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万历皇帝了,换我,我也不上朝

万历皇帝不爱上朝,这是众所周知的。

作为明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这位仁兄有整整二十八年都属于旷工状态。

这二十八年,皇帝不上朝,皇帝也不接见任何一位大臣,更不处理任何一件政务。

万历皇帝把门一关,彻底玩起了失联。

我们要知道,作为一位承平日久的帝王,万历皇帝初登帝位的前十年,张居正改革为他打了下极好的基础,大明王朝衰败的颓势在万历的时代里有所减弱,皇帝只要随便干一干,都会有所成就,从而在青史上留下好名声。

既然如此,万历却为什么偏要如此懈怠,到了早朝也不上,不与任何人接触的地步呢?

关于这个疑问,我们参考一下考古工作者的发现。

我们知道,明王朝虽然有十六位皇帝,但却只有十三座陵寝。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陵寝在南京明孝陵,而惠帝朱允炆生死不明,所以没有陵寝,代宗朱祁钰因为英宗朱祁镇从中作梗,所以只按亲王的礼仪下葬。

所以,明皇陵建筑群,我们一般叫做“明十三陵”。

而明十三陵里唯一已经挖掘过的,正是万历的定陵。

(定陵风光)

在开启了万历的棺椁之后,考古学家们发现,万历的右腿呈现出了一种十分痛苦的蜷曲状。

而当考古学家把万历的身体拿出来重新进行拼凑之后,人们又很快发现,万历的右腿明显要比左腿短上一大截。

这样的研究,当然不能直接得出万历具体有什么疾病,但至少可以证明,万历皇帝生前应该是有着严重的足疾的。

想象一下,大明的天子,天下的主人,却是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人。

就算大臣和百姓们能接受这样的皇帝,恐怕万历本人也不能接受自己。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正是因为万历皇帝这样的身体条件,使得他逐渐自卑内向,所以才严重的妨碍了他出席任何有关于他的公开场合?

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想,因为作者更喜欢从内心出发,探究这位大明帝王的情绪变化。

在万历怠政之前,他执政生涯中最后一次让他抛头露面的政治事件,是国本之争。

什么是国本之争呢?

简单来说,就是大明未来谁当家的问题。

万历皇帝想要立庶出第六子朱常洵为太子,而朝廷里的绝大多数大臣们则支持庶长子朱常洛当太子。

这么一来,君臣之间的矛盾就出来了。

万历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十年,是张居正掌权的十年。

张居正的掌权,就代表了万历的失权。

(张居正 画像)

这十年里,万历饱尝失去权力的滋味,所以在张居正死后,万历不仅积极清算了张居正,他还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魁柄独持,说话算数的皇帝。

所以,在册立谁当太子这件事的问题上,万历的态度非常坚决。

然而万历皇帝没想到,他的态度坚决,大臣们的态度比他还要坚决。

万历嚷嚷着要朱常洵当太子,而大臣们则嚷嚷着太子之位非朱常洛莫属。

皇帝和大臣们的争论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十五年的时间。

十五年里,万历想过很多办法。

他在早朝时大发雷霆,严肃的处理过那些反对他的官员。

他也在节假日专门邀请大臣来宫里吃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顺便再送点小礼物。

他甚至低三下四的去求过那些在官员之中掌握话语权的大臣们。

但是无论万历怎么做,这帮官员们一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你是威逼利诱,你是来软的,还是来硬的,我们都不可能让你得逞。

这场拉锯战就这么持续了十五年,期间,逼退首辅四位,十余位正部级官员降职,一百多位京师官员和一百多位地方官员牵连其中,受到了罢官,停职,甚至发配充军的待遇。

然而,即便是如此,万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

大臣们按着他的头,按着他的手,强迫他把自己最不喜欢的朱常洛立为了太子,直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一切才算是尘埃落地。

(明光宗朱常洛 画像)

在和臣僚的抗衡落败之后,万历皇帝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那个曾经活着的张居正是他一辈子的梦魇,这梦魇不会因为张居正的死去而结束,反而因为张居正的逝去永远无法消散。

因为,死去了一个张居正,千千万万个张居正又站了起来。

想到这里,万历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

哎,大臣们管的实在是太宽了。

军国大事,内阁要掺和,六部要掺和,就连司礼监的宦官也要过来凑一凑热闹,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军政民要务,没有一件事情,是自己能做的了主的。

工作自己做不了主,个人生活自己总能做主了吧?

答案是,还是不行。

万历要请客吃饭,大臣们说国库没钱,万历要出去溜达,大臣们说外面危险,万历要纳妾选妃,大臣们说荒淫之举,万历要睡个懒觉,大臣们说怠政之风。

以上这些,万历皇帝都可以忍受,可让他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江山传给谁,自己也坐不了主。

在万历看来,大明是老朱家的,那就是自己的,自己的东西自己想给谁,自己还能说了不算么?——你万历说了当然不算,因为这大明不是你们朱氏的大明,而是天下人的大明。

又或者说,这天下其实不是皇帝的,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紫禁城一角)

当然,彼时的万历皇帝,是悟不到这一层的。

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只会让万历皇帝感到绝望,对他的帝王生涯感到绝望,对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态感到绝望。

难道,自己就要这么被大臣们调理一辈子么?

万历当然不愿意这样过一辈子,所以他很快决定,自己要玩消失,自己不伺候大臣们了。

紫禁城,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存在,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紫禁城内的陈设,对从小到大都出生在这里的万历来说,是单调的。

雕梁画栋的宫殿,龙飞凤舞的陈设,皇宫到处都是这种东西,因此变成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

冬天的时候宫女们穿棉袄,夏天的时候宫女们穿轻纱,春夏秋冬她们素来如此,一成不变。

宦官们亭台洒扫,疏通沟渠,每天也是这点重复度极高的工作。

这萎靡的,懒散的一切,无法改变大明帝王万历生命中的孤单和寂寞。

万历终于不再上朝了,他不再接见任何一位官员,甚至有些时候他都不允许有官员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万历缺席)

他对这些曾经联手打压自己,扼杀了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官员们厌恶至极,他发誓自己绝不会再让他们见到自己。

万历不再处理任何一封奏疏,不再解决任何一件悬而未决的政务,所有紧急非紧急的事项,一概留中,不闻不问。

这下,乱子出大了。

最直接的影响是,皇帝如果不上班,那么京师地区的人事任免工作即遭瘫痪。

官职不分高低,很多都要由皇帝亲自任命,而现在得不到皇帝的任命,那些任期已满的官员们卸任之后,官位很快出现了空缺。

到万历四十六年左右,中央九部里,只有户部和通政司有长官,刑部和工部由户部代管,礼部,吏部,兵部没有办事官员,只有公章,而都察院和大理寺空无一人,野草荒芜,几近于瘫痪。

万历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大臣们总是在和自己争夺权力,总是想要当他的家,做他的主,那么现在自己干脆主动交出权力——你们不是喜欢管来管去么?

好,现在我什么也不管了,以后全都是你们说了算了。

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万历皇帝以牺牲帝国的发展为条件对大臣们展开的一场个人报复。

就如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中所说:

积多年之经验,他发现了最有效的武器乃是消极抵抗,即老子所谓的“无为”。

到这个时节,万历皇帝已经开始崩坏了。

他虽然窝在紫禁城里不工作,但混蛋事儿也一件也没少干。

(萨尔浒景区)

纵容皇室大肆侵占百姓土地,派出宦官到地方去搜刮民脂民膏,在萨尔浒又被努尔哈赤打了个马趴,因此,有人说“明亡于万历”,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万历死了。

临死之前,他还是没有哪怕召开一场早朝,没有接见任何一位大臣。

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仇视,对文官集团更是没有一点好感,五十多年前的公元1572年他登基的时候,他以为那个笑意盈盈的张居正是他唯一的倚靠,那时他没有意识到,他这被牵制,被掣肘,被禁锢的一生,已经开始了。

当年他也是一个一腔热血的青年人,一个想要励精图治,文治武功的君王,一个敢想敢干的理想主义者。

然而,他每一天的生活都在进行着争吵,缠斗,抗争,阴谋…

最终,本该牺牲别人的皇帝万历,却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1391859770343975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