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信心满满:建文帝最后一个端午节是怎样度过的?

建文四年(1402年)5月初5,正午,端午节。南京皇宫之中,建文帝虽然在多事之秋,依然请几个“重臣”一边办公一边吃粽子。

他们分别是翰林院侍讲大儒方孝孺,兵部尚书齐泰、翰林学士黄子澄三人。“燕庶人”朱棣虽然已造反与朝廷开战四年,但建文并不是太担心,因为就在前几天朝廷还取得两次重大胜利。

【明史】记载:“夏四月丁卯,何福、平安败燕兵于小河,斩其将陈文。甲戌,徐辉祖等败燕兵于齐眉山,斩其将李斌,燕兵惧,谋北归。”这段话我简单译成白话文:“1402年,夏四月十五日,何福、平安在小河大败燕军,斩杀了大将陈文。二十二日,徐辉祖等在齐眉山又打败燕军,斩杀了李斌,燕兵害怕,就嚷嚷说要北归撤军。”

此时建文的老师黄子澄说到:“陛下,此时全国的形势还是利于朝廷的,燕逆朱棣造反四年虽攻城掠地,但与朝廷反复争夺下,最终也只控制着北平、保定等仅有的几地。以一隅之地对抗朝廷迟早是被拖死的。”

听到老师说这些,25岁的年轻皇帝轻松了不少,那张苍白的脸上瞬间有了一些红润。是啊!开战三年来,朝廷屡次调兵遣将但始终无法消灭燕贼。表哥李景隆原本是他最看好的人,可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几仗下来反而损失了很多战将和几十万兵马。想到这里建文的眉头不禁又皱了起来。手里吃着的粽子不禁停了下来。

这时第一大儒、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孺赶紧说:“陛下,燕贼现在已被朝廷平安、盛雍大军围住。即使侥幸突出重围,想奔袭南京还有长江之险呢!再说南京城坚固无比,守军还有20万,粮食足可以撑一年。到时勤王之师到来,朝廷整好来个内外夹击,势必大破燕贼!”方大人越说越激动,官帽歪在一边也浑然不觉。

建文帝听完这些不觉得浑身一震,瞬时感觉精力无限。转身冲着贴身太监说:告诉御膳房做几样小菜,我要请几位爱卿端午节一起用膳。

三人赶紧跪下磕头以谢皇帝隆恩。

这时站在最外边久未说话的兵部尚书齐泰也开口了:陛下,黄、方两位大人已经说了不少金玉良言,微臣也得做些实事来为陛下分忧。微臣明天就计划动身去南直隶等地募兵,杭州知府禀报已召集勤王之师2万人。臣预计一个月至少募集20万大军来勤王。

建文其实对这三位重臣之中,最信任的是伴读老师黄子澄,其次是天下第一大儒方孝儒,最后才是这位兵部尚书齐泰大人。

齐泰者,进士出身,历任兵部、吏部主事,后来因为记忆力好,能迅速说出各地将领姓名和地形地貌深得太祖朱元璋喜爱,不久被提为兵部尚书。此君一不会打仗,二不是从兵部一路熬上去的,那样至少也是“没吃过至少也见过”的主儿,而齐泰则属于既没吃过也没见过的主儿。

在剿灭燕贼的三年中,这位兵部尚书出的主意虽不少,但似乎总是效果不大。而齐泰也是一肚子委屈,大臣们的建议建文帝总是自作主张,命令也经常改来改去。比如,明明有好几次可以射死朱棣。而建文却偏偏下令任何人不能杀朱棣,只能活捉,不然皇帝会背上“弑叔”的千古骂名!

听到齐泰一个月能募兵20万,建文更加放心了。这时候,御膳也上来了,君臣几位各怀心事地喝了起来。

仅仅一个月之后,朱棣就招降守军轻松渡过天堑长江,旋即攻入南京城下。金川门守将李景隆竟然第一个迫不及待地开城投降了。

宫中一场大火之后,建文帝不知所踪,头失踪之前还大声说:景隆负我,朕待他不薄啊…。而几位大人则都以身殉职了。

建文的失败最大的根源是动刀兵的时候用错了几个书呆子,结果被朱棣直捣黄龙。但不能否认,若果在和平时期方孝孺等人都是济世之能臣。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7493688997167655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