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了,然而,明朝的朱家宗室,在南京还有人,还有兵马,于是,他们在南京重建了明朝,史称“南明”,南明的第二任皇帝,叫做隆武帝,本名叫朱聿键。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南明第二任皇帝,隆武帝,朱聿键

清兵入关之后,当然不会放过南明,所以,清兵和南明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可是清兵实在太能打,南明招架很吃力,所以在1645年冬,南明写了一封信给日本,求日本出兵相救。

南明为何向日本求救?因为南明心里很清楚:日本人很能打,在那个亡国的危急时刻,环顾四周,日本军队可能是南明唯一能指望的劲旅。

想当年明朝和日军在朝鲜,一打就是六年(万历朝鲜之役,1592-1598),虽然明朝打赢了,但也是惨胜,日本的火枪、铠甲、倭刀,给明朝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南明指望日本。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幕府时代日本军队形象

是的,亡国之际的明朝,曾经向日本求救。这件往事鲜为人知,非常有趣。

那么,日本是怎样回应南明的呢?

今天,你简单讲讲这段有趣的往事。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彪悍的清兵

公元1645年冬,明朝(南明)水师总督周鹤芝(又名崔芝)给日本幕府写了两封信,由部将林皋带去日本,交给日本幕府当局,第一封信的原文是这样的:

“大明国钦命水师总督便宜行事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谨奏,为冒请坚甲,以助恢复事:芝承王命,总领水师,招讨浙直,以复南北二京。现驻浙江舟山,日出崇明县金山卫与虏相持,恨兵寡械乏,未奏全捷,窃慕日本大国,威望隆赫,笼盖诸邦,敬修奏本,请兵三千,以联唇齿之谊,以报君父之仇,伏仰德威,发兵相助。虏之长技,以箭为先,芝军因乏坚甲,战辄受伤。因思日国之甲,天下共羡,以御弓矢,如金如石。伏恳俞允,准芝平价贸易甲二百领,一同大国精兵,前来赴战,倘得成功,皆荷大德统容,竭诚厚报。事关激切,一并专差参将林皋捧齐谨奏闻。自为字起至齐字止共许一百八十九字,纸全张。隆武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总督水师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幕府时代日军形象

为你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大明水师提督周鹤芝向日本幕府将军殿下谨奏。

事宜:我国冒昧向贵国日本,借用铠甲,帮助我大军打清兵,恢复大明江山。

我周鹤芝奉大明皇帝的命令,统领大明水师,在浙江和江苏一带,抵抗清兵,以图光复南京、北京。

目前,我大军驻扎在浙江舟山,前不久我军在崇明县、金山卫等地,和清兵打仗,只是很可惜,我军官兵人数少,而且武器缺乏,没打赢。

我听说贵国日本,身为大国,威名远播,四周国家都敬仰你们,所以,我特意写了这封信,求贵国借我三千名日本官兵,帮助我军打清兵,我们大明和日本是朋友,唇亡齿寒,借兵给我助战,打清兵,报我国仇家恨。

我央求贵国日本,发挥大国的威力,出兵帮助我们大明。

清兵最厉害的,是弓箭,我军因为缺乏坚固的铠甲,挡不住清兵的弓箭,所以,每次和清兵打仗,我军都伤亡惨重。

我听说,贵国日本的铠甲,质量最好,坚硬得像金属和石头一般,可以抵挡弓箭,因此,我周鹤芝恳请贵国批准,以市场价,卖给我们日本铠甲200副,连同贵国日本精兵一起送来,和我大明军队,联手打清兵,成功之后,都归贵国日本的功劳,我国必有厚报。

事关重大,而且紧急,所以,我派了我的部将林皋,带着这封信,去见殿下您,全信一共189字,请殿下您数一下字数,以防有人篡改信件、歪曲我的原意。

大明水师总督 周鹤芝

(南明)隆武元年十一月十一日”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明朝部队形象

还有第二封信。

周鹤芝的第二封信,原文是这样的:

“大明国亲命总督水师提督便宜行事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泣血稽首。窃为国仇不共天地,邻谊可聊唇齿。敬竭以讨之。诚以图恹复之举事。窃惟东西南北门之界限明。治乱兴衰元会之循环。递变四维尽撤,国乃灭亡。五伦未毁,运必卫兴我。大明一统开基,递传三百馀纪。列后延祚,相承一十六君。主圣臣忠,父慈子孝。教睦之风久播于来亨来王之国。仁让之声奚止于我疆我土之封。去岁甲申,敷奇阳九。逆闯披猖天,催地缺。蠢尔鞑虏,未几恣毒膻。污我陵庙,侵凌我境土,戕害我生灵,迁移我重器。天怒人怨,恶贯罪盈。今我皇上神明,天纵乘龙。御极改元。隆武应运中兴。亲率六师以荡妖孽。命芝于肃虏将军爵下。任芝以水师先锋都督。芝荷重寄,誓不俱生。吊伐大举,不禁呼援邻邦。环按朝贡之诸列辟。有心者无力,有力者无饷,有饷者无舟械。恭唯日本大国,人皆尚义。人皆有勇,人皆训练弓马,人皆惯习舟楫。地邻佛国,王识天时。我明人泉货贸通,非止一日敬爱,相将不远千里。芝葵心是抱,苌血在胸。欲尽主辱臣死之忱,难忘泣血枕才之举。时修奏楮,驰诸殿下,聊效七日之哭。乞借三千之师。优祈迅波难威。刻征健部,舳舻渡江。载仁风之披,拂旌旗映日,展义气之宜扬。一战而复金陵。再战而复燕都。一战而复金陵使叨半臂,二战而复燕都并籍全功。舟械粮草暨仰携来。报德酬勳,应从厚往。从此普天血气共推日国断鳌補天之手而甲华君永缔日国山河带砺之盟。沥血批衷,翘望明筌。芝不胜激切痛籲之至。为此具本专畚将林皋捧齐本具奏。自为字起至齐字止共计四百八十七字,纸全张右。谨奏闻。隆武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总督水师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

为你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大明国水师总督周鹤芝,泣血向日本国跪拜相告:

我们和清兵,有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但是,我们大明国和贵国日本,是友好国家,唇亡齿寒,清兵倘若干掉我们大明,可能会危及贵国日本,所以,我们应当竭尽全力,抵抗清兵。所以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和贵国日本商讨恢复大明江山的事。

虽然说,天下治乱兴衰,不断循环,这是规律。一个国家不讲礼义廉耻,必然亡国。但是,一个国家只要还讲求忠、孝、悌、忍、善,那么,国运迟早会重新兴盛。

我们大明国自从建国以来,将近三百年,皇帝传了十六代,我们大明皇帝圣明,文武百官忠诚,父慈子孝,国家的教养和风范,远播天下,仁慈谦让的名声,传遍了世界。

然而去年,国运不佳,李自成穷兵黩武,又蠢又凶的清兵不久之后入了关,铁蹄踏破中原大地,清兵毁坏我大明的陵庙,侵占我大明的国土,残害我大明的生灵,抢夺我大明的国宝,天怒人怨,清兵的罪,罄竹难书。

如今,我们大明的隆武皇帝圣明,上天命他执掌大权,现在国家有中兴的希望。皇上亲自率领大明军队,扫荡清兵,他命我周鹤芝任职肃虏大将军麾下,担任“大明水师总督”,我周鹤芝受命,身负大明重任,发誓和清兵不共戴天。

然而,打清兵毕竟是大事,我们不得不求助于邻国,可是,我们环顾四周,向我大明朝贡的那些国家,有心帮助我们的,没有实力,有实力的,又缺乏费用,不缺费用的,则缺兵船、缺武器,值得尊崇的,只有日本这个大国,日本人普遍仗义,勇敢善战,普遍会骑马射箭,普遍能行船打水战。

贵国日本和佛国相邻,贵国的天皇通晓世界大势,我们大明的泉州,和贵国日本贸易来往,历史悠久,我们对日本的崇敬,由来已久,彼此有难,出手相助,千山万水都不是问题。

我周鹤芝对日本的敬仰之心,就像向日葵向往太阳一样,我满腔都是杀清兵的热血,我本想一死殉国了之,以报国恩,但是考虑到大明江山需要我恢复,又不敢死,所以,我写了这封信,派人快速送给贵国幕府将军殿下,在我大明危难之际,向殿下您求借三千名日本官兵。

希望幕府将军殿下,仗义出师,迅速派出大军,渡海而来,贵国的战船,旗帜威武,浩浩荡荡,义薄云天,如日月生辉。

只要我们中日联军,并肩作战,第一战就能光复南京,第二战就能光复北京,打下南京之后,记日本一半功劳,打下北京之后,全部功劳都归日本。

然而,我们大明并没有钱,没有武器,所以,贵国日本倘若出兵相助,需要贵国自己掏钱,你们需要准备粮草和武器,一旦我大明江山光复,必重重有赏。从那以后,我们大明和贵国日本,必结成兄弟之国,海誓山盟。

我周鹤芝泣血写完这封信,希望幕府将军殿下,做出圣明的决断,我不胜感激。

为此,我特意派了林皋,专程捧着这封书信,送给殿下过目,全信一共487字,从右往左书写,请幕府将军殿下清点一下字数,以防有人篡改文字、扭曲我的原意。

大明水师总督 周鹤芝

(南明)隆武元年十一月十一日”

好,两封信都写好了之后,周鹤芝指派部下林皋,拿着两封信,乘船到长崎,由于当时日本闭关锁国,林皋作为大明子民,到了长崎,被禁止进入日本内地,所以,林皋把这两封信,交给了谁呢?交给了“长崎奉行所”(长崎地方政府)的两位官员,一位叫“山崎权八郎”,一位叫“马场三郎左卫门”。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日本长崎,唐人街

那么长崎这两个日本官员接到大明的这两封信,不敢怠慢,其中,山崎权八郎留守长崎,负责把林皋安顿好,由马场三郎左卫门把信件送去了江户幕府中央,也就是今天的东京。

在江户(东京)中央,幕府将军下面的几位元老,为了这事,开会讨论。开会的时候,日本有一个汉学家,名叫“林春胜”,在场给各位元老翻译这封信,这个日本汉学家林春胜,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华夷变态》一书的作者。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大家别看“林春胜”这个名字很像中国人名字,其实“林春胜”是原汁原味的日本人。

是的,日本人也姓“林”。“林”是日本人的常见姓氏,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大明要求日本出兵助战,打清兵,恢复大明江山。日本人怎么看这事呢?日本幕府几位元老商量来商量去,一致认为:

第一点:这事对我们日本,没什么好处,日本不应该插手。

第二点:这事荒诞且幼稚,我们几个元老认为,我们应当直接就把大明拒绝了,不需要把这事报告给大领导(幕府将军)。

于是,幕府元老给长崎留守官员山崎权八郎写了一封回信,行文是这样的:

“去月廿六日之御状到来侯,然者林皋持参之书简,并林皋申口之书物令批见侯,大明兵乱に付加势并武贝之事申越侯,通御老中,申侯得者と日本と明と勘合百年な及て无之,よりて日本人唐江出入无之侯,唐船年来长崎商卖参侯といへとし,密密び而渡侯由,而侯关此度林皋参侯,而折讼申侯共卒示,言上申事,而无之肯,侯条右之通申间せ,早早林皋归国侯样,可被申渡侯,恐恐谨言”

翻译成人话是这样的:

“12月26日送来的信,收到了,林皋送来的明朝的信以及林皋的口头说辞,我们都读了,明朝国内动荡,向我日本借兵,求武器,这事幕府元老们也都商量了,元老们说,明朝和我们日本,已经有一百年没有来往了,日本人向来不去明朝,明朝的商船来我日本贸易,也是私下往来而已,现在,林皋突然来借兵这事,我们认为没必要向幕府将军上奏,应予以拒绝,请你跟林皋解释清楚,并叫林皋赶紧回国吧!”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幕府时代日军铠甲

幕府高层元老的这封指示函,送到了山崎权八郎的手中。

于是,山崎权八郎给周鹤芝写了一封回信,叫人交给此时仍然在长崎守候的林皋。

山崎权八郎给周鹤芝的回信,行文是这样的:

“日本与大明有百年之数并无往来,虽唐船来到长崎,唯是密通之说。我亦闻得大明禁通日本之事,今林皋贲来之书扎,而众阁老难以奏于上矣,我之主意,其书扎岂可留在此处,当即发回矣。已交付之矣。军器之事,此节意欲许你带回,奈日本御法度森严。不物大明国。即各国亦皆如是也。所以为下不敢主意,我亦叹惜之。一及有百年并无往来,所以日本不往大明,而大明之人来长崎者,本国亦不禁之,容其商贾。令林皋如此申来。众阁老不奏于上者,理之当然也。即林皋之心,以理度之,想必亦以不奏于上者为然者乎”

为你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我们日本和你们大明,已经有一百年没有来往了,虽然你们大明的商船,有时候会到我国长崎贸易,但是,那是你们大明商船和我长崎民间的私下往来,我们幕府将军大人,并不知情,我也听说了,你们大明一直以来,也禁止大明的商船,私自到我们日本来贸易的。

这次林皋送来的两封信件,我们日本幕府几位元老读了之后,都觉得对上面幕府将军难以启齿。依我看,这两封信件,还是不要留在我们这,就让林皋带回去吧,我已经还给林皋了。

而关于你要购买我们日本的铠甲这事,我原本是想准许林皋买一些的,但是,我们日本禁止商品出口的法律太严了,不能出口货物到大明,这不是针对你们大明,对其他国家,我们也是一样,所以呢,小官山崎权八郎我人微言轻,不敢违法,爱莫能助,一声叹息。

在过去这一百年间,你们大明和我们日本,断了来往,所以我们日本人,从来不去大明,不过,你们大明子民来我长崎贸易,我们日本并不禁止。

这次林皋来提这个(出兵助战)要求,我们幕府的元老都不敢向上面报告,理所当然,就算换了林皋,换位思考,也会这么做,对不对?”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彪悍的清兵

林皋接到这封回信,只能望天叹息,无奈,启程回国。

读到这里,我们说,日本不愿出兵帮助大明,是否正确?

答案是:这样做是对的、稳重的。

为何?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没有利益。周鹤芝的求救信,并没有写明,日本帮你大明打仗,有什么具体回报?没有写明白。这样办事肯定是不对的。你要求人帮忙,一定要在信中说清楚,有什么具体回报?最晚何时兑现?求人办事,不提前把报酬说清楚,这是典型的大傻冒。我们后人要记住这个教训。

第二个原因:日本不清楚清兵的实力。事实上,日本好在没来,否则的话,大概率打不赢清兵。为何?因为清兵刚入关那些年,战斗力是最强的,后来在雅克萨,连俄国兵都打不过清兵,按理说,日本兵胜算也不高,更何况日本出兵万里,征战中华四百州,仅后勤补给一项,就足以把当时日本幕府的财政拖垮,这就是为什么从幕府元老看来,大明的求救信,是冒失的,指望日本出兵救大明,是幼稚的,也是荒诞的。

亡国之际,明朝向日本求救,日本是怎样回应的?

幕府时代日本部队形象

当然了,明朝(南明)亡国在即,向日本求助,也是碰个运气,不求白不求,死马当活马医,万一日本人答应了呢?然而,日本人并不是傻子,没有利益的事,人家才不干。

日本人拒绝出手相救,明朝(南明)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延口残喘,继续和清兵作战。短短十七年之后,公元1662年6月1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的部下用弓弦勒死,南明灭亡。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7871987598590471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