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叫到身边,举国托付,甚至说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诸葛亮听后泪流满面,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以死相报。

有人说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然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却不这么认为,他称“刘备托孤”为“古今之盛轨”。

君臣相知一场,刘备深知诸葛亮的缺点,所以再三嘱咐诸葛亮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马谡到底做错了什么,能让刘备觉得他不堪大用呢?

刘备曾对马谡寄予厚望

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马谡,字幼常,出身荆州士族,兄弟五人,皆有才名。马家五兄弟,是按照伯、仲、叔、季、幼的顺序排列的。马谡排行最小,故称幼常,四位哥哥分别是马伯常、马仲常、马叔常、马季常。

由于某些原因,马谡的大哥二哥三哥都未能出仕,四哥马良(字季常)是诸葛亮的好友,经常称诸葛亮为“兄长”。民间谚语曰“马家五常,白眉最良”,很显然,马家虽然都才气过人,但最有才华的还是马良。

刘琦病死后,刘备自任荆州牧,并在诸葛亮的推荐下征召马良为从事。马良做事稳健可靠,外交能力出色,曾辅助关羽守卫荆州。刘备占领西川后,身边缺少人才,马良被从荆州调来担任左将军掾,成为刘备的实际助手。

夷陵之战时,马良被刘备派去招纳安抚五溪蛮各部,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五溪蛮首领接受了朝廷的封号,并出兵策应,然而刘备败得太快,根本没等到蛮兵的支援,马良也在混战中丧生,年仅36岁。

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图:马良

马谡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川,刘备为了历练他,曾让他担任绵竹令、成都令等职。

两兄弟都曾担任刘备的幕僚,刘备也都对2人予以重任。从这里我们看出,马谡还没表现出反常,或者说还没什么黑点让刘备说出“不堪大用”的话来。成都令相当于首都市长,更能说明刘备对马谡的重视程度。

所以说,刘备也曾对马谡寄予厚望。那为什么刘备后来对马谡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反而说他不堪大用了呢?

刘备为何说马谡不堪大用

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转折点在一件事儿上。

公元222年,刘备夷陵大败后,退到白帝城。得知刘备兵败病重的消息,曾经归顺的少数民族地区蠢蠢欲动,在这种危险的时候,马谡被任命为越嶲太守,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马谡其实并不笨,但关键是他的聪明总是用在小地方。成都令是个肥差,他不愿放弃,相对的,越嶲太守虽然职位上比较高,但却有很大的风险,毕竟属于偏远地区,还随时会面对蛮王的叛变。于是马谡磨磨唧唧不肯上任。

刘备虽然在病床上,但是心里并不糊涂。马谡你小子,平时说得很漂亮,国家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怂了。

和办事可靠的马良相比,马谡这个弟弟确实是有点不太靠谱。

刘备死后,越嶲果然发生了叛乱,越嶲的蛮王高定杀死了越嶲太守。诸葛亮在稳定了成都的局势后,出兵平叛南中,此时身为参军的马谡,因为“怂”,压根就没去。

资治通鉴:汉诸葛亮率众讨雍闿等,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

这就很尴尬了,马谡献了“攻心计”,但是人又没去,人虽然没去,但是至少送行了,说他没功也不行。

从这里,我们可以断定,马谡就是如刘备所说“言过其实”的人,嘴上说一套,但让他落实的时候,他却落实不了。漂亮话谁都会说,关键做起来难。“攻心计”是属于难度系数极高的计,恐怕也就诸葛亮这样的人能落实好了,换第二个人都难。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谡丑陋的嘴脸彻底暴露出来了。他上不听领导诸葛亮的部署,下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街亭丢失,如果诸葛亮撤退晚一点,蜀汉军队就可能全军覆没。

如马谡战死沙场,还有人敬他是条汉子,没丢马家人的脸,再不行他负荆请罪,诸葛亮念及旧情也未必杀他,关键是他丢了街亭还畏罪潜逃藏起来了,为此还连累了向朗。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三国志向朗传》

这种人,诸葛亮不杀他杀谁?

事实证明,刘备戎马半生,几经沉浮,看人还是比较准的。诸葛亮是一介书生,人生阅历远没有刘备那么丰富,接触的人也不够多,看人方面还是要稍逊一筹的。

马谡这种人,刘备早就定了调子,不可大用,但并不是说不可用,所以,最适合他的职位,就是当个幕僚,磨磨嘴皮子,诸葛亮让他领兵打仗,确实是用人失误。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2561201061823015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