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横贯中国五百多年历史的秦国和秦帝国,是国人心中一个响当当的时代。

这时代起点,源自商代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以及之后的秦非子。

商朝时,秦人祖先嬴姓部族,是帮助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到了周朝,秦人也是帮助周朝养马的部落之一。

因为弼马温干得不错,周孝王六年(前905年),嬴姓部族领袖秦非子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这就是秦国雏形。

不过,当时的秦国还不算是诸侯国。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秦国起源)

刚诞生的秦国,都城在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东)名号为“秦嬴”。经过几十年发展,到了前821年时,秦庄公击败西戎人,因战功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周宣王之后的周朝,一代不如一代,在经历了烽火戏诸侯故事后,于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于骊山。

随后在众多诸侯拥护下,太子宜臼成了周平王。作为悲催的烂摊子收拾者,周平王没有王霸之气,多有遁走之意,在镐京遭遇地震,又有外敌,内忧外患境地下,一分钟也不想多待。

继位后次年(前770年),就选择搬家,将国都从镐京迁至雒邑,西周也就变成了东周。

搬家过程中,秦襄公分外卖力,又是派兵,又是供奉,让周平王高兴不已。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这一高兴,周平王就给了个空头支票给秦人。

赢族啊,我原来的老家,就赏赐给你们哈,至于你们能不能站稳脚跟,那就是你们的问题了。

拿着这空头支票,赢秦有了对于西周故地的法理性,也有了进一步崛起的可能。因为曾经的附庸国,在这分封之后,正式成了诸侯国,有了名分啊!

名分这玩意,在今日看貌似没啥鸟用,但是在当时,真就是个好东西。

有了名分的秦人也不含糊,在后续数百年间不断开疆扩土,用一轮轮争战,成就了春秋时代秦穆公的辉煌。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秦穆公)

但,辉煌过后就是低谷。

秦穆公走后,直到战国初期这一百多年,秦国日渐衰弱,进入了颓废期,反而是经历过变法的新生国家魏国强势崛起。

强势崛起的魏国让老秦人饱受其害,曾经的春秋霸主屡战屡败,丢了河西,从一个大国变成了受气包,居然有了亡国风险。

随后,秦国变化时代来了,这时代从秦孝公开始,后续也有六代明君接力。

他们用时140年,让秦国从战国弱鸡变成了统一天下的霸主,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秦国大时代)

今日,就让我用政治、事件线,复述这一切。

首先,做一个综述!

秦国为何强大?答案也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就是经历了完整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也就是著名的商鞅变法。

前361年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为了强大秦国,决议学习东方诸侯弄变法,就下令招贤。这招贤就让凤凰商鞅来投,在一轮轮日夜交谈后,秦孝公见商鞅,如鱼得水,两人情投意合一起开启了秦国变法序幕。

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变法。

这两次变法中,秦国以“废井田、开阡陌,设县制,奖耕战,行连坐”为国策,政治稳固了,经济发展了,军事增强了,从一个战国弱鸡变成了潜力强国。

说潜力强国,也是有因由的,因为变法从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出成果的。

除非这个国家底子真的厚。

比如魏国,齐国就是家底厚的国家。

要不然就要慢慢熬。

这慢慢熬,就熬了两代人,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时代这50年,秦国处于长期的变法节奏之中的。

这段时间的秦国,虽经变法强大了很多,但要说领土有多少变化,其实也没多少。

在跟东方六国的竞争中,处于逆转之前。

也就是说,这最开始的两代君王,做的事情,其实都是变法图强,积蓄实力。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变法)

这阶段,是秦国争霸天下的准备期。

那时的秦人,没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唯一的想法是,我要自保就要图强,魏国太可怕了,齐国太富有了,楚国太大了。

前338年,19岁的秦惠文王成了秦国掌舵人,老爹23年励精图治,让他接过的秦国,是一个开始复兴的国度。

可国内无处不在的对商鞅的怨恨,让秦惠文王选择了清算商鞅,废其族不废其法的做派,缓和了国内矛盾,报了自己当太子的仇,也让秦国有了持续强大的可能。

秦惠文王是一个睿智的人,在他主政的时候,文有张仪运筹帷幄,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交相辉映。

秦国也在这个阶段,开始了征战天下的最早时代。

只是这时代的秦国,最大的扩张方向,不是东方六国,反而是秦国后方的巴蜀。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巴蜀地区)

前316年,秦国出兵灭亡巴蜀两国,彻底占领四川盆地。

拥有四川,等于拥有了一个天府之国和战备省,这是秦国未来争霸天下的根基,也因此备受秦国重视。

在灭亡巴蜀两国后,秦国面对不属于华夏文明的巴蜀地区,用了整整30多年时间去融合,这期间,秦国主要精力都在治理巴蜀,少有东征举动。

唯一的军事行动,只有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占领了些以后进攻时的前进基地。

简言之,秦惠文王对于秦国最大贡献。

就是搞定了粮仓巴蜀,削弱了国中之国的义渠,为秦国后续的东进,打下基础。

经过数十年文化和制度融合后,巴蜀地区彻底成了秦国核心区,这才让秦国有了超越所有国家的强大实力。

(秦军)

有了实力后咋办?打仗啊!

然后时代来到了短命鬼秦武王,和长寿且善战的秦昭襄王时代。

这两个帝王很有意思。

一个看似孔武有力,却短命。

一个看似文弱乖巧,却善战。

孔武有力的秦武王,当了四年秦王,赶走了张仪,选择结盟魏国,联合越国制衡楚国,也打下了韩国的宜阳设置了三川郡,顺带还收拾了巴蜀的叛乱。

战功不错,就是人很荒唐,跑到东周洛邑耀武扬威,比赛举龙文赤鼎,最后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23岁就挂了。

他挂了就给了弟弟秦昭襄王嬴稷机会啊。

这嬴稷不负所望,成了秦国统一天下,最大最大的功臣。

至于这功臣标志性事件,除了任用白起杀人无数外,还有前278年攻占楚国郢都。

秦昭襄王的一生都在打仗。

在前278年之前,诸侯乱战还有,“打群架,圈地盘”意味在内,没有上升到总体战规模,可自从秦国进攻楚国攻占郢都之后,秦国的战斗,就真有了平定天下意味在内了,打的都是长平之战这样的国战。

前278年,可谓秦国国策的分水岭。

这之前,战国还有东西二帝和枪打出头鸟的说法。自那以后,东方六国最戒备也最痛恨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国。

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之后,秦国的收尾帝王就是短命的秦孝文王(当国三天)和秦庄襄王,然后就是雄霸天下的秦始皇了。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帝国铸基)

这就是秦国奋六世余烈中的六代帝王。

这六个帝王加上前后两个君王秦献公,秦始皇,一个八个秦君,左右了秦国天下。

这八代君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献公,孝公、惠文王时代的筑基阶段。

第二阶段,秦武王、秦昭襄王时代,争霸。

第三阶段,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时代,过渡。

第四阶段,秦始皇嬴政时代,收尾。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秦始皇)

说完这一切,其实这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但敷衍不是我的风格!

既然如此,就将时间线拉详细点,看看这四个阶段一百多年,秦国八代君王到底干了些啥,又有什么深远影响吧。

第一阶段秦献公、秦孝公和秦惠文王(前385到前311年)这74年。

前文说过,秦献公时的秦国是悲催时代,发展停滞旧贵族横行,在跟魏国战斗中大败亏输,丢了至关重要的河西,内部夜动乱不断,秦献公继位前,秦国正处于“四代乱政”之中,国家有亡国危险。

秦献公是个努力的国王,在任上就开始推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强化中央集权。

这一切,为秦孝公的变法打下基础。

秦献公为了强国,更是在人生最后一刻,率军重出河西攻占了了日后反击的据点少梁城,为秦国复兴埋下伏笔。

有了这伏笔,才有秦孝公时代强大的契机和变革的可能。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据点少梁城)

那时的战国格局也特有意思,魏国一家独大,其它国家都不敢跟魏国硬碰硬,一个个致力于扩展地盘,弄更多领土和人口。

简言之,魏国打来了,我就对抗下,走了,我在发展下,反正都很猥琐。

秦献公之后是秦孝公,一个致力于变法的国王。

在他的治理下,秦国经历了一轮彻头彻尾的改造,商鞅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才华,用秦国这棋盘,画出了美妙的音符。

孝公执政20多年,秦国虽也有战败魏国的高光时刻,但最大的政绩依旧是政治上的!

那就是转变了生产方式和军事组成,让耕战成了秦国的时代主旋律。

至于军事上的成就。

虽然击败了魏国,甚至攻克过魏国的旧都安邑,但秦国却一直没有站稳脚跟,就连河西之地,也没有彻底恢复,仅仅攻占了少梁周边的数个城邑,扩大了前进基地。

那时的国际格局中,魏国依旧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在秦国、齐国等诸侯国的联合打压下,有了衰弱的迹象。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扩大的前进基地)

国家和国家都是此消彼长的存在。魏国衰弱了,秦国当然在渐渐变强。

随后时代来到了秦惠文王时代!

秦惠文王时代的秦国,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报复仇敌魏国。

前30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秦国获得河西。

前329年,秦国东出函谷关攻魏,取得河东地区的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及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

前328,秦军乘胜攻魏,魏国割让上郡15县(今陕西东北部地区)给秦国。

自此,秦国彻底收复黄河以西地盘,并在河东区域拥有了前进基地。

第二件事,开疆扩土。

前318,秦国第一次击破魏、赵、韩、燕、楚的合纵伐秦,稳定了时局。

前315年,眼见东方六国不好打,秦惠文王听从司马错建议,进攻蜀国,攻破葭萌关,灭亡蜀国。

前312年,秦惠文王遣张仪赴楚,用反间计让楚怀王上当,激怒楚国进攻,反手大败楚国,获得楚国汉中,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后方巴蜀的威胁。

经此一战,秦国巴蜀汉中和本土连成一片获得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这期间,秦惠文王顺带还收拾了义渠,并在前327年在义渠设县,义渠宣布称臣。

第三件事,称王。

前324年,嬴驷效仿山东六国做法自称为王,改元更元元年。

下图,就是秦惠王时代打下的江山。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秦惠王时代秦国)

第二阶段,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时期(前311年到前251年)这60年。

这阶段,秦武王虽然也打了不少仗,但都弄的近交远攻,没啥大作用,直接跳过。

至于秦昭襄王,那就辉煌的多了。

因为在他治下,秦国完成了战略三步走。

第一步,打压韩魏,渗透中原

前293年:战神白起进攻伊阙,歼灭韩魏联军24万,控制了洛阳盆地。

前291年:秦国进攻韩国,占领了以宛城为中心的南阳盆地,压缩了韩国的生存空间。

前290-289:秦国进攻魏国轵关,彻底切断了魏国河东和中原地区的战略通道,随后再接再厉攻占河东地,中原大国韩魏遭遇重创。

削弱韩、魏之后的秦国,终于让天下侧目了,从一个仅仅控制关中西部的弱国,一跃成为拥有关中和四大平原的强国。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中原攻略)

就在秦国不断变强时,战国格局也在变化,韩、魏衰弱了,其他国家都在图强。

地处东北的燕国,开拓辽东,扩地千里,地盘增加了不少。

地处北方的赵国,胡服骑射,灭亡中山,开拓河北,进攻匈奴,占据河套,也成了强国。

地处南方的楚国,虽然遭遇秦国打压,但也在灭亡越国之后,新增了大片领土。

地处东方的齐国,灭亡宋国,国力达到了巅峰,被称呼为东帝。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战国诸侯,除了悲催的韩、魏,都在致力于天下争雄。

纷争不断的时局,让吞并天下的时代还不成熟。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第二步,削弱齐楚。

大家都在进步,这不符合秦国的利益啊?

于是打压最强对手,就成了秦国选择。

这也让秦国有了,秦昭襄王第二阶段的时代主题,弄残齐国和楚国。

对齐国,在燕国鼓捣联合伐齐的时候,秦国顺势加入盟国,成了五国伐齐的一员。

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带领燕、秦、韩、赵、魏五国大军攻齐,连下73城,直接干趴下齐国。

虽然后续齐国在田单“火牛阵”助力下复国了,却也失去了曾经的锐气。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五国伐齐时的齐国)

齐国搞定,秦国第二个目标就是楚国。

前280年:经营巴蜀很久的司马错从蜀中出兵楚国,占领楚国黔中(湘西)打击了楚国,获得了上庸之地(用黔中交换)。

前279年:秦国再接再厉兵分两路攻楚,北路军占领邓县(现襄阳),西路军占领西陵(现宜昌),深入楚国腹地,几乎全具三峡地区。

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攻破楚国都称郢都,楚国精锐全灭,秦国占据汉江平原,楚国元气大伤,迁都至陈(河南淮阳)。

这轮番大战,白起功劳滔天,几乎用一己之力攻占了楚国半壁江山。

自此,秦国完成了削弱齐楚两大强国的战略,有了吞并天下的气势,开始了远交近攻的节奏。

当然,秦国在进攻齐楚的时候,也没忘窥伺中原,不断从河东还有洛阳盆地出兵,消耗韩魏的力量,让他们没用任何翻身的机会。

随后,秦国的目标盯上了最后一个强国,赵国。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秦国弱楚)

第二步,进攻赵国。

赵国是战国后期,唯一一个能对抗秦国的强国,也是唯一能让秦国吃瘪的国度。

强大的骑兵,优秀的将领,就是赵国的仰仗,但这不是秦国止半的原因。

前269年:秦国接连两次进攻赵国,却经历了两次战败,阏与之战,成就了马服君赵奢的赫赫威名。

前265年:秦国又一次进攻赵国,齐国决定营救赵国,秦国无奈撤军。

前263到260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引发长平之战,两国相持3年打成国战,最后白起击败赵括,坑杀赵国40万,秦国也损失惨重。

前259-257年:秦国数次进攻赵国,围攻邯郸,遭遇列国合纵攻秦,秦军大败而归损兵30万不说,还丢失上党和河东,十多年进攻所得领土,几乎都吐了出来,也是在这一年,不听调令的白起,惹怒了秦昭襄王,最后白起遭遇横祸,自杀了。

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赵国国力遭遇毁灭性打击,而后方稳固的秦国恢复的更快。

果不其然,恢复更快的秦国很快翻盘了。

前256年:秦国攻韩占领阳城(郑州登封)斩首4万人,随后攻赵,斩杀俘虏九万赵军,占领二十几个县城。

同年,不安的周赧王姬延密谋联合燕、楚进攻秦国被反杀,东周亡国。

前255年:秦国将西周文公姬咎流放悉狐聚(河南平顶山汝州市西北)西周灭亡。

前254年:秦国进攻魏国攻占吴城,魏国屈服投降成秦国属国,秦国收回河东,同年韩桓惠王觐见秦王,变相臣服。

做完这一切后,秦国最伟大的秦昭襄王又活了三年多在前251年去世,享年75岁。

这个最牛的秦始皇祖先,几乎用一己之力,完成了统一大业。

让韩、魏臣服,弱齐、楚、赵,灭亡周朝,除了太远的燕国之外,秦国几乎打遍了天下。

然后就是过度和收尾时刻了!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被打的快亡国的赵国)

第三阶段,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过渡。

这两个秦王,都是知名的短命帝王。

老子秦孝文王当了三天秦王就挂了,让吕不韦笑开了花,儿子秦庄襄王当了三年秦王就挂了,让吕不韦哭成了泪人!

但,秦庄襄王他们还是做了点事情的。

前248年:庄襄王二年,秦国攻击赵国,占领太原地区,赵国进一步退缩。

前247年:庄襄王三年,秦国进攻韩国,又一次占领上党。

韩国和赵国的轮番败仗,让魏国惶恐了,魏王决定重新任用信陵君。

在信陵君威望加持下,前247年,五国联军又一次组建,这次五国大军势如破竹打到函谷关,延缓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随后,庄襄王下线,秦始皇登场。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嬴政上线)

第四阶段,秦始皇嬴政收尾。

战争都打成这样,文章也写道这里。

再看秦始皇,不就是干个收尾工作吗?

事实的确如此,摆在秦始皇面前的,就是一个行将平定的天下

虽然五国联军能对抗秦国,可五国并不同心啊?而且就算同心,也不一定有用!

这不,前241年,赵国就率领五国联军合纵伐秦,甚至攻入关中。

但依旧不敌秦国源源不断的援军

随后战国时代,最后一次僵持和僵持后的收尾开始了,那就是李牧的奋战。

前239年:秦国进攻赵国,却因为长安君成蟜叛变遭遇挫折,让赵国躲过一劫。

前236年:秦国发动小规模进攻,扫清上党和河南北部,为后续进攻打下基础。

前234年:秦军从山西进攻赵国中山,两军对决,赵国损失十万,局面危急。

前233年:赵国名将李牧率军反击秦军,歼灭秦军12万,秦军败退回山西。

前232年:秦军从南路进攻赵国邯郸城,又是李牧,让秦国吃了败仗。

虽然吃了败仗,但依旧让赵国国力损耗不少,因为战争都是在赵国打的啊?

前232年,秦国兵分两路攻赵。

一路袭扰邯郸,一路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围点打援,指望将赵国拦腰截断。

却在李牧防守反击下,无功而返,更让人称奇的是,李牧面对秦国进攻同时,还在南面挡住了韩、魏。(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绝世名将)

但这绝世名将依旧敌不过小人谗言和君王糊涂。

前230年,秦国放弃进攻赵国,改打最好打的韩国,一鼓作气灭亡韩国占领新郑。

前229年:灭亡韩国的秦国,继续进攻赵国,王翦、杨端和两路大军齐出,数十万人围攻邯郸,这一次赵国领军的依旧是大将李牧。

一看这让人头疼的杀神,王翦知道搞不定就打报告秦始皇说:弄下反间计啊老板,这人太雄了,不好搞!

然后,奸细出马,郭开开演。

一个不知所云的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背刺赵国,就让昏聩的赵王迁上当,弄的李牧无奈逃亡,最后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一代名将身死,赵国也就没了仰仗!

前228年,李牧死后仅仅三个月,王翦就乘势大败赵军,占领东阳地区(今河北邢台),随后攻破邯郸,扫清河北,悲催的赵王带着随从前往代地建立代国,赵亡。

最难啃的骨头灭了,秦国继续进攻。

前227到226年:秦国进攻燕国都城(今北京天津),燕国不敌退守辽东苟延残喘。

前225年:秦国灭亡魏国,扫平整个中原。

前224到223年:秦国接连攻击楚国,占领了长江以北所有的楚国领土,楚国实质灭亡。

前222年:秦国进攻逃亡代地的赵国,退守辽东的燕国,收拾了长江以南的楚国,一口气灭亡了三个国家最后的希望。

前221年:齐国,战国最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迎来了秦军,然后,他们投降了。

秦国的八代君王奋斗史就说完了。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4542456800248332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