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历史的追光,更偏爱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波澜壮阔的人生。喜欢看着个体,从暗无天日的低谷,吹响着战歌,一路厮杀,站在傲视天下的巅峰。
很少有人注意,那些在光彩背后默默无闻的人们。他们虽然无法在一瞬间,绽放耀眼的颜色,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日复一日的,在每一个无人问津的时间里,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贤明皇帝短暂一生
最近明朝的历史,受到不少观众的关注。古代影视剧终于不再只是单调的描述,清朝九子夺嫡的勾心斗角。
朱元璋在乱世崛起,从命如草芥的布衣之身,摇身一变,成为了君临天下的皇帝。儿子朱棣从镇守北方的藩王,到通过靖难之役,一举夺得梦寐以求的至尊宝座。
每一个人身后,都是一段精彩至极的故事。但当时的天下,已经有太多的纷乱,百姓无比渴望一个平静的生活环境。
他们无法预想到更多,只想安安稳稳地过好眼前的日子。也许是民众的呼声,终于感动了上天,明仁宗朱高炽登上了帝位。
朱高炽是朱棣的第一个孩子,父辈身上骁勇善战的基因,仿佛在他这里,没有得到充分的延续。他从小就敦厚沉静,喜欢读书,喜欢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
即使努力地去学习箭术,也丝毫没有表现出具备武学的资质。相比于自己的二弟和三弟,朱高炽并不受到父亲过多的喜欢。
无论他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多么恭顺与忠心,都难以动摇时不时出现的疑虑。哪怕已经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朱高炽还是每天如履薄冰,仿佛走在钢丝上一般胆战心惊。
但就是这样时刻生活在恐惧中的人,却有一颗仁慈而宽厚的心,处理政务的水平也非常之高。
在朱棣外出征战时,朱高炽都会在后方监国,为父亲处理好后顾之忧。常年学习儒家之道的朱高炽,体谅百姓不易,经常推出利国利民的举措。
在当上皇帝之后,更是不断推行仁德的政策,让长久饱受颠簸的社会迅速进入安稳发展的阶段。
朱高炽与儿子朱瞻基合力创造的“仁宣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繁荣时期。
整顿吏治提高效率
朱高炽接过的一个庞大,但是问题重重的帝国。如果再不改变,就会陷入更加沉重的泥沼当中。朱高炽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进行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设置科学的机构和任用贤能的人才。
很多时候,严酷的惩罚只能令人恐惧,无法令人信服。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马背上得天下的人,他们在尸山血海中,逐渐锻炼出一颗冷酷的心。
对待手下格外严苛,经常出现官员前一刻还在审讯犯人,下一刻自己就变成犯人的情况。朝堂上四处弥漫着,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息,国家机器难以正常运行。
朱高炽废除了爷爷和父亲,实施的严刑峻法。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官员行为。
建立了有名的内阁制度,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权责明晰。使得皇帝的命令可,以顺利地从中央,传递到全国各个角落。
同时朱高炽加强了国家的监察机制。由国家派出专门的监督人员,到各地进行检查,形成威慑和指导作用。
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朱高炽清楚地认识到,过于繁琐的办事流程,冗余的组织机构,并不能给帝国带来任何好处。
消除恩怨爱护百姓
怨恨就像是沙漠当中顽强生长的杂草,一旦生根,就难以消除。而过多的怨恨,会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形成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比整顿励志更难的,是要消除无数人心中的不满。让沉冤者昭雪,让普通百姓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封建社会里,走向皇位的每一步,都沾满了鲜血与哀鸣。朱棣在夺取皇位之后,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也为了彻底地解决麻烦。
朱棣下令大肆屠杀建文帝时期的旧臣,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皇城的矛盾演变得异常尖锐。朱高炽将一切看在眼里,自己成为皇帝之后,立刻下令,赦免被父亲罚没为奴的官员和家人。
恢复了许多官员的名誉和官职,为一些人购置土地,保证他们生活无后顾之忧。一个个举措,就像是一场场轻柔的春雨,缓慢地浇灭了父亲在位时,掀起的矛盾和怒火,收获了无数真心的拥护。
皇城中的爱恨情仇,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更多的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长久的战乱,带来了巨大的花费,成为了百姓肩头沉重的负担,许多人无奈只能背井离乡。
朱高炽下令,减少进行各种劳民伤财的活动。从自身做起,削减皇室日常开支,厉行勤俭节约。设置了较轻的奴役赋税,鼓励四处漂泊的流民,就近安置下来,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去。
王朝的伤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愈合。社会生产力,稳步向前推进,百姓富裕了,国库充盈了,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着。
结语
民为水,水能载舟,焉能覆舟。明仁宗朱高炽,在短时间内创造的奇迹,并非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战乱与动荡,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带来长久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和平稳定的环境,普通人想过的是幸福平凡的生活。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091363130661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