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千年的复仇——来自嬴姓家族的崛起史

古人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历史上与复仇有关的故事数不胜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只为将吴王夫差拉下王座;伍子胥筹谋多年最终鞭尸也不解心头之恨;西楚霸王项羽一路高歌终止秦的暴政。

嬴姓家族的复仇又何止十年,他们居于最危险的西垂,每天都和西戎各部打交道,他们是西周的人肉长城,为了生存被迫强大。

终于有一天,他们对着周朝没落的政权大喊:“你怎知我的金戈铁马踏不破你的旧山河。”

嬴姓家族与周的仇恨起源

听到“嬴”这个姓,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个泰山封禅、建阿房宫、筑长城、攘匈奴、平百越的千古一帝——嬴政。

公元前247年,13岁的始皇继承王位。

公元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脱离赵太后的桎梏,除去当时权倾朝野的吕不韦,之后便开始了他的亲政生涯。

然而,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朝代的兴起需要积蓄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几百代人的力量,大秦帝国亦是如此。

相传嬴姓的祖先是一个叫大费(伯益)的人,他的父亲名叫大业(皋陶)。

大业的出生非常具有神话色彩。他的母亲是颛顼帝的嫡孙女,名字叫做女脩。

有一天,女脩正在织着布,突然一只玄鸟飞到她身边下了一个蛋就飞走了。

女脩感到很奇怪,就拿起这个蛋看了看,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当即把它作为了一餐吃进肚子里去了。

而后,女脩就怀孕了,十月之后生了一个儿子,此子即为大业。

大业长大后,娶了少典族之女女华为妻,生下了大费。

因为大费的祖母女脩是因吃下一个玄鸟蛋而孕育了大业,故而他们便以玄鸟为图腾。他们居住在今山东位置,与东夷少昊族杂居。

大费此人非常善于驯马御兽,他还协助大禹治水,故而舜帝赐其嬴姓,此乃嬴姓家族第一站。

大费娶了姚姓女子,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为大廉,次子名为若木。

后来,舜传位大禹,大禹死后,禅让制结束,他选定的继承人是他在儿子启。一切都还相安无事,直至夏朝的最后一任国君夏桀继位。

因夏桀的暴虐,若木的四代孙费昌叛桀投商,以其高超的驯马驾车之术在鸣条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一步跃升成为商朝的股肱之臣。

在那个时代,战车对于战争而言十分重要,故而驯马驾车出色的嬴姓族人也受到了重视。

大廉这一支直到其四代孙中衍才崭露头角,到中衍的玄孙中潏这一代时,正值商王武乙时期。

由于殷商王畿腹地与西戎各部紧挨着,为了守卫京都安宁,遂遣中潏西迁而保边。

他们对商忠心耿耿,不单是因为当初商王汤的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商人看作“自己人”。这是为何?

原来是他们拥有共同的图腾信仰,那便是玄鸟,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燕子。

信仰上的邻近让嬴姓族人誓死效忠于商,并且他们觉得自己所行之事顺应天道。

夏朝因为夏桀的暴虐而亡,而商也重蹈了夏的覆辙,终是输得一败涂地。

中潏的儿子名叫蜚蠊,听说蜚蠊双腿有力,善于行走,蜚蠊的儿子叫恶来,恶来力气很大(秦昭襄王前任君主秦武王力气也是很大),故而两人得到了商的重用。

当时正值商纣王执政,纣王帝辛沉迷酒色,建成酒池肉林。

穷兵黩武、赋税沉重,经常攻打周边部落,使得民不聊生。西岐周武王带兵伐纣,于牧野打败商军,斩杀大将恶来。

当时蜚蠊正在为纣王采石,纣王死后,他回去也无可奉命,于是在霍太山筑坛报祭纣王,得一石棺,棺上有字。

大意是说上帝使他免受殷亡之乱,赐石棺以光耀氏族。

蜚蠊死后便葬在霍太山。

武王灭商后,废嬴氏,并将其族人贬为奴隶。

后来周人一直视他们“非我族类”,甚至还把他们迁向当初中潏所在之地,继续为他们抵御西戎。

周武王去世后,长子姬诵继位,史称周成王,并由周公姬旦等人辅佐。武王没有把殷民赶尽杀绝,而是让纣王之子武庚去管理他们。

在成王时期,武王的两个弟弟,蔡叔和管叔看不惯周公,觉得自己才应该是辅政的最佳人选,于是挑唆武庚起兵作乱,周公东征平定叛乱。

而跟武庚一起试图复国的人中,嬴姓族人最是尽心尽力,被杀人数众多。自此,仇恨的种子埋在嬴姓族人的心中,不日便会生根发芽。

由西向东进军

蜚蠊还有个小儿子叫季胜,季胜一支向来能讨周王室欢心。

季胜曾孙造父擅长养马和驾车,徐偃王作乱时,造父为周缪王驾车,一日千里,为援军到来争取到了时间,由此受到周缪王封赏赵城,并赐赵氏。

恶来有个儿子,名叫女防,女防这一支一直延续到大骆和非子这里时,迁去赵城,并随姓赵氏。

而在赵城这个小地方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人,实在拥挤,于是大骆和非子向西迁去犬丘,后来大骆成了犬丘封主,为周抵抗西边戎族部落。

非子继承了祖辈的养马驯马天赋,他似乎有能和马沟通的能力一般,总能把马驯得服服帖帖。

这件事被当地的周人,传到了统治者周孝王耳朵里,当时想要能征服周围部族,维护自身统治地位,军事能力这个硬实力就必须足够强劲,而战马战车是当时最主要的作战工具。

听闻非子善养马,孝王很是满意,甚至打算让非子这个大骆庶出的儿子继承封主之位。

这时,申侯不同意了,他的女儿嫁给了大骆,并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封主的位置本该是他外孙的。

最后周孝王决定“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于是非子就成了秦地的第一任封主,后人皆称嬴姓秦氏。

非子带领一部分人迁到自己的附庸地秦地,此地后来也称作西犬丘。

虽说此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附庸,但嬴姓家族已经脱离了奴隶这个身份,这也是他们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当时的执政者周厉王害怕极了,便出逃于彘。

西戎诸部落得到风声,便向东进攻周西部地区。

犬丘被攻陷,大骆一族被灭族。

直到周宣王时,秦非子后人秦庄公征讨西戎,夺回犬丘,此时秦地便包含了犬丘与西犬丘。

秦庄公的儿子秦襄公做了两件大事,从而奠定了嬴秦人在西部的政治基础。

其一,救周幽王并护送平王东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得褒姒一笑,如此荒唐的行径带给他的则是家破人亡。

周幽王自己却毫不自知,竟然想要废长立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申侯(并不是前文提到的申侯,泛指申国国君)听闻此事,于是勾结西戎部落,想直接推翻周幽王,立自己外孙为新一任周王。

奈何西戎一进京都便不顾此前约定,开始大肆攻城。秦襄公于是率部前往救驾。

后来王位传到周平王这里时,因害怕西戎会随时攻过来,于是要迁都洛邑。

秦襄公护送平王迁都有功,封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嬴秦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连天子面都不能见的附庸了,如今已跻身诸侯之列,可以定期朝见天子。

其二,他建西畤用以祭祀白帝。因他们自认为是少昊族后人,于是祭祀少昊(即白帝)。

秦襄公虽然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封地的名头,却不是实打实的土地,此时岐山以西的地方正被西戎占领着。

直至二十几年后,秦文公十六年,收岐山以西部分地,此时秦最早的史官制度诞生了。

历经百余年时间,至秦穆公时期,岐以西之地完全被秦收复。

周平王放弃了王畿之地,抛弃了前人留下的华夏文明,但这成全了嬴姓家族,他们常居于离王都较远的西垂,一直和西戎部落作斗争,这确实提高了他们的作战水平,锻炼了国人心性,但也让他们更爱杀戮、介于文明和野蛮中间。

而得到岐以西封地对他们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在文化气氛浓郁的京都迅速提升软实力以赶超周人。

“大仇”得报

在西边站稳脚的嬴秦开始向东边进军。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徙都栎阳”,为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其中第二次改革的时候迁都到了咸阳。

变法的过程因为有孝公支持,倒也还算顺利。

当时百姓皆不信任变法能变出什么花样来,总觉得是走走过场,商鞅此时就上演了一出“立木为信”的戏码,国人渐渐相信了。

最终商鞅还是死在了自己严苛的法条中。

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而有人悄悄上书秦惠文王,诽谤商鞅。

惠文王本就不喜商鞅变法,于是下令捉拿商鞅。

商鞅只能逃亡,因他自己立的法条,百姓都不敢包庇他,于是最后被追捕回来“车裂”而死。

在秦昭襄王时期,采用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命武安君白起攻打赵国,于长平展开角逐。

白起对阵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胜负的天平似乎已经暗暗向秦军倾斜,结果不出所料,秦军大胜。白起坑杀赵降兵四十余万,被称作“人屠”、“杀神”。

后在秦军在多次战役中也取得胜利,为始皇一统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昭襄王时期还攻陷了西周都城并俘虏当时的周王,结束了周朝长达八百年的统治。

可以说之前嬴姓族人所作的一切都在为最后的统一做准备,嬴政即位后,重用李斯、蒙恬、王翦等人,以气吞山河之势九年就灭了六国,建立秦朝。

并取“三皇”和“五帝”各一字用作对自己的称呼,即“皇帝”,又因自己是第一个皇帝,故称“始皇帝”。

历时千年之久,嬴姓家族的大仇终于在周王朝结束的时候得报,在始皇帝一统六国之时压抑在民族心底的复仇火焰彻底熄灭。

他们用自己千百年的行动诉说着自己的骄傲,战斗民族可以受辱,但是势必会百倍千倍奉还。

穿过千年的时光,嬴姓族后人可以告慰祖先在天之灵,或许他们之间的枢纽不再是仇恨,而是一份坚持,更或者那是战斗民族的民族气节。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9925411663446568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