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十万大军到底能有多恐怖?

序言

在三国时期,曾爆发过数场精彩的战役……

——其中有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这些战役都集中了超过10万人的战斗,而且都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就连他们的文艺创作作品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但话又说回来,若我们结合同时代的背景,无论是东边的罗马帝国,还是西边的日本,他们的战争规模似乎都没有达到这一级别。

不说六、七十万人的大战,就说万人以上的战斗规模都似乎很欠缺,以至于我们调侃日本的战斗水平就是村级战斗,西方也不过是几千人的方阵就可以纵横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在三国时期,真正的10万人规模的战斗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10万人的军队又是什么样子呢?

一、历史上军队规模大的隐患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聊一聊军队对于国家的负担……

记得早些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做《大秦帝国》,该剧中展现了经典的长平之战的一些细节。

——例如,秦赵两国对峙于长平,三年时间,赵国亏空了所有的粮草,而秦国也是出现了大面积饿死百姓的现象。

对此我们不由疑问,10万人在家里吃饭是吃,在前线吃饭也是吃,为何会出现没粮的现象呢?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军队的脱产,另一个则是军队的后勤。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一般不喜欢维持高量的脱产军队,多数军队都是“兵农结合”。

——原因很简单,因为军队都是壮劳动力,如果要长期维持脱产状况,那么必然导致农田无人耕种,进而导致粮食的严重匮乏。

以秦律为例,即使号称军国主义国家,秦国也明确规定,百姓家若有两个男丁,则必须留下一人种地,而且当兵一年后,就得返乡务农,不可耽误农时。

由此可见,即使是秦国也非常注重军队脱产问题,始终留有底线。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出现了三年的脱产士兵,其数量也是达到了几十万的标准,因此才会出现两国大规模饥荒现象。

再然后就是后勤,应该说,多数历史爱好者,或者普通人从不关注军事后勤,总是想当然的认为10万大军可以顷刻之间凑出来。

但其实,在诸多历史记载中,拥有10万大军容易,但是想要调动10万大军却是难上加难。

二、十万大军是个什么概念?

为何这么说呢?

——在明朝有关于萨尔浒之战的记载,马车运输的损耗达到一半以上,人力运输的损耗达到了百分百,以至于出现了运输粮草的人需要运输两辆车,一辆自己吃一辆运送。

请注意,这还是在明朝后期。

那么在明朝以前,运输的损耗到底有多大?进行一个保守的估计,那也应当在10倍左右。也就是说,想要供应10万大军的补给,就得花销多出10倍的粮食。

在三国时期,邓艾建议于两淮屯田时说:“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

根据《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载:“汉一两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约合29.95kg。”因此,汉代一石约为59.9斤。

所以,按照“屯田专家”邓艾的说法,我们再进行简单的换算一下,10万之众一年的粮食消耗就高达上亿斤,再加上运输的十倍消耗,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而且请注意,那还是在古代,可没有杂交水稻,也没有廉价的粮食进口渠道。以当时的亩产水平,以当时的耕地面积,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是能够吃穷一个国家的。

当然,以上的内容还不是特别具体,那么我们就具体的来查看古代社会的养兵状况,古代到底多少个老百姓来养一个兵?

在历史上,秦朝和汉朝号称武德最充沛,尤其是秦朝几乎被称之为军国主义国家。

但有意思的是,根据《岳麓秦简》: “凡三乡,其一乡卒千人,一乡七百人,一乡五百人。”也就是三个乡镇动员2200名士兵参战。

——而根据《续后汉书》记载:“三个乡级行政单位大概为5000户左右,4个乡级行政单位为1000户。”

虽然秦汉的制度略有区别,但大体不差,我们就取个5000户为例。

而每一户的平均人口我们按5个来算,那三个乡镇大概是25000人。也就是说,25,000人提供2200名士兵,比例大概是11:1。

毫无疑问,这个比例已经是十分夸张了,因为导致国家破产的极限就是10:1,而秦朝也最终因为过重的兵役制度最终导致崩溃,倒也符合这一逻辑。

当然秦朝是极端情况,那么汉朝呢?

根据统计:汉武帝时期,人口增长到3600万,其常备军人数最多达到70万。这一时期汉武帝全面开战,又要打匈奴,又要开疆拓土,所以军队人数达到了一个巅峰。

但相比较于秦朝而言,汉朝的人口总数上来了,经济发展也好很多,所以比例达到了50:1,但即使如此,汉朝也依旧被认为是古代武德充沛的王朝之一。

三、三国时期真有十万大军?

1、三国时期军队难超过十万之众

那么到了三国时期状况又如何呢?

关于三国的军队人数,我们无法进行严格的统计,但关于三国的人口历史有过官方的记载。

——东汉时期的人口,最低分大概是5000万。

而随着后来的数次战争,尤其是三国时期的瘟疫,农民起义以及军阀乱战,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以及大量黑户口诞生,所以三国统一的时候,官方数据人口不足9000万。

这还是三国进行各自发育的结果……

若以这个标准来看,北方的魏国政权不足400万人口,东吴政权不过200来万,蜀汉政权更是只有100万左右,他们所能拥有的军队绝对不会太多。

尤其是蜀汉政权,那更是很难拥有超过10万人的军队。

正如前文所说,按照秦朝最极端的兵役法,10个人里抽一个兵出来,蜀汉政权也只拥有10万军队。

请注意,10:1的比例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人口比例中还包括老人和小孩,而且为了考虑农业的生产,必须要留一个男性劳动力在家,在这种情况下,10:1的军队比例简直大到让人瞠目结舌。

因此,想要维持蜀汉政权的正常运转,就决不能这般操作,从理论上来说,蜀汉政权就不应该拥有超过10万人的军队。

但历史也有特例,刘备政权曾经有过接近10万人的老兵,诸葛亮的军队整合起来似乎也有将近10万人,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蜀汉政权暂时的把用于农耕的劳动力也充入其中,再加上早些年从荆州过来的外来军队,勉强也能凑齐这10万人。

但这并不是人口比例下诞生的正常军队,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军队规模。

因此,诸葛亮六出祁山次次失败,而且多次为粮草所困,始终小心经营自己的军队,不敢有丝毫冒险,以至于错过了子午谷奇谋。

至于其他两个国家,因为人口基数在那,而且两国也较为稳定,因此他们的军队人数也不会超过二三十万人,除非打灭国级战争,他们的军队人数调动也不会超过10万人。

而且,前文已经提到了一个内容,那就是恐怖的军队后勤……

——当时需要上亿的粮草才能维持10万人军队一年的开销,但三国时期到处都在打仗,农田大面积荒芜,就算实力最强的魏国,也不得不通过“屯田制”来缓和。

除此之外,曹操历史上被称之为“盗墓专家”,其实多数情况也是因为军队急需粮草,才不得已的手段。

由此可见,就算是最富裕的魏国政权,要长时间供应10万大军也很艰难,除非继续干老本行去盗墓。

2、三国时期具体军队数据

结合这些内容,我们再来回头看上文提到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

虽然《三国演义》中把这些战斗的人数吹到了70万,但很明显这是一个夸张的数字,远远超过了他们地盘上的人口数额,除非是老弱妇孺全部上战场去。

《三国志》关于这两场大战的人口统计不一。

不过后世学者分析:官渡之战,袁绍的军队人数应该在10万左右,毕竟当时他的地盘人口凋敝,农业受到严重破坏,而曹操的军队人数应该在3万左右。

但即使如此少的数量,袁绍和曹操都依旧为粮草供给而苦恼,曹操不得不杀军需官来维持人心,而袁绍也因为被烧了一次粮草全军崩溃,因为他的军队也是紧巴巴的。

至于夷陵之战这场灭国级的战斗,刘备全力而出也不过接近10万人,那也是远没我们想象中的700里连营那么夸张。

总结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并没有真正的10万人大军。

但值得一提的是,却有不少5000人到1万人的真正的精锐——例如历史上的西凉大军,曹操集团的虎豹骑,还有东吴集团的长江水师。

这些精锐部队都是真正的脱产军队,他们是职业军人,而且有着充足的补给。当然这些补给要么是纯靠抢,要么就是国家供给。

但总而言之,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战斗中,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们非常彪悍。

但他们的强悍就在于他们的人少,无论是装备粮草还是后勤才能跟得上,若要扩大到10万,那也是一帮软脚虾,毫无战斗力。

因此,我们不要被电视剧给骗了……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23539449752240652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