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史料记载的国家,从奴隶制的夏朝开始,直到现在,中间更迭了很多的朝代。但是几乎每朝每代都设有专门的史官,设立相关的部门,专门记载漫漫历史。
根据这些史官们记载的详细史料,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古代世界发生的事儿。这些史料的记载和保存,给世界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当然,我国历史也存在“空白期”。
炎黄时期人们毫无国家意识
从炎黄时期,一直到现在的新中国,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炎黄子孙们繁衍了一代又一代。从奴隶制的夏朝,再到封建统治的清朝,这段时间的中华大地被史官们记载得清清楚楚。
今天所讲的1500年的“空白期”,指的是炎黄时期到夏朝建立中间的这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中华大地并没有特别稳定、专制的统治,没有国家,只有邦派和部落。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记载这段时间的史书资料相当少,所以这段时间也就相当于“空白期”。
在那个时代,物资匮乏,人丁稀少,各个部落之间甚至没有一种统一的文字。各部落之间经常会因为争夺食物、女性、水源和地盘而发生战斗,部落成员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活下去。
相传,黄帝和炎帝所带领的部落,就常常会与蚩尤带领的部落发生战争,而黄帝和炎帝被誉为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联起手来,将蚩尤打败。
古代文史资料的记载相当重要
通过国内内出土的少数珍贵遗址,专家们对当时社会的形态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当然了,仅仅通过遗址的发掘,是不可能完整推演出当时社会的发展状态的。
因为就算专家发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遗址,因年代太过久远,遗址遭到的破坏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了。专家们在考量遗址的时候,往往还会结合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故事。
没有史料记载的原因不止一种
这寥寥无几的文字,不足以组成话语。所以,文字创造进程还在继续,因没有用以记录历史的载体。没有文字是造成1500年“空白期”的一个很小的原因,再有一个就是生存问题。
生活在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自己活下去。当时人们饿了就摘树上的果子,打猎充饥,渴了就喝河里的水。不会像现在这样人们大规模耕种,然后在秋天去收割粮食。
当然,有些专家已经证实,那个时代的已经有少数部落开始了种植庄稼,畜牧牲畜。这个是一个事实情况,不过那种情况当时相当的少见,很少有人去成规模种植粮食和畜养牲畜。
那个时代的人们尚无国家信念,统治组织都是部落,按照部落来区分部族的势力范围。部落相较于国家来说,职能相差较大。所以,他们并没有设置史官的意识,因此也没有留下记载。
没有留下相关记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没有纸张。夏商周时期,人们会有在龟甲和兽骨上写文字的记录,这些情况是在占卜吉凶时常用。
兽骨和龟甲这些材料的来源,就是通过部落成员齐心合力的捕猎。而捕猎受天气、地形和人力的影响,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会有源源不断的龟甲和兽骨。
材料的紧缺也限制了史料的记载,那个时候,距离汉代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已经出现了纸张,但是那种粗糙的纸张并不适合书写。
尽管那个时代并未被史料所记载,但是那个时候却是先辈们进步最快的时候。正是有了他们的披荆斩棘,正是有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让国家文明被引入华夏大地。
处在空白期的华夏子民进步神速
首先,种植庄稼的技术在“空白期”获得极大的发展。人们学会、普及了庄稼种植的技术,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粮食可以吃,不会再因捕猎困难而轻易饿死。
其次,学会取火,用火也是华夏子孙的一大进步。学会取火,学会用火,那么先辈们吃的食物就可以加热,天气变冷了还可以取暖,进一步保障了先辈们的生存空间。
再有就是养殖业方面的提高了。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学会养殖牲畜,对耕作和人类的进步也是一大贡献。养殖牲畜不仅可以利用畜力,节省人力,而且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蛋白质供应。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那个时代的人们还创造出了文字,统一了语言。可别小看这一点,文字和语言的发明创造和统一,可极大提高沟通效率,也为日后史官们对于史料的记载打下基础。
结语
其实,不只是华夏子孙在远古时期缺少史料记载。放眼世界,不用说史料记载了,在那个时候成气候的部落都没几个,整个世界还处在一片混沌的状态,怎么可能会有史料记载呢!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4919305182170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