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

秦崩始于大泽乡的一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自此之后,反秦旗帜四处飘摇,各地狼烟生生不息……

这句千古留名的口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凭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是吃肉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受罪的?兄弟们,我不服!你们服吗?干他丫的!它点燃了人性之中不甘的情绪。

当然,它之所以能够千古命名,并不仅仅是它这种极具煽动性的功能,它背后还有很深层次的历史意义。

秦之前,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有限,周礼问世之后,把统治秩序名正言顺化,借助的就是“天命”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啥意思呢?就是要在世人骨子里植入“命理”基因,别人比你混得好,你不要不服气,那都是命,都是来自上天的旨意,要接受,要服从,不能反抗。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它是第一次对这种统治逻辑发出强有力的挑战和质疑的。

这种公开的挑战背后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关系到统治秩序的逻辑必须要重组了。打个比方,现在IT行业开发了某个平台和系统,遭受到黑客剧烈而又公开的攻击,不管这种攻击有没有成功,开发者和管理者都必须要对系统和平台进行重新优化、甚至重新设置。

历史上,类似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事件并不多见,但每一件都是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性事件,诸如王莽篡汉、司马家篡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等,这些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作用都是颠覆了原先已经维护了几百年的政统思想,把历史引入了另一个支流。

回到陈胜吴广起义这件事情上来,人们一提起陈胜吴广起义,总会不由自主地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但是这种说法真的很深刻吗?触及到了根本吗?并不见得!

陈胜吴广起义,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但它其实只是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参与者是当时走投无路的农民,但是它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却并不是农民阶级。陈胜吴广起义,引爆了秦末天下大乱的引线,但是随之而来的“楚汉相争”却改变了起义的性质。

那么,要真正读懂陈胜吴广起义,首先就要找准它的定位和角色。它是天下大势从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从分封制推翻集权制(六国灭秦),再到集权制慢慢吞噬分封制(刘邦立汉)的关键节点。

自它之后,一个个传奇人物粉墨登场、一场场惊世战争激荡人心。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以无变有……壮烈、狡猾、机智……时运不济、借风起航、功败垂成……几乎所有中国历史中你能想象到的桥段,都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彻底爆发出来了。

陈胜吴广起义的开局很震撼,但是更震撼的是随之而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先来看看陈胜吴广起义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因在大泽乡遭遇大雨而误期,陈胜、吴广一不做二不休地杀了押运的军官,从而引爆了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就被称为陈胜吴广起义,也被称为大泽乡起义。

这次起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把正义感拉得满满的。但是,有几个细节还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关注和思考的。

首先第一点,当时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提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口号提出得相当有水平,很有蛊惑性和煽动性,解决了那些起义的人为了什么而战的问题。我命由我不由天,别怂,大家大胆去干就完事了。

其次第二点,发动起义前,陈胜吴广先是派人在鱼肚子里放上写有“陈胜王”的布,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这就是告诉起义者,不要害怕对面的什么所谓的“天子”,真正的天命在咱们这里,造反才是天命所归。

最后第三点,起义爆发之后,陈胜、吴广高举的革命旗帜是为秦始皇儿子扶苏和抗秦名将项燕的名号。扶苏是仁者,项燕是英雄,而且他们背后都有楚国背景,我们先为他们报仇,想过好日子的其他楚国人都不要犹豫了,快加入进来吧;还有其他诸侯国的后裔,你们也不要再犹豫了,赶紧向咱们楚国人学习吧。

通过上述的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大泽乡起义其实是一次很有策划、很懂包装、很会宣传的起义。这些事情都是当时没有接受文化教育、勤劳善良的老百姓所擅长干的事吗?显然是另有玄机,咱们先按下不表,继续往下面看。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大泽乡起义在陈胜、吴广做好前期的动员和铺垫工作之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了。这也就是后世将起义行动叫做“揭竿而起”的由来。

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拿着木头、竹竿就和秦军去拼命,大家觉得很荒唐吗?其实并不奇怪,因为铁制品在当时的社会还不够普及,另外秦朝对其的管制也特别严格,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手无寸铁的。

但是,靠着一双拳头去打天下的起义军还是如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起来了,因为他们的行动迎合了当时天下苦秦久矣泄洪口的需要。

不久,陈胜便在陈邑(今河南淮阳)这个抗秦历史悠久的地方称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的寓意。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六国复国和农民起义的风暴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连锁反应就此形成。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当时的革命形势虽然一片大好,但是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却很快就偃旗息鼓了。热闹开场、仓促收场,这也几乎成了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通病。古往今来,真正的农民起义几乎就没有成功的,要么逐渐变性,要么彻底消亡。首开先河的陈胜吴广起义自然也不例外。

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如此后劲不足呢?因为它们几乎都有几个难以避免的先天性缺陷:

第一个是人才匮乏。农民起义的队伍往往会因为资源、见识、智慧、能力等各方面的局限性造成参与者众多、人才稀缺的困境。他们的队伍组建前期主要以情绪宣泄为主,并没有什么专业性、技术性和战略性的规划。

像陈胜、吴广起义一样,队伍人数虽然是马上拉起来了,但却找不出几个能指挥打仗的人,规模挺大,业务能力却十分差劲。

所以,在历史上,我们经常看到几十万的农民军被几千正规军追着满世界跑,这并不是什么神话故事,而是很正常的。因为农民军不光装备水平差、战斗素养缺乏,另外,最主要就是他们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性管理和培训,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

陈胜、吴广政权后来只能矮子里拔将军,找了一个叫周文的人来领军。这个人当年侍奉过楚国的春申君,自称懂得兵法,算是临时应急吧。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农民起义的第二个先天性缺陷就是格局狭隘。打个比方,农民起义就像很多人觉得给人打工活不下去了,想自己创业,但是,你真正问他们想创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怎么去打造一个成功、稳定的企业,其实他们心里并没有数。

大多数农民起义都是源于情绪的爆发,并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属于典型的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队伍和行动是很容易迷失的,也是很容易浅尝辄止的。

陈胜在打了几场胜仗之后便开始称王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公司还没有站稳脚跟,你作为老板就开始大量捣腾自己的个人待遇和享受问题,公司能走得远吗?

作为领袖,你这么一弄,便无心去关心下面的人的出路与利益,下面的人也会上行下效,从而最重要的进取心。另外,树大招风,你这么招摇,相当于把敌人的火力重点吸引过来了。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

农民起义的第三个先天性缺陷就是毫无韧性。一个团队能够稳定运行的核心在于要有共同利益的捆绑,但是前面说了,农民起义往往都是临时搭伙过日子的,所以容易散摊子。不能遇到什么困难,否则一击即溃。

陈胜称王后,授予周文将军印,西向攻秦。在周文的率领下,这群泥腿子居然很快就打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即将兵临咸阳。

为什么起义军前期会这么顺利呢?一是因为事出突然、秦朝猝不及防;二是因为秦朝当时在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兵力布置,大部分兵力都被秦始皇抽调南北两地的边疆去了,只在战略要地预留了少量兵力。

事实上,以起义军那点战斗力,是很难和秦军抗衡的。比如吴广率军攻打李斯的儿子镇守的关中门户——荥阳,即便是以多攻少,也是寸步难进,主要原因就是荥阳有一定数量的正规军镇守。

周文之所以西进得畅通无阻,那是因为他基本上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基本上就跟游行示威一样。

起义军这浩浩荡荡的形势,也逼出了秦朝最后一位名将——此时正在骊山监工的章邯。他组织起骊山的数万刑徒,临危受命,摧枯拉朽地对起义军进行大反攻,不到半年时间便让陈胜的张楚政权灰飞烟灭。

数十万之众,在占尽先机的情况下,被章邯率领一帮临时拼凑起来的刑徒于半年时间之内打得飞灰湮灭,可想而知,陈胜、吴广所率领的农民军是毫无韧性可言的,顺风则起,逆势则散。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鉴于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缺陷,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都走不长远,基本上都只能停留在“纯属捣乱”的层面。

所以,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并不在它消耗了秦朝多少统治力,而是在于它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起到了呐喊和唤醒的作用。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引领下,六国大地上造反的、复国的、想建功立业的,遍地开花。齐国的过气王族田儋在齐地复国;抗秦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在吴地造反;沛县老流氓刘邦在老家造反;魏国旧日公子魏咎在陈胜的扶植下成为了魏王;陈胜的手下武臣打下了赵地,自立为了赵王;武臣的手下韩广去攻打燕地,又被当地人拥护为了燕王……

总之,陈胜、吴广的起义就像某种病症一样,本身不一定要人命,但是它的并发症却是十分要人命。

直到项羽那个大魔王横空出世,秦朝这个巨无霸轰然倒塌的命运将无法避免了,当然,这是后话。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人们习惯性地把陈胜吴广起义视为秦朝崩塌的导火线,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呢?

明面上看,自然是秦朝的严刑峻法。人家本来就是满腹怨言地被征调到渔阳去戍边,结果因为大雨耽误了行程,等待他们的将是“失期当斩”的恶果,千古艰难唯一死,人家不造反谁造反?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秦律之中,“失期当斩”也是分情况的,并不是什么事、什么原因失期都会被杀头的。但是,重罚是难免的,比如送到骊山去修行宫或者北方去修长城等。

大泽乡起义的爆发看似是陈胜、吴广等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的最优选择,但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一个人要被逼到什么情况下,他才会造反呢?明明知道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他们为什么还要造反呢?把造反理解成一个人的绝地反击,但是生活之中真的缺少绝望的人吗?他们之中为什么很多人没有造反?这些都是很有讲究的问题。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从量变到质变”,矛盾的爆发它是需要经过一定体量的积累的。也就是说,它要积累到一定的量,要扩散到一定的范围,才会爆发的。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秦朝在秦始皇时期,登上了历史的顶峰,一览众山小,俯仰众生、笑看风云,但是这样一个过程都是踩着别人的尸体爬上去的,你秦国虽然笑到了最后,但是这背后的矛盾和仇恨没有消失。

这个时候,秦朝其实最需要的是喘口气,而不是继续简单粗暴地采取高压政策。看看秦始皇一辈子,只要出招就是放大招,修驰道、修长城,打匈奴、打百越,建阿房宫、建骊山墓……哪一件不是动辄动员上百万人的大工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秦始皇这些大手笔之下,最终受苦的还是底层的老百姓。相当于,秦朝把老百姓无路可走的范围已经无限放大了。

中华民族的老百姓一直都是最温顺、最坚忍的群体,他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走上造反的极端之路的。但凡有口饭吃、有条活路,甚至有一丁点希望,他们都不会愿意去造反的。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虽然都很危险,但是,毕竟没有捅破最后一点保障和希望。但是这种极端状态下,任何一个恶性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泽乡起义中的那些农民之所以会选择跟陈胜、吴广造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长期生活在薄冰之上、深渊之侧,被即将随之而来的恐惧搞得情绪崩溃了。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和他们处于相同处境的人还很多,这些潜在的”同志”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底气,这也是起义爆发后,犹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但是,正如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素质和见识的问题,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一般都是比较小范围的挣扎和反抗,像大泽乡起义这样有规划、有组织、有包装的起义,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和鼓动,一般是很难形成的。

因此,大泽乡起义究竟是不是纯粹的农民起义,也很有必要纳入我们的思考范围之内。

从它的领导人和组织形式来看,大泽乡起义不算是真正的农民起义。因为能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豪言壮语、并能书写“大楚兴、陈胜王”鱼书和策划组织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农民。

但是从它的实施主体来看,大泽乡起义也算是一次农民起义,毕竟农民是起义运动实施的主要群体。

说了这么多,其实基本上把陈胜吴广起义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说得差不多了。归根到底,它和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农民起义一样,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被逼迫性(被秦朝逼)、被裹挟性(被当时掌握绝对话语权的陈胜、吴广裹挟)、被蛊惑性(被那些响当当的口号所蛊惑)的。

人,在什么时候最能感受和相信希望的力量?是在绝望的时候!极端之中见极端,恰如黑暗之中的光明会格外亮眼一样。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最后来讨论一个话题,陈胜、吴广起义的合理性究竟如何?换句话说,设身处地,我们在那种情况下,应不应该去造反?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这个两难问题究竟应该怎么样去选择呢?

我不建议大家在那种情况选择不管不顾去造反!在生活中,我们永远不要把自己局限到了“非此即彼”的狭隘思维之中去,越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越是要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理性思考。

古往今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一直行之有效。第一个带头造反的人,有几个不是最终沦为了炮灰?

为什么?打个比方,假设要在单位反对某个领导,是不是第一个率先表态的最拉领导的仇恨?领导一定会集中力量往死里弄你,除非弄不死你,最后才会和你和解。这叫“刹风气”。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其实是一种智慧。第一个造反的往往没有好下场,但是跟着造反的,往往还能被招安。这不是什么投机主义,而是干大事,一定要找准切入时机,而不能凭借一腔热血猛打猛冲。

刘邦起义的经历和逻辑和陈胜吴广差不多,他如果是第一个造反的,估计后来也就没有什么大汉王朝了。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其次,我们在生活之中,不如意十之八九,经常都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要懂得去消化这种负面情绪,否则,这种负面情绪要么被别人利用,要么把自己弄崩溃。

陈胜、吴广号召那些农民起义,真的是为了带领他们共同奔赴美好前程、开创和谐幸福的新时代吗?看看他们起义之后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他们也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已。

用自己的全部、甚至生命去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是很多人都无法走出的人生困境。

那么,问题又来了,当时陈胜、吴广造成了起义势在必行的形势,那些农民不跟着造反能行吗?不行,陈胜、吴广大概率会将他们清除掉。他们应该怎么去选择呢?

这就和我们日常之中的职业选择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学问了,可以先跟随陈胜、吴广往前走,然后逐步去判断这样的领导是不是值得自己追随的,去决定自己要不要跳槽。

按照陈胜、吴广那种赚了两块钱就觉得谁家媳妇都是自己的人的尿性,真正有见识和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尽早远离他。找刘邦那种领导不香吗?再不济,跟着项羽去横扫一切、快意恩仇不香吗?

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细节背后的不寻常,让人思绪万千当然,这样的要求对于那个时代的农民阶级确实有点过高了。只是提醒大家,在生活之中,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突然来一句“带你去过好日子”,就愉快地跟着别人出发了。干什么?怎么干?自己有能力干吗?失败的结果自己承受得起吗?甚至是真是假?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理性辨别的。

生活的苟且或者难受,很多时候会促使人去渴望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应该是盲目的。这一点,老流氓刘邦就做得相当到位,人家走上造反之路是干啥?先躲进芒砀山里观看动静、招揽队伍、搞宣传,等到老朋友萧何曹参他们通知他去接收沛县县城的时候才出山,出山之后吃了败仗马上四处找靠山……多懂得进退之道!

总之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遇到很多重要的选择,选择之前一定要弄清逻辑和形势。如果我们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和判断,宁愿暂时不选择,再等等、再看看、再学学……永远不要在不确定自己会游泳的时候,就一头扎进大海里。

纵观陈胜吴广起义前后,或许只能用“勇气可嘉”来形容他们,其余大抵是乏善可陈的。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1845775285584419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