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你以为只是普通的叛乱?大唐王朝的财税问题才是核心!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一年),如日中天、万国来朝的大唐帝国,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内部叛乱,精锐士卒战死30余万(当时的安禄山,拥兵河北三镇,麾下十五万唐朝精锐边军)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

这场内战,耗时7年之久,虽然最终以唐朝的胜利而结束,但是让大唐帝国从盛转衰,经济发展水平持续降低、粮食减产、丧失大量人口,地方藩镇集团势力愈发膨胀,大唐帝国的统治权威也受到严重挑战。

可以这样说,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早已被磨平兵锋棱角,世家大族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愈发活跃。

但是,安史之乱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叛变,其背后反映的现实才是内战的核心,战争的爆发动向名义上是争夺统治权,但是统治权的背后,还是来自于经济基础的支持和掠夺。

不管是军事战争有多惨烈,还是朝堂争夺有多阴险。归根结底,这一切还是大唐王朝财政问题惹的祸。

今天,就来聊聊安史之乱背后的巨大推手!

首先,要知道安史之乱爆发有一个契机,那就是土地制度—均田制名存实亡。(土地在古代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土地关乎百姓口粮,关乎国家民生经济发展大计)

那么,什么叫做均田制?先给大家加深一下这块的历史知识!

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将全国的土地进行丈量以后,按照户籍人口来分配土地,人人都有田可耕种(所谓耕者有其田,等人死后,土地重回官府再度进行分配),以此便可以维系底层百姓的生存,进而保证统治政权秩序的稳定。

因为,这种按照户籍人口划分土地耕种的方式,体现一定的“均分”意图,所以便叫做均田制。(当然,不是绝对平均分田,这在历朝历代都不可能)

同时,唐王朝前期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兵农合一,闲时劳作,战时作战,自给自足,武器和参战马匹、口粮都需自己装备),也是脱胎于均田制,朝廷会专门给军队提供军垦田供其开垦生产,保障军队生存生产发展。

从个人理解来说,这种脱胎于土地制度的军事制度,一旦土地制度发生崩盘,军事制度必然会引发骚乱,发生叛乱、内讧是迟早的事。

所以,可以这样表达,古代时期的政治问题触发军事问题,军事问题触发土地财政等一系列问题。

归根结底,就是土地惹的祸!

果不其然,到唐朝天宝年间,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但是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土地兼并愈发严重,流民百姓加剧。

即便是军垦田,无一例外都遭到世家大族的挤压兼并,带来的坏处便是维持军队生存发展的土地丧失,军队出现逆反情绪,军营里的逃兵加剧,社会进而发生动荡。(明朝卫所制也是存在军垦田被兼并情况,便导致卫所军队愈发偏少,朝廷军事控制力不断被削弱)

在这样的时候,土地财政问题解决自然是迫在眉睫。

但是,身为统治者的李隆基在做什么,整日和杨贵妃通宵达旦,饮酒作乐(李隆基心想,励精图治了几十年,给大唐带来开元盛世,就不能享受享受了。),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用服务于国家的驿站快马,来给杨贵妃一家满足私欲。

据相关资料记载:专为杨贵妃一家人作刺绣工匠就达700人。

同时,杨国忠官至右丞相,更是执掌朝政大权,权势滔天,面对私占民田,对于他就是家常便饭,百姓对于他更是痛之入骨。

马嵬驿之变

可是,李隆基对此却是属于默认态度,对于杨国忠乃至于底下世家大族,对于唐王朝土地根基进行动摇,他却丝毫不在意,这也不得不说安史之乱爆发是有原因的。

前文提到,随着均田制名存实亡,那么依附于均田制的府兵制,自然也是不堪大用。在这个时候,募兵制的魅力就展现出来了。

所谓的募兵制,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朝廷花钱专门招募组建一批职业化的军队,由朝廷提供军饷、武器辎重,专门负责作战,作战效率往往十分高效。

但是,这种费用也是偏高,朝廷必然养不起数量庞大的募兵,而且募兵制还有一个问题,认钱不认人,这就有点像雇佣军一样。如果价钱不到位,甚至会随时调转刀口,对己方军队反戈一击。

要知道,当时的河北三镇边军,都是受制于安禄山,朝廷对于这些边军太过于遥远,他们信得过的只有统帅安禄山,正所谓“山高皇帝远”!

所以,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这些原本属于唐王朝的军队,却能够拼死为安禄山卖命,有一点可以肯定,安禄山给部下的钱财自然颇多,而这种契机就是均田制的解体。

同时,还要着重讲一点,安史之乱的爆发,也和唐王朝本身选择无底线下放集权权力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在没有高铁、飞机、汽车的古代,朝廷想要对偏远地方彻底完成一次税收 其实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财政问题便出现窘境。

那么,偏远地区的财政不足以支持当地官府运行,朝廷甚至还要进行拨款维系当地政权运转,但会造成朝廷中央财政愈发吃力。

随着时间延长,这种财政缺口和税收收支平衡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这就会造成中央会将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以此减轻中央朝廷对于地方财政补助的压力,但也会造成中央集权削弱。

所以,唐朝的藩镇节度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权力不断集权,完全形成一个地区性的王国,朝廷对于藩镇集团也逐渐失去约束力,安史之乱的爆发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在藩镇治下大唐边军的眼里,他们服从近在咫尺的统帅,绝不会服从远在天边的皇帝,因为对于统帅有足够的信任感。

所以,我们不单单说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其实,任何一个古代王朝的叛乱,起义,都是按照这种逻辑进行的。

就算是没有安史之乱的爆发,按照唐王朝的财税模式,早晚还会有其他的动乱,这还可以和晚唐的“甘露之变”进行比较。

甘露之变,也就是皇帝权力下放给权臣,权臣权力不断膨胀,而皇帝权力却受到抑制,进而导致皇权遭遇禁锢和威胁,晚唐就是在悲怆中度过的。

同时,无论是唐朝的藩镇节度使,还是晚清的各种军阀,都是中央朝廷不断放权地方,却导致中央朝廷被地方集团禁锢集权,进而让中央朝廷饱受动荡。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还是以围绕土地财税制度展开,因为土地财税是封建社会最富足的武器,谁能掌控,就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和后备兵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其实,大唐王朝的安史之乱,就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旧有制度完全解体而爆发的!

所以,安史之乱的背后不是单一的军事问题、政治问题,这一切都是土地财税问题惹的祸!(总结一句:有稳定的土地财税环境,根本就不会有社会动乱,更不会有战乱)

可惜啊!三十万精锐唐军将士,如樯橹间灰飞烟灭!

可悲啊!那大唐辉煌之盛世,一去不复返!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50485241113428518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