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怎样完美错过大航海时代的

大航海时代,是指在15世纪~17世纪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

大航海时代始于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伊莎贝拉一世女王的赞助下,率领舰队远航,宣告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伊莎贝拉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干非凡的君主,她与丈夫斐迪南二世一道,齐心协力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奠定了西班牙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

1492年,正是中国明朝孝宗皇帝的弘治五年。明孝宗政声不错,在王恕、刘大夏等名臣辅佐下实现了弘治中兴,其后世声望在明朝皇帝中仅次于太祖朱元璋与成祖朱棣。就在哥伦布出发驶向遥远的新世界时,明孝宗的重臣刘大夏,一把大火将郑和十几年的航海资料化为灰烬,彻底断绝了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希望。

将下西洋与大航海相比,不仅能够说明中华民族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胆识成为海洋民族,还能看出来,在那个时代中国有着碾压级别的实力。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相比哥伦布早了近一个世纪。郑和下西洋共7次,舰队规模均有近三万人,船只200艘;哥伦布远航四次,舰队规模最大时不过1500人,船17艘,第一次甚至只有87人,船只3艘。中国拥有这样的智慧、胆识和实力优势,但却将大航海时代的光荣拱手让人,这不是很奇怪吗?或许从远航的目的不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大航海的最初目的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为了避开奥斯曼、威尼斯等国家对贸易的垄断,葡萄牙与西班牙等国希望开辟新航线,能够直接与富饶的东方进行贸易;而下西洋的目的则是瓦解蒙古势力,建立以大明为天朝上国的朝贡体系。

大航海不仅发现了新大陆,也帮助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最早的全球殖民帝国。在残酷的奴隶制下,殖民地为宗主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贵金属与香料、毛皮、象牙、蔗糖等贵重商品,宗主国很快实力大增,富强起来。

下西洋则宣扬国威,展示实力,让南洋诸国与非洲国家看到了大明朝的雄厚实力、赫赫武功。这些国家纷纷归附,加入朝贡体系,用臣服换取丰厚的赏赐。朝贡体系之下,小国表忠心,大明赏银子。朱棣大肆赏赐朝贡的邦国,耗费白银达600万两,以至于引发了财政危机。这就是刘大夏为什么要烧毁郑和的航海资料与造船图纸,因为下西洋的买卖亏到了家,刘大夏实在不忍黎民百姓再承受这个重担。

由此可见,智慧、胆识还有实力,对国家未来可能并不是很重要的。在儒家天下万国、四方来贺的政治伦理指导下,下西洋既不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也不能开拓中国的疆域,它仅仅是一场代价昂贵的宣传秀。相比郑和的舰队,哥伦布的舰队就像叫花子一样。在第一次远航中,哥伦布带着3艘船,87个叫花子一样的水手,就抵达了美洲新大陆的巴哈尔群岛,并分出几十个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这种出于渴望财富的冒险精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郑和的舰队,那么强大的力量,因为错误的目的最终湮灭于历史长河;哥伦布的舰队那么弱小,但是却因为一个正确的目的改写了整个人类的历史。由此可见一种文化,不管其是否历史悠久,道德高尚、灿烂辉煌,如果违背历史潮流,只能深深伤害民族的未来。

1588年荷兰与英国联手击败西班牙舰队,成为新的海洋霸主,当年全球贸易的二万艘货船,荷兰拥有一万六千艘;彼时的中国处于万历皇帝的统治之下,由于倭寇横行,万历皇帝最终决定恢复海禁政策,禁止民间海上贸易。此时的大明,由于选择错误的历史方向,不仅下西洋搞不得了,还要向后再退一步。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开始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

1654年,英国击败荷兰,荷兰被迫与英国缔结和约,同意支付巨额赔款,承认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大英帝国正式驶入启动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快车道;在这一年,北京紫禁城的景仁宫中诞下一位皇子,他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这个人将在14年后实行海禁对抗台湾郑氏集团,强迫沿海三十里的居民内迁,片板不得入水,后来又从三十里增加到后来的二三百里,使得整个中国东南沿海成为了一个无人区,造成无数人间惨剧。而此时大航海时代已经走进尾声,世界即将进入工业社会了。

大航海是重商主义民族掀起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对于被征服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而言,大航海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征服者则从此攀上世界民族之巅,成为历史舞台新的主角。如果不是中国完美错过,哪有这些国家的机会呢!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8947466141139468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