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刚刚高中举人结果就发疯,看来命中是无福消受。”

“能够坚持考了二十多年,也真是难为他了。”

广州白庙村热闹非凡,一个蓬头垢面的读书人魂不守舍地走在大街上,身后跟着一群围观的人,人群里面也传出窃窃私语

这正是我们中学课文《范进中举》中刻画最为生动的一幕,范进这个形象也被人反复批判了上百年,我们初学课文时往往也有些鄙夷范进中举之后的反应,认为他有些小题大做。

但是要知道《范进中举》只是节选《儒林外史》中一小段,作者在后文中也交代了范进中举后的生活,只不过阅者寥寥,但是看过绝对让人大呼惊讶。

如果说范进原本是乡民口中的笑话,那么之后就是能够进范氏祠堂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范进之后又怎样了呢,他又是如何翻的身?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儒林外史)

一、省级高官范进

这一日周司业家门房收到一个拜帖,上面也没有什么称呼,单单“范进”二字。

门房困惑的呈递进去,没有想到周司业立刻要求把这个范进请进家门,要知道司业相当于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多少人想见还见不到,为何这个范进会让周司业如此热情?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司业办公地北京国子监)

范进见到周司业之后立马跪倒在地,口中称呼周司业为恩师,不住地对周司业表示感谢。

周司业立马扶起范进,之后略带疑惑地询问范进,说自己看过广州乡试榜单,知道范进中了举人。

按常理来说早该进京参加会试,怎么会拖了数年时间。

范进就把母亲去世自己丁忧的情况如实相告,周司业听了之后也是唏嘘不已。

之后周司业勉励范进,称自己当年就看出来范进的文采非同寻常。

如今果然高中,并且周司业表示自己平时都在当朝权贵面前提起范进,让范进此次专心学术即可,也不要像他人一样四处拜访,如果盘缠不够自己还能够帮助一些。

范进听了之后十分感动,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忘了老师您对我的栽培。”

会试结束之后范进果然考中了进士,之后被任命为了山东学道,统管全省的教育事务,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进士及第)

这就是范进中举之后的人生,他已经成为一名统管一省教育的高官,在中国古代如此重视科举的氛围中。

这无疑是一个让人眼红的好位置。

而范进的发迹与周司业密不可分,不过那时候的周司业还不是司业,而是广东周学道。

二、落魄的读书人

十二月的广州虽略有回暖,但依然有着刺骨的寒风,对于广东众多童生来说这一月他们就要参加决定他们人生命运的院试,而决定他们命运的人就是新上任的广东学道周进。

(古代乡试图)

周学道新官上任也是想干一番实事,决心这次考生试卷自己都要一个个细细过目,不能埋没一个人才,这时候一个身着麻布衣服被冻得瑟瑟发抖的白发童生吸引了周学道的注意,经过查阅童生册周学道知道这个人名叫范进。

周学道有些好奇地问范进,童生册上面写你才不惑之年,怎么会满头白发,范进此时老实交代自己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

此时距离自己第一次获得童生身份,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周学道好奇考了这么多次怎么都没有考上秀才?范进颇为无奈地说之前考官都认为自己文字荒谬,所以一直不曾录取。

一番问答下来周学道对范进颇有兴趣,他拿过范进的试卷细细翻阅,初看心中不免恼火“这写得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考不上也是应该。”

但是过了一会还没有人再来交卷,闲得无聊的周学道再次看了一遍范进的试卷,这次是越读越有感觉,周学道认为范进是个人才,之前那些不让范进中秀才的学政都是有眼无珠。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古代试卷)

于是周学道把范进的卷子判为了第一名,之后还叫来了范进好好勉励一番,对他说“本学道看你文字已经到了一定火候,你这次考中秀才之后肯定一路畅通无阻,我就在京城等待你的好消息了。”

范进考中秀才回家之后他家里人都感到十分的开心。

他的岳父胡屠夫也难得提着一副猪大肠和一瓶酒进了范进家的院子,酒过三巡之后胡屠夫教育起来了范进,告诉他你以后也是秀才了,但是在我们这些有脸面的长辈面前是万万不能装大,而那些平头百姓能不说话就不要说话了,丢你范进的人不要紧,丢我的脸那就不太好了。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胡屠夫找范进喝酒)

之后胡屠夫还让范进母亲和自己女儿一同上桌吃饭,也是不由得感慨,说自己女儿嫁到范家之后,恐怕油水都没有吃过几次。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范进还想着去参加乡试,毕竟这也是自己几十年来的第一遭。

但是外出考试需要盘缠,而他家境贫寒哪还有这些钱,于是范进去找胡屠夫求些盘缠,想着胡屠夫上次还说了自己不少好话,应该能够顺利。

但是没有想到胡屠夫把范进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说范进想考乡试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胡屠夫斥责范进)

胡屠夫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范进能够考中秀才不是真才实学,而是主考官看他年老,最后送了他一个秀才。

范进只能悻悻而归,但是又想到周学道对自己鼓励,决定这个乡试自己还是要参加。

等到考完试回家之后范进才知道自己母亲和妻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范进偷偷参加考试的行为被胡屠夫知道后又免不得一顿斥骂。

三、捷报传来

时间一晃数日过去,到了放榜那天范进家已经是断了口粮,范母实在是饿得受不了了,对儿子说我还有一只用来下蛋的母鸡,你拿到集市上去换几斤小米吧,我已经饿得两眼发黑了。

范进前脚出门没有多久,范母突然听到自己家屋外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而且人声嘈杂,很快声音就来到了自家破旧小院里面,范家平时穷的连胡屠夫都不乐意踏足,范母哪里见过这么多人,害怕的躲在屋里面瑟瑟发抖不敢出门。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晚清民间破旧房屋)

外面人高喊“快请范老爷出来吧,他高中了!”

老太太听了几遍似乎是在说自己的儿子范进,而且是一件大喜事,这才敢露面与人交谈,她用略带颤抖地声音说“大家先在这坐着,我儿子刚出门,过一会就回来了。”

看到后面来报喜的人越来越多,小院子都挤得满满当当,老太太无奈只能央求一个邻居去集市上面找自己儿子范进回家。这个邻居飞奔赶到集市,看到范进正抱着一个老母鸡东张西望等人来买。

邻居急忙高声呼喊“范相公快点回家吧,你高中了!”

二十多年的考试生涯,类似的话范进听过无数遍,但是每次都是欺骗,范进只当邻居这次依然是拿自己寻开心,他默不作声低头就走。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来人通知范进)

看到范进这个反应可急坏了邻居,他一把夺过范进手中的老母鸡,拉着他就往家里面赶。

范进临近家门看到自家简陋的小院已经是满满当当一院子人,等进到屋内看到报喜的帖子已经高高悬挂了起来,上面写着自己在这次乡试中名列第七,范进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已经是举人了吗?

一瞬间范进脑子里瞬间没了记忆,他再次醒来时候发现自己坐在庙门口,周边围着一群人,经过众人七嘴八舌地描述,范进这才知道自己刚刚欢喜失了神。

后来是有人出主意让自己平时素来害怕的岳父打了自己一巴掌,才让自己回过神来。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胡屠夫打醒范进)

这时候范进也看到了从人群里跻身上前的岳父胡屠夫,范进想到平日岳父看不起自己时候的责骂,吓得脖子一缩。

结果没有想到胡屠夫上前毕恭毕敬地开口叫了范进一声“贤婿老爷”,之后范屠夫又给自己开脱,说自己打范进是范母的要求,不然自己哪敢打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呢?

这时候周围人打趣道:“胡屠夫,今天你这手摸了举人老爷的脸,明天可不能动手杀猪了。”胡屠夫回道“明日不杀猪?我这辈子都不用杀猪了,有这女婿后半辈子还担心什么吃喝?我给你们说我早就看出来我女婿不是一般人……”

范进回到家中拜见过母亲不多时,外面就有人高喊“张老爷来拜新中举的范老爷。”

这个张老爷可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乡绅,听到张老爷来了原本聚在范家的邻居们都四散了,胡屠夫也躲到女儿屋里面不敢出来。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范进中举后众人簇拥)

张老爷进了范家院子,先是客套了两句,然后跟范进攀起来了交情。

张老爷告诉范进自己自己才知道范进当年跟着读书的老师居然是张老爷先祖父的学生,这样算起来范进跟他也算是世交兄弟,只不过之前种种原因也没能来拜会一下范进。

攀完交情张老爷送给了范进50两银子作为贺礼,并且看了看范家破旧院子说到自己那里还有一间空房子,也交给范进了。

范进免不了推辞一下,推辞着张老爷也急了说“你我这就算是有多年情谊世交,就好像至亲骨肉,你这样是不是太见外了。”范进听他这么说也只能收下。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豪华院子)

而这对范进来说也只是生活大变的一个开始,之后有人送给范进田产,有人送给范进商铺,还有一些穷苦人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就自己投奔到范家门下当奴仆,也不求什么大富贵,只求有个相对安宁环境。

一场考试就让胡屠夫态度巨变,,就以前可能正眼都不会看他的张老爷也开始攀起来了世交,无数人争着巴结范进,中举在中国封建王朝究竟意味着什么?

四、举人的威力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它让无数寒门学子有了晋升的希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成为了历史,但是这条道路也是充满艰辛与坎坷,看过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举人究竟有多么不容易。

首先最简单的就是范进当了二十多年的童生,根据明清时候的科举制度,通过了县试和府试的人就能够被童生,也就由机会去参加院试也就是考取秀才的功名。

清朝200多年的历史童生数量也差不多200多万,一年一万多人。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古代科举阅卷)

童生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区别,最多也就是比老百姓多认几个字,所以范进当童生当了二十多年也被他的岳父歧视了二十多年。

而秀才的话则是一年考一次,根据清朝历史,整个清代秀才也才40多万人,与200多万童生的基数来说仅有不到20%的录取率,《儒林外史》中记载,范进参加的广东省院试一年才不过20个秀才名额,其他地方可能更少。

而考上秀才之后也就相应地获得了一些特权,比如可以穿戴方巾,并且秀才也机会成为当地乡绅群体。

所以当范进考中秀才之后胡屠夫就说他以后要结交自己这些有身份的人,不要再去理会平头百姓了,但是秀才想要有官做那是不可能的。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秀才所带方巾)

要想在古代为官那就必须参加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通过的人才能够叫做举人,很多地方县令都是举人的身份,所以考中举人可以说是“鲤鱼跃龙门”。

而清朝登记在册的举人才不过15万人,一年全国才有不足600人,分到各地那更是少之又少。

一个地方很有可能十几年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举人,而且乡试是在省城举行,来回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次没考上只能再等三年,对一些家境贫寒人来说人生可能只有一次机会了。

如此低的录取率举人也有了不一样的特权,除了能够当官外,举人还有一定的赋税减免额度,所以古代不少人都把自己名头的土地挂在举人名下,如果朝廷收十分利,挂在举人名下给举人五分也是省了不少,而举人也因此衣食无忧。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中举人后周围人毕恭毕敬)

所以古代就有一种“富举人”的说法,范进高中之后不少人都来送礼,这些人心理想得是如果这时候不巴结,那么范进之后再高中那就不是自己能够接触到的了,比如范进后来担任了山东学道,这时候想送礼恐怕范府大门都进不去。

除了金钱报酬外,更为重要的还是社会地位的提高,中举之后即便当地县令也要卖几分面子。据《儒林外史》所写,范进一家搬进新房子之后,范母原本以为他们不过是租住别人的房子,过段时间就还回去了,结果下人说这都是范老爷的,老太太一激动直接一命呜呼了。

范母去世之后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过来吊唁,一时之间车水马龙,范进听了算命先生的建议决定请几个和尚来祭奠一下母亲的亡魂,结果请来的和尚被人做局送进了衙门里面,一时半会难以脱身,被抓之前这个和尚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托人给范进带了个信。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发疯,被嘲笑至今,却没人关注他有多厉害

(流传下来的清代和尚图)

知道自己请的大和尚被押进县衙之后范进也是焦急万分,祭奠的日子可万万拖不得,于是范进写了个帖子请人呈给了县令。

知县看过之后立刻把和尚给放了,至于一同抓进来的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从这个小细节能够看出范进的地位真的是不同以往了。

我们在讽刺范进中举后疯癫行为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对于范进本人来说中举前后的生活称得上是云泥之别。

二十多年的压抑生活在一朝之间得到释放,换做任何一人都可能接受不了。

这种范进中举后个人行为的癫狂,以及周围人态度的巨大反差是《儒林外史》作者对科举制“吃人”的批判。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中举真的就是鲤鱼跃龙门。

从范进的人生中我们也能学到一二,除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之外,那个发现被埋没人才的“周学道”在成功的道路上可能更加重要。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716616575084185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