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本书却不知何故流落到了日本,直到近代才被带回国,揭开了这段尘封百年的历史。由于书籍的来历不明,人们对作者和历史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有人说这本书的作者是南明初年的知识分子王秀楚,也有人说是近代社会革命党为了反对清朝制度而编纂的。因此,《扬州十日记》的成书年代、作者身份以及流传到日本的经过都成为一个谜。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服怀疑者,那么下令屠城的清军将领爱新觉罗·多铎所说的话应该不容置疑。当年他攻下南京城时发布的通告中有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这句话似乎预示着那场“扬州十日”的大屠杀。当时,他下令屠城可能是为了以此威慑南明政权的残余势力。
随后,史可法向周边各郡县发出紧急求援信号,但都得不到回应。李遇春前来规劝,结果被史可法下令放箭射杀。不久后,多铎率领大军抵达扬州城外,并封锁了城市的水陆通道。史可法向弘光皇帝求援,但没有回应。当时,清军拥有十万大军,而史可法手下仅有万余人。
清军开始用大炮轰击扬州城,试图动摇史可法的决心。但史可法依然不肯投降,他甚至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一封求援的书信,然而毫无回音。多铎甚至亲自写信劝降,但遭到史可法严词拒绝。多铎连续给他发了五封书信,但史可法都将其扔进火中。
也许是史可法的坚韧态度彻底激怒了多铎,
于是在4月24日,多铎下令开始攻城。一颗重达十多斤的炮弹飞入扬州城,轰开了郡堂,整个城市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之中。史可法在炮火中写下了五封遗书,他已经发誓要与扬州共存亡。一个月后,史可法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扬州城最终被清军攻破。
将军们的牺牲激起了扬州人民反抗的高潮,从拒绝执行“剃发令”开始,扬州人民的反清情绪愈加激烈。为了彻底控制这片富饶之地,多铎下令屠城,并且长达十日不停止屠杀,造成80万扬州无辜居民的死亡。
面对满清统治者的入侵,扬州人民除了听天由命再也没有其他选择。他们只能躲藏起来,但后来为了引诱他们出来,清军发布了公告,声称只要出来的人能够保命。然而,百姓们相信了这个谎言,纷纷走了出来。结果,他们被清军捆绑在一起,然后一个个被杀害。妇女们则被绳索捆住脖子,如同牲畜一样被拉到其他地方,不小心摔倒就会立刻被杀害。
由于一些妇女缠足,行走缓慢,清军甚至对她们更加残忍。城市街道、马路边、田野中到处都是被丢弃的婴儿,它们要么遭到马蹄的践踏,要么被踩死。
扬州城内变成了一座大型屠宰场,血腥气味充斥着整个空气。抢劫、纵火、对妇女的侮辱……清军在扬州城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早已忘记了当初入关时的誓言:“勿杀无辜,勿掠财富,勿焚庐舍”。
这段屈辱的历史后来被清廷统治者所掩盖,但那些幸存下来的扬州人永远不会忘记。直至今日,每年的4月25日,扬州人民都会举行公祭日,以纪念史可法和那些被屠杀的亲人们。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过去,既要看到其中的光明面,也要承认其中的黑暗。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应该珍惜和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屠杀,以确保这样的悲剧永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