后就从刘氏宗亲当中,挑选了另一位诸侯王之子刘缵,继承了皇位,后世史称汉质帝。不过,汉质帝即位的时候,已经八岁了,懂得一些朝堂政务。后来在上朝的时候,汉质帝对梁太后哥哥的嚣张跋扈,非常不满,甚至直接称其为‘跋扈将军’。

见到汉质帝对梁家这么没有好感,梁家也开始发狠。不久之后,梁太后的哥哥梁冀,直接下毒,毒死了汉质帝。

而汉质帝被毒死之后,梁太后便又从刘氏宗亲当中,挑选了一个叫刘志的孩子,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汉桓帝。

汉桓帝登基之后,接下来很快又过了四年。四年之后,梁太后就去世了。而梁太后去世之后,汉桓帝虽然在名义上开始亲政,但大权还是掌握在梁太后哥哥梁冀手里。

所以后来,汉桓帝又隐忍了好几年,暗中培养自己的人手。最终,在梁太后去世九年之后,汉桓帝忽然出手,除掉了梁冀。

而汉桓帝掌权之后,则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一方面打压宦官,严格限制宦官干政。另一方面,再次对外出击,重用凉州三明,彻底解决了困扰东汉百年之久的西羌。

不过,汉桓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因为国内土地兼并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这导致地方豪强势力,越来越强,甚至有逐渐独立的倾向。于是到了汉桓帝在位后期,就发生了著名的党锢之祸。

简单来说,当时的地方士族官员,特别反感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所以就开始在地方上,清理他们的党羽。但是这种行为,却让汉桓帝误以为是他们在对抗中央,所以就开始大力压制。

再之后,这帮士族官员,就鼓动京城的太学学生,在京城散布各种言论,对京城这边施压。

结果,这个举动,让汉桓帝越发愤怒。最终,汉桓帝认为,下面的官员在结党营私,称呼相关人员为党人,并且开始大肆逮捕他们。

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就这样,汉桓帝在位二十二年之后去世。接下来,汉桓帝的皇后窦妙掌权。因为在之前的宫斗当中,汉桓帝的儿子都被杀了。所以,窦妙只能从其他宗室子弟当中,再挑选一个来接班,这就是汉灵帝刘宏。

而刘宏登基之后,还没等到窦家全面掌权,窦家就因为准备清除宦官,但是被宦官们提前得知了消息,而后提前下手除掉了。所以,在汉灵帝刚刚登基之后,宦官们就出手,帮汉灵帝除掉了把持朝政的外戚,以及那些士族大臣。

但同时,汉灵帝也没有被宦官架空。此后,汉灵帝迅速出手,拿走了宦官手里的权力,自己顺利亲政。而亲政之后,汉灵帝进一步抓紧权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汉灵帝再次和那些地方士族官员,产生了冲突,由此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等到外戚、宦官和士族,都暂时被汉灵帝摆平之后,汉灵帝觉得,此时已经天下太平,所以就开始逐渐沉迷于享乐。但他没想到的是,到了这个时候,东汉底层的土地兼并问题,已经尖锐到了极点。底层的百姓,已经逐渐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于是,就在汉灵帝沉迷享乐五年之后,公元184年,张角带领太平道的信徒,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

再之后,就是东汉末年以及三国的那段故事。

以上这些,就是刘秀到黄巾起义之间的这段历史。简单梳理过这段历史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段历史确实有点无聊,基本上就是皇帝、外戚、宦官,以及士族大臣,相互争夺权力。和东汉开国以及尾声的精彩相比,这段历史,严重缺乏故事性。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那些文学创作者,很少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去写什么文艺作品。而这就导致,后来大家对于这段历史,基本没什么了解了。

当然,如果不看王侯将相的权力斗争,而是看这段历史的大脉络,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其实并不算少。

因为从现代的角度来说,在这段历史上,真正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掌权的皇帝、外戚或者宦官。

而是蔡伦、张衡、张仲景、华佗、班超、班固这些人。

和后者相比,那些所谓的帝王将相,他们的存在感,其实真的不高。所以当我们的历史书,篇幅比较有限的时候,这些王侯将相,根本就没资格进我们的历史书,根本就不够格,被后世广泛了解了。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22267646089576975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