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

巍峨的皇宫金碧辉煌,如同一只身披锦绣华衣的猛兽,蹲在北京城的中心地带。

大清王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表情严肃地端坐龙椅之上。龙椅之下是一位金发碧眼的英国人,虽然身为阶下囚,但还是无法挡住其压抑不住的优越感。

“英国在什么地方?”道光问道。

他没有圣祖爷的好学与渊博,压根就没有听说过英国的名字。臣子们从仓库里拿出一张明朝万历年间的地图,英国人用手在欧洲西部圈出一个圆。

大不列颠岛小得如同一只鹌鹑,甚至还比不上大清国的一个省。道光以及他的臣子们傲气渐盛,如此小国,竟敢蚍蜉撼树,真是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道光还不知道自己就像一只井底的青蛙,正在和翱翔过蓝天的飞鸟对话,两者之间必然会出现诸多的误解,而这场误解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走向。

俘虏的回答

此时英国的俘虏和数十年前的马戛尔尼不同,马戛尔尼带着十足的诚意拜访乾隆,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关口,实现两个国家正常的商业贸易。

马戛尔尼随行的箱子里有各种工业制品,还有当时先进的火枪技术。遗憾的是乾隆皇帝以及清朝的臣子们沉浸在所谓的盛世美梦中无法自拔。

他们纠结的点却是,马戛尔尼必须按照清朝的礼节拜见皇帝,即三跪九拜。马戛尔尼为彰显两国之间的平等地位,表示除去单膝跪地,行亲吻礼,其他礼节均不服从。

结果,谈判不欢而散,导致大清朝失去一次和世界交流的可贵机会。

而此时英国的俘虏却是从广州抓来,道光帝正在为自己的虎门销烟窃窃自喜。却不知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到来,中华民族将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浩劫。

他正在居高临下的姿态睥睨着这位俘虏,继续问道:“英国在位的国王是谁?”俘虏答道:“是我们伟大的维多利亚的女王!”

道光眉头一紧,似在寻思什么。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以史为鉴是我们的传统,清朝吸取了前朝经验,尤其不准后宫乱政,不准宦官干政。

放眼二十三史,自《春秋》到《明史》,历来女性掌权的时代不在少数,汉朝有吕后,宋朝有曹太后,然而真正称作皇帝的人物,唯武则天一人而已。

千年长河,才能诞生一位女性帝王。边陲小国就是边陲小国,不知女性之胸襟和抱负,和男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不适合统治一国之政。

思及此处,道光紧锁的眉头慢慢变得舒展,两颊露出满意的笑容。孙子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英国以女性为王,而天朝自己为帝,胜负实在是一目了然。

他接着又问:“英国女王如今年芳几何?”俘虏怀着对女王的无限崇拜,回道:“我女王如今二十三岁。”

二十三岁?这个答案出乎大清君臣的意料,几乎所有人都不自觉发出“咦”的一声,只是朝堂之上,不能失了礼仪,臣子们及时收回口中的声音。

道光帝也没有表现出责怪的情绪,他又问道:“贵国女王多少岁登基?”

使者答道:“十八岁。”

道光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臣子们为迎合帝王,纷纷发出鄙夷的笑声。

十八岁,在大清王朝勉强能够亲政,许多军国大事还需要询问辅国大臣的意见。自己三十岁登基,处理许多政事还拿捏不定,更何况那位二十三岁的女孩。

此刻,他对那个远处西方的英国完全失去任何恐惧之心。他猜测,之所以英国敢于在广州一带横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王年轻,信了谗言,才敢做出这样的举动。

汉朝时期夜郎国国王不也是如此吗?从未出过那个如村庄般大小的国家,却大言不惭地询问大汉使者:“夜郎国与汉朝比,孰大?”

当然,不排除另外一种情况,英国女王天资聪颖,手腕了得,大臣们心悦诚服,于是他继续问道:“女王以二十多岁的年龄管理国家,是否做得到令行禁止?”

俘虏点点头,道光帝那时候还不懂,世界上多出了另外一种体制,其不同于绵延在亚洲土地上的封建帝制,英国人为其取名君主立宪制。

何谓君主立宪?君主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女王也不像中国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道光隐隐然觉得这位女王倒是有些手段,历来兵者为不祥之器。他深知当前的大清王朝表面上看起来虽是一片繁华,国库却是空空如也,实在是经不起战争的消耗。

若是能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实现两个国家之间的和平,倒不失为一个良策。

他又问道:“贵国女王可曾婚配?若是已然结婚,丈夫待她如何?”

他的问话主要是试探,看女王是否已经婚配,但又不能表露得过于明显,因而在后面加了一句多余的问话。

俘虏答道:“女王登基一年后就已婚配,夫妻生活幸福美满。”

道光的心忽然沉了下来,原来他想通过和亲的方式,实现两个国家之间短暂的和平。历史上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

然而,对方已经成婚,这个想法只能付之东流。

自大的后果

道光了解完相关的情况,心中大约有了应对的策略。最坏的结局无非就是两国开战,大清朝举全国之力,去对付一个土地不过聊聊数万里的岛国,如探囊取物。

为表现天朝的风度,他大手一挥,下令放掉俘虏。

错误的证据往往导致错误的结论,道光不知道西方人对大清王朝有一比,好比《一千零一夜》里满地黄金珠宝的国度。

他们做梦都想前往那个满地黄金的过度,英国人也不例外。乾隆时期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在出使失利后,细细考察了清朝的情况。

他曾在随身的日记里清楚地写道:“看似繁荣的背后,是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坐在饭庄的门前,等待着主人抛出的残羹剩菜。”

回国后这些情况,他自然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英国的国王。

那时候的英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变整个世界进程的工业革命,不出数年就会完全完成,恐怕连英国自身也没想到,他们即将拥有另外一个名字“日不落帝国”。

大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得道光的目光根本无法接触英国伦敦的街巷。

二十三岁的维多利亚的女王,以虎门销烟为借口,下令攻打清朝的广州,广州军民奋力抵抗,暂时抵抗过英军猛烈的炮火。

道光才惶惶然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来,锋利的刀剑似乎化为了废铁,精湛的武艺似乎变成了花拳绣腿。

对方的手持可远距离射程的火铳,坚固的船身上安装着威力巨大的火炮。慌忙之下的道光帝,即刻招来八旗精兵,迎战沿着东南沿海北上天津的英国军队。

英国军队不过两万多人,道光调集数倍于对方的军队在天津一带布下防御力量。按照《孙子兵法》里的描述的“以逸待劳”,大清不会输。

只是上天不会同情任何一位弱者,落后了必然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如《三体》里所描述的那样,当地球文明自欺欺人地认为数百年的准备足以消灭三体时,三体不言不语。

直接发出一粒水滴形状的武器,一粒水滴岂能拥有毁灭数万艘战舰的能力?

不可能,蚂蚁的一条腿不可能同时绊倒数千只大象,这是以往的经验总结出的至理名言。

结果却是一粒水滴摧毁了地球数百年的辛勤成果,利用极短的时间,短到地球生命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

就像那些在天津一带严阵以待的大清将士们,他们也即将见证被另外一个高级文明所碾压的场景,那种场面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去形容。

道光听到对方以几乎零死亡的代价,将八旗精兵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发消息时。耳朵中回荡着三个字“不可能”,简直是难以置信。

可是事实胜于雄辩,他必须接受。英国人下一步要攻打的就是北京城,国都乃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一旦为英国人所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他召集群臣,询问意见,有一些嫉妒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大臣趁机站出,说道:“英国发动战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林大人虎门销烟,解铃还须系铃人。”

群臣纷纷附议,道光立刻明白了大家的意思。

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晁错力荐汉景帝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奈何削藩出动了各郡国的利益。

汉朝出现了“七王之乱”,汉景帝自信无法短时间平定叛乱,短时间内又无法召集到足够的军队,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因而只能诛杀晁错,来换取七王暂时性地妥协。

道光深知林则徐乃忠臣,所作的事情完全是忠心为国。但大敌当前,他必须从大局考虑,于是深夜召来林公。

问道:“元抚(林则徐的字,古人对话习惯称呼对方的字),可曾后悔虎门销烟?”

林公一脸正气,直接回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道光听完林公的回答,久久没有说话,忽而眼角渗出两道泪水。

林公知道皇帝的心思,立刻说道:“请陛下以苍生为重,不用考虑臣下一身之荣辱。”

于是道光下令,贬谪林则徐到千里之外的新疆。

屈辱史的开端

英国接到林则徐被贬谪的消息后,仍旧没有退步的意思。虎门销烟不过是借口,他们真实的目的是打开古中国的大门,倾销他们过剩的产品。

双方在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展开谈判,英国索要2100万两白银,清政府允诺。彼时的清政府还没有专业的金融人才,不懂得为何英国人偏爱白银。

若是理解其中关卡,以本国囤积的大量白银为中心,建立一个新型的货币体系,大清王朝或许还有一线续命的生机。

可惜历史不能做出任何虚假的假设,清政府稀里糊涂地献出了白银,自明朝万历年间涌入中华的白银,从1840年开始,便如同泄了闸的洪水一样,流向其他国家。

除却白银之外,英国人还提出割占香港岛的要求,清朝的官员们在听到对方的要求后,第一反应并非言辞激烈地拒绝。

他们的反应跌破了几乎所有人的眼镜,他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反问英国人:“香港岛在什么地方?”

英国不解,如此重要的岛屿,大清的官员们竟然闻所未闻。从这个时刻我们可以品味出深深的悲哀。

当海防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防御力量时,大清的官员们仍旧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谄媚君主以求升官发财的氛围中,这样的朝代焉有不败之理呢?

诧异的英国人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指出了香港岛的位置,大清的官员们瞧着如米粒般大小的香港,内心掠过一阵鄙夷的笑声,但没有表现在脸上。

他们一致认为,此等小事不必麻烦皇帝,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何惜吝啬一座小小的岛屿?他们开开心心地在条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为皇帝带回了渴慕已久的和平。

皇帝夸耀官员们能力出众,为国分忧,乃国家的股肱之臣。大臣们也纷纷跪拜,迎合道:“此乃陛下天威鸿福所至,我等不过是仰仗陛下天威,才立下此等功劳。”

他们还不知道,《南京条约》才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等待中华民族的将是一场绵延百年的噩梦。

在这场几乎没有看不到尽头的噩梦里,圆明园变成一片瓦砾场;台湾岛被日本割占;谭嗣同舍身成仁……

而一切的源头似乎就是来自于大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如果道光在和俘虏交流以后,能清楚认识到大清的不足,愿意派遣使者到西方学习先进的文明。

西方的机器在古中国提前轰隆作响,学子们愿意到西方去学习经学以外的知识,或许近代的中国将会是尽另外一幅画面,而不至于成为一部让每一个国人不忍卒读的篇章。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48707789370606114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