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人物:皇后贾南风的人事安排

衣赐履按:之前,我们捋出了一个贾南风的九人执政班底,上一回,我们讲了张华、贾模和贾谧,这一回,我们讲另外六位。

第四位,裴頠

裴頠(读如伟)出自河东裴氏,老爹裴秀,是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司马炎受禅,裴秀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食邑三千户。后来,又做到司空。

讲裴秀,不是想讲他立了多少功劳——此人确实有本事,对西晋王朝的建立、巩固,做了不少贡献,司马炎将十二个对晋朝有大功的臣子姓名,刻于宗庙之中,一并接受祭祀,裴秀就位列其中。

我主要想介绍一下他是怎么死的。

魏晋时代的名士,喜欢服用五石散,又叫寒食散,我们讲竹林七贤时曾经提到过。

五石散主要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五种矿石合制,又杂以人参、白术、桔梗、防风等草药。其药性甚为剧烈,毒性不小,服用后一旦调节不当,便会引发多种疾病。因而,服过五石散,必须通过活动,散发药力。魏晋人最常见的散发药力的活动是散步,又称“行散”。

另外,服用五石散时,只能吃冷食,这也就是为什么又称其为寒食散的原因。不过呢,食物必须冷着吃,酒却不能冷着喝,必须喝热酒。公元271年,裴秀有一次服用寒食散后,喝了冷酒,就死了,时年四十八岁。

裴頠是裴秀的次子,裴秀和贾充是连襟儿,裴頠的老娘和贾南风的老娘是亲姐俩,也即是说,裴頠是贾南风的表弟。

裴頠弘雅有远识,博学稽古,很小时就知名于世,由于哥哥裴浚去世早,裴頠继承了老爹钜鹿公的爵位。御史中丞周弼见到裴頠,感叹说,裴頠就像一座武器库,各种兵器全都有,真是当世之杰啊!公元281年,裴頠十五岁,做了太子中庶子,又任散骑常侍。公元290年,司马衷即位,裴頠做了国子祭酒,兼任右军将军。

贾南风诛杀杨骏时,裴頠因功当封武昌侯。裴頠已经是公爵了,就想把侯爵的编制让给哥哥的儿子裴憬,他表示:

裴憬才是我们老裴家的嫡子,我这个公爵的编制本来应该是他的,先帝给我恩惠,下旨让我继承了爵位,我实在推辞不掉。这次的侯爵,才是我挣来的,特请转封裴憬。

不过呢,裴頠的次子裴该,当时已经娶了公主,所以,武昌侯的爵位,给了裴该。

衣赐履说:裴頠生于公元267年,公元291年时,二十五岁,其次子裴该娶了司马衷的女儿,以我的智商,看到此处,瞬间懵圈了。

之后,裴頠升任侍中。

太子司马遹(读如玉),是司马衷唯一的儿子。裴頠知道贾南风对司马遹非常仇视,就特意上表,请求提高司马遹生母谢淑妃的名号,又上奏增设东宫的护卫,增兵三千人,于是,东宫宿卫达到万人。

裴頠十分担忧贾南风会乱政,就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商议,打算废了贾南风,立太子生母谢淑妃为皇后。张华、贾模都说:

皇上都没有废黜贾皇后的意思,我们专断行事,让皇上情何以堪?而且,现在王爷们那么多,没几个省油的灯,他们各为朋党,都盯着朝廷局势,我们真要废掉贾皇后,恐怕灾祸一触即发,到那时,我们被人干掉也就罢了,国家却可能会陷入危难之中啊。

裴頠说,您考虑得是很对,但是,昏虐之人,无所忌惮,祸事眼见就可能发生,我们又能如何?

张华说,皇后对你们两位,还是很信任的,你们要经常劝诫她,晓以祸福,或许不会发生大的祸端,所幸现在天下还算安宁,我们还可以过几年悠闲日子。

于是,废掉贾南风的事儿,就这么搁下了。

衣赐履说:真是让人头疼啊!裴頠是贾南风的表弟,贾模是贾南风的族兄,两人倍受贾南风的信任,居然与张华商量废后之事!

《晋书》中关于要废贾南风的记录,颇有一些。

《晋书·贾南风传》载,贾模知道贾南风凶暴,担心祸及自己,于是,与裴頠、王衍商议,打算废掉贾南风。但是,王衍反悔了,所以此事搁浅。

王衍是王戎的侄子,是出了名的嘴炮儿,最大的特点是光说不练,以后我们会讲到他。如果贾模、裴頠找王衍商量废后这么刺激的事儿,我只能说,这二位爷,不过了了。

《晋书·司马伦传》载,太子司马遹被贾南风废掉之后,左卫司马督司马雅和常从督许超等人谋划废掉贾后,恢复太子身份,但是,张华、裴頠肯定不会同意(华、頠不可移,难与图权),于是,他们就与司马伦商议此事。

司马雅和许超,肯定比我们更了解张华、裴頠,他们认为,“华、頠不可移,难与图权”,也即是说,在当时朝臣看来,张华、裴頠是贾南风的死党,他们是绝不会背叛贾南风的。换句话说,裴頠、贾模、张华商量废后的事儿,基本上是扯淡。

我个人倾向性于认为,裴頠、张华等人,对贾南风肯定是有意见的,但他们手中的权力,他们能够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都是贾南风给的,他们从内心深处,是感激贾南风的,换一个执政者,未必还能这么信任他们,因此,他们大概率并不想废掉贾南风。

裴頠为人还算正派,史官可能想给他加点分,硬说他有废后之心。

裴頠经常给姨妈广城君郭槐吹风,让她老人家劝劝闺女贾南风,一定要善待太子,视如己出。有人劝告裴頠说:

你有幸能在宫内外说得上话,如果意见不能被接受,那就赶紧以生病为由,回家隐居去吧。如果他们双方势不两立,你就算再上十次表,也毛用没有诶。

裴頠觉得有理,但是终归没有辞官。

裴頠升任尚书左仆射,侍中如故,他虽然是贾南风的亲戚,但在朝野声望一直很高,四海之内,没有人认为他是靠裙带关系走上高位的,全都惟恐他辞官不干了。贾模去世后,贾南风让裴頠接替管理门下事(门下分为三省,即散骑省、侍中省和西省。西省设在宫禁之中,大约为禁军将领值勤休息之处)。

公元299年,贾南风废了太子司马遹,裴頠和张华苦苦劝谏,贾南风不听。

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贾南风及其一干党羽都被诛杀,其中就包括张华、裴頠,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述。

第五位,裴楷

这哥们儿倍儿有意思。

【玉人裴楷】

裴楷是裴頠的堂叔,他老爹是裴徽,做到魏朝的冀州刺史。裴楷聪慧有见识,很年轻就出名了,特别精通《老子》《易经》,与竹林七贤中的王戎齐名。司马昭主政时,贾充修订律令,以裴楷为定科郎。律令修订完毕,由裴楷在御前一条一条朗读,再由大家评议。裴楷嗓音清亮,吐字清晰,诵读水平估计不亚于现在的央视名嘴,以致于法律条款这么无聊的内容,从他嘴里读出来,竟然左右都听得入迷。

史称裴楷风采卓然,又帅又有范儿,博览群书,对儒家经义特别精通,当时人都称他为“玉人”,有人甚至说,见到裴叔则(裴楷字叔则),就如同面对一座玉山,一下子就映出了自己的猥琐。

司马炎登基后,有一次占卜大晋朝能够传多少世,结果得了个“一”。司马炎很不爽,朝廷内鸦雀无声,没人敢吱声儿,裴楷站出来,整理好仪容,用他播音员的嗓音,朗声道,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话音一落,司马炎龙颜大悦,群臣皆称万岁。

衣赐履说:之前我们讲过这件事儿,我的看法是此事不实。此处之所以摆出来,是因为我感觉,这个事儿,符合裴楷的人设。也即是说,如果司马炎真的占卜了,裴楷大约真的会有如此表现。

七七八八任了些职务,裴楷做到侍中。

裴楷个性宽厚,跟谁都不会撕破脸来硬的。司马炎平定东吴之后,要修太平行教化,经常请公卿百官聚会,谈论为政之道。裴楷纵论天道变化,讲述汉魏盛衰的道理。司马炎当场点赞,与会者无不叹服。

衣赐履说:上面讲的,都突显了裴楷的一个重要特点,口活儿好

裴楷的儿子裴瓒娶了杨骏的女儿,然而,裴楷一向瞧不起杨骏,两人不和。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杨骏主政,裴楷担任卫尉,又转任太子少师,成天优哉游哉,没啥正经事儿。公元291年,杨骏被诛杀,裴楷作为杨骏的亲家,也被送往廷尉,准备判刑。当时形势相当紧张,很多被抓的人,只要被认为是杨骏的党羽,根本不用上报,说砍就砍了。裴楷一直很镇定,找人要来纸笔,给亲朋故旧写信。后来,侍中傅祗(读如支)大力营救,裴楷逃得一命,但是被免了官。

杨骏死后,太宰司马亮和太保卫瓘主政,这老两位都认为裴楷忠贞守正,不是趋炎附势之徒,应该封爵,于是,封裴楷为临海侯,食邑二千户。司马亮和卫瓘认为楚王司马玮性格强悍,不易控制,就想夺了他的兵权,于是,任命裴楷接替司马玮为北军中候。司马玮听说之后,大怒;裴楷听说司马玮大怒之后,立即表示,坚决不接北军中候的职位。于是,转为尚书。

裴楷的长子裴舆娶了司马亮的女儿,女儿则嫁给了卫瓘的儿子。

衣赐履说:裴楷被封侯,面儿上的原因是忠贞守正,真正的原因是他和司马亮、卫瓘都是亲家。注意,裴楷的亲家,都是杨骏、司马亮、卫瓘这种扛把子级别的人物。

司马亮和卫瓘,当时就是朝里的大当家和二当家,但是,裴楷依然嗅到了危险,坚决要求外放,到地方去做官。于是,朝廷任命他担任安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裴楷还没出发,楚王司马玮率兵诛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司马玮想起裴楷之前差点夺了自己北军中候的位子,而且和司马亮、卫瓘是亲家,就秘密派人去捉拿他。裴楷听说朝廷有变,老司马和老卫都被干掉了,吓出一身白毛汗,立即跳上电单车,一道烟跑到岳父王浑家躲了起来。裴楷跑的时候,顺道儿带上了司马亮的小儿子司马羕,俩人一晚上换了八个藏身之所,才逃得了性命。等到司马玮被诛杀后,裴楷做了中书令,加侍中,与张华、王戎并管机要。

衣赐履说:裴楷的口碑非常好,但看过他的记录,我们只能说,此人有才,品性不坏,但远达不到所谓“玉人”的地步。之前我们讲过,他是贾充的姻亲,却在司马炎面前说贾充的小话儿;他从梁王司马肜、赵王司马伦那里,每年索要二百万钱,分给自己的亲族,号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意思是王爷们有的是钱花不掉,我替他们转移支付,这是天经地义的。这种行为看似豪爽,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索贿,或者蕴藏着某种交易。

裴楷不喜欢杨骏,却让儿子娶了杨骏的女儿;他与司马亮、卫瓘也是亲家,但感觉到了危险之后,不是规劝二人做好防备,而是要求外放避险;楚王司马玮,他不敢得罪,就坚辞北军中候的职务,司马玮要杀他,他能够一夜八徙逃得一命,这些举动,怎么也不能与“玉人”或“玉山”联系起来,更像是官场中的“神行太保”。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裴楷,不是一个能够担当的人,“玉人”的标签,是他给自己营造的一个人设罢了。

第六位,王戎

王戎,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他是竹林七贤里最小的那位,官做到三公,一辈子过得都很嗨。王戎,以后我们单独讲,这里,就摆一件事,用以说明王戎的为官之道。贾南风打算收拾太傅杨骏,直接带人去抓杨骏的是东安公司马繇。诛杀杨骏那天,要杀谁,要赏谁,都由司马繇说了算,朝廷内外震动。王戎对司马繇说,兄弟啊,大事处理完之后,赶紧找个地儿猫起来,读读书,钓钓鱼,避祸去吧。

衣赐履说:老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我感觉,王戎就像是一个官场中的隐者。这样的人,做官与自保是合一的,真有大事,是靠不住的。

第七位,王浑

王浑,咱们也很熟悉,他是平定东吴的重要将领之一,封京陵公。公元290年,任司徒。司马衷即位后,王浑加侍中。楚王司马玮准备抓捕司马亮、卫瓘等人时,手下干部公孙宏建议说:

当年宣帝废黜曹爽时,请太尉蒋济共乘一辆车行动,就是要增加威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请蒋济共乘一车)。现在大王行非常之事,也应该请一个重量级人物来助阵。司徒王浑素有威名,为三军所信服,可以请他一同乘车,以增强咱的号召力。

司马玮认为有理,就去邀请王浑。王浑是公认的官场老炮儿,人家才不蹚你们的浑水,就撂出一句话,我有病,我要回家睡觉。言罢,六十九岁的王老爷子一道烟跑回家,组织家兵千余人,把宅院防得跟铁桶一样,放出话去,谁特么敢过来招惹老子,老子就跟谁玩儿命!司马玮一看,这老爷子不好对付,只好作罢。等司马玮以矫诏之罪被诛杀之后,王老爷子的病立即好了,开始上班,不过,上下班路上,护卫森严,安保工作那叫一个扎实。不久,司马衷下诏,王浑录尚书事。

《晋书·王浑传》载,王浑为官,一向以能干著称,等到做三公之后,声望日减。公元296年,王浑去世,时年七十五岁。长子王尚早亡,由次子王济继承爵位。

衣赐履说:王浑的次子王济,是司马炎的女婿,也是当时响当当的角色,但他死在老爹王浑之前,因此,继承了王浑爵位的,其实是王济的庶子王卓。王浑任司徒、录尚书事,是在贾南风执政期间。王浑虽然录尚书事,但并不怎么掺和朝政,他两个儿子都已先他而去,确保孙子平平安安长大,延续老王家的香火,才是他的第一要务,至于朝政,谁爱管谁管去,因此,才会有“及居台辅,声望日减”的评价。

第八位,司马泰

司马泰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儿子,司马炎受禅后,司马泰被封为陇西王,拜游击将军。朝廷和地方的工作经验,司马泰都有,公元290年,升任司空,不久,又兼任太子太保。杨骏被诛杀之后,司马泰领杨骏的兵营,加侍中,配兵二千五百人,马五百匹。司马泰固辞,打了个折,兵千人,马百匹。

楚王司马玮被收捕时,司马泰得到消息,打算前往营救。手下干部丁绥劝谏说,明公身为宰相,不可轻动,现在大半夜的,行动太过仓猝,应该先派人查明情况再说。这样,司马泰就没去,也就没惹上麻烦。司马玮被诛杀之后,司马泰录尚书事,升任太尉。公元296年,司空、尚书令、下邳王司马晃去世,司马泰兼任尚书令,后又改封高密王,食邑万户。公元299年,司马泰去世,追赠太傅。

史称,司马泰谦逊沉静,对各种娱乐活动,包括有美女参加的娱乐活动,都没有半点兴趣。虽然身为宰辅,食邑上万,但吃穿用度,就跟寒门出身的干部没啥区别。参加朝会的时候,有不认识他的,见一穿着粗布衣服的老汉也来上朝,都不知道人家是王爷诶。司马泰做事恭谨,谦虚低调,是宗室中的表率。当时,在司马家的数十位王爷中,只有司马泰和下邳王司马晃以克制守节著称。

第九位,司马肜

梁王司马肜,是司马懿的儿子,史称其“清修恭慎,无他才能”,以公子封平乐亭侯。司马炎受禅,封为梁王。

司马肜在地方和朝廷都多有任职,公元290年,任征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领护西戎校尉。公元291年,四月,任征西大将军、都督关西诸军事;九月,任卫将军、录尚书事,这就入朝了。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赵王司马伦升任车骑将军,司马肜再次担任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镇守关中。公元299年,拜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录尚书事。

衣赐履说:朝廷给司马肜的职务是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录尚书事。这个任命含金量很高,大将军总领军事工作,尚书令主行政,领军将军掌握禁军,录尚书事则主管宫廷机要,基本上涵盖了朝廷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司马肜能力超强,那么他立即就可成为朝廷第一人;然而,正是因为司马肜是个挼货,贾南风才专门给他这个任命。

什么意思呢?

公元299年,兼任尚书令的司马泰去世了,赵王司马伦表示想担任尚书令。司马伦是能搞事情的人,因此,张华和裴頠坚决反对,应该是与贾南风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决定召司马肜入朝。

司马肜能力素质相当一般,但他是司马懿的儿子,是司马家在世的王爷中,辈份儿最高的,因此,任用他有两个好处,一是堵司马伦的嘴;二是司马肜不会搞事情,贾南风放心。

《晋书·司马肜传》有一段记载:

司马肜督建威将军周处、振威将军卢播等讨伐氐人叛军齐万年部。司马肜与周处以前有矛盾,不断催促周处进攻,但既不给他提供后勤保障,又指使卢播等人不许救援,导致周处战败身死。朝廷尤之。寻征拜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录尚书事。

我最初看到“朝廷尤之”,继而又升了司马肜的官,感觉莫名其妙。当看到司马伦求尚书令一职时,才恍然大悟。

司马肜任征西大将军时,有一次,开大会,对参军王铨说,我从兄为尚书令(指下邳王司马晃),手握大权,但似乎作不了主,看来他想要独掌大权,很难啊。

王铨说,明公在此尚且不能独掌大权,何况下邳王在朝中呢。

司马肜问,此处有谁不听我的?

王铨说,卢播。

司马肜说,哦,卢播是我的家臣,不要提他。

王铨说,天下官员都是皇上的家臣,岂不是王法没办法实行了吗!

司马肜被王铨怼得有些没面子,说,我在长安,有什么事做得不到位的吗?

说话间,指着用衣服补过的车子围幔,说,我难道还不够清廉吗?

王铨说,朝廷内外都希望您能够举荐贤才,把那些不合格的家伙赶出朝廷,但您身居公辅之位,把用衣服补帷幔这种事来作为自己清廉的证明,并不是长脸的事儿诶。

司马肜面露惭色。

公元302年,司马肜去世,要定谥号,博士陈留等人说:

司马肜位为宰相,责任重大,又是宗室近臣,朝廷上下,都对他仰仗。然而,他在大节方面,无不可夺之志;发生危难时,不能舍生取义;愍怀太子被废黜时,不闻一言之谏;淮南王司马允发难时,不能趁势辅助正义;赵王司马伦篡位时,不能引身离开朝廷。《谥法》上说,“不勤成名曰灵”,司马肜见义不为,不可谓勤,应该谥号为“灵”。

看,司马肜就是这么个货。

衣赐履说:我们用了两回,介绍了贾南风的九人执政班底,主要包括担任录尚书事、中书和侍中的干部,史料所限,肯定会有个别遗漏,比如,有个叫陈准的干部,也是贾南风时期的中书令,可能是裴楷的后任,但记录实在太少,没法儿讲,但总体上看,贾南风通过这个九人班底行使权力,打理朝政,应该说大体上是说得过去的。

贾南风任用的干部,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造返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废掉贾南风本人的能力,这既是她用人的出发点,也是她用人的局限所在。张华寒门出身,声望虽高,但根基不深,党羽不众;两位王爷,司马泰、司马肜,人品在众王爷中是说得过去的,但能力素质则相当有限,特别是司马肜,担任大将军、领军将军,内外军事,都归他管,贾南风政权的安危,理论上,系于司马肜一身。其他六位,贾模去世早;贾谧太年轻,无威重;裴頠有一定识见,也很忠诚,但缺乏政治斗争经验;裴楷见危险就躲,毫无担当;王戎,好听点儿是官场隐士,难听点儿是官场混子;王浑置身事外,没有任何为贾南风而战的动力。

也即是说,他们就是一群过日子的干部。

形成这样的局面,几乎是必然的。因为,皇后主政,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外部叛乱不可怕,怕的是内部谋反。这就得紧紧握住京城,特别是皇宫内的兵权。贾南风不可能直接指挥军队,总得把兵权下放给别人,霸道能干的,不放心;绵软老实的,不中用,两害相权,只能用司马肜这样的挼货,至少,他不会主动谋反。

没有能力造返的执政班底,换个角度看,也没有能力对抗别人的造返,于是乎,天下无事,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旦有事,这些人要么立即反水,要么远远旁观,要么束手无策。

也即是说,贾南风苦心孤诣地为自己作了一个死菊。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6912328397009767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