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虽然真实历史和小说有一定出入,但两国关系确实是蜀攻魏守,直到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率军攻灭蜀国。那么为何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几十年都未能取得明显战果,而魏国却只用一次就彻底消灭蜀国呢?

双方实力差距过大

由于《三国演义》至始至终都是尊刘抑曹,所以对蜀国的实力过于夸大。比如诸葛亮北伐往往出动数十万大军,和曹魏军队几乎旗鼓相当。但事实上在蜀国灭亡时,全国军队最多不过十万出头。考虑到蜀国人口从221年的20万户增加到263年的28万户,诸葛亮时期能调动的军队或许更少。

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诸葛亮

中国在安史之乱之前,人口和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中原地区。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曹魏去掉西域面积不比蜀国大多少,但人口却一直是其5倍以上。所以曹魏可以利用屯田维持65万左右的常备军,蜀国就只有10万,东吴不过25万。

孙子兵法讲“五则攻之”,进攻方往往要比防守方实力更强才有胜算。所以诸葛亮根本没想直接攻取长安而是试图沿祁山道占领陇西地区,以此作为后勤基地并发展骑兵。姜维先后发动十一次北伐,目的也不过是蚕食魏国的土地和人口;而且的确把沿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的战线,推进到了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

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

公元263年曹魏一次出动18万大军,已经超过了蜀国一次性动员兵力的极限。这才可以将消灭蜀国作为其战略目标,并最终得以实现。

蜀国高层昏庸不堪

《三国演义》非常强调忠君思想,所以司马懿、司马昭父子篡魏成为巨大污点;但这并没有导致曹魏统治集团分裂,也没有人主动“通蜀”。所以诸葛亮和姜维每次北伐时,司马氏和曹魏其它将领都能同心应战。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进攻蜀国时,虽然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但当钟会表示支持后,别人也没再阻挠,保证了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后主刘禅和宦官黄皓

相比之下蜀国后期已现亡国之兆。由于姜维在之前北伐中遭遇失败,在朝中的政治盟友陈袛又去世;诸葛瞻、董厥、黄皓等人竟然要夺取姜维的大将军之位。姜维进退维谷已经不敢回成都复命,只好主动上书去沓中屯田。当姜维听闻汉中方向魏国集结大军时,判断出魏国这次要大举进攻。他马上上奏了后主刘禅,提议派张翼、廖化分别支援阳安关城和阴平桥头。

可是在成都的刘禅,得到其奏折之后没有和重臣们一起商议,而是让宦官黄皓去进行占卜。黄皓告诉刘禅曹魏是虚张声势,刘禅就把姜维的奏折放在一边。结果当钟会大军真的大举攻来,刘禅再派出援军已经太迟了。

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姜维阻魏军于剑阁

如果说未能及时增援汉中已经棋差一招,那么当姜维收缩兵力全力防守剑阁令钟会一筹莫展后,蜀汉君臣居然又开始对局面乐观起来。当时驻南中的将军霍弋上书请求领军回成都以防不测,被刘禅以“备敌既定”的理由制止。

结果当邓艾偷渡阴平突然攻下江油后,刘禅才彻底慌了手脚。再想从南中调兵已经来不及了,黔驴技穷之下派“虎父犬子”诸葛瞻率弱旅去迎战。结果绵竹之战诸葛瞻、诸葛尚、黄崇、张遵全部战死,刘禅等人也就彻底没了抵抗的骨气。

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诸葛瞻

抓住时机的能力有差距

古往今来作为优秀的军事统帅,不但要有卓越的排兵布阵能力,而且还要善于抓住对手任何细节错误来把握战机。比如在1947年山东战场粟裕就利用了整编74师稍微和友军拉大差距,立即调集主力将其包围吃掉了。

而复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居然是其唯一能够取得成功的机会。因为之前曹魏方面过于迷信蜀道难将注意力都放在了东吴方向,同时因曹丕死曹睿继位引发了混乱。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够一路势如破竹,甚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魏投蜀。但之后曹魏方面加大了在西线的防御力量。从此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时都会被对方提前察觉,从而失去奇袭效果。

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到了公元263年曹魏兴兵伐蜀,就利用了姜维所率蜀军主力远离汉中的时机。利用邓艾和诸葛绪两路偏师困住姜维主力,从而令钟会大军能够长驱直入。可以说如果蜀国不存在君臣失和的问题,司马昭也很难下定决心发起伐蜀之战。

对奇兵的利用

当姜维得知魏国分三路大举进攻之后,一面巧妙摆脱了邓艾和诸葛绪的阻拦,一面命令在汉中的蜀军收缩到剑阁与其会合。如此造成的恶果就是汉中方向钟会大军长驱直入,有人认为这是引狼入室。但考虑到姜维不可能率领其主力部队瞬移到汉中方向,采用诱敌深入、后退决战的方式也并非不可取。

当钟会和邓艾、诸葛绪会师剑阁时发现,姜维已经严阵以待其根本没有任何机会。钟会甚至数次给姜维写劝降书。此时钟会和姜维都清楚由于魏军长驱直入,其后勤线已经拉得过长。如果不能速胜其很有可能退军回汉中,蜀汉可以逃过一劫。

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魏灭蜀全图

这时邓艾向钟会提出自带1万人马走阴平小路去偷袭江油。对于钟会来说强攻剑阁难以成功,让邓艾去试一下倒也无妨。即使邓艾全军覆没,魏国也承担得起。正是邓艾出现在姜维背后的江油关,守将马邈不战而降;才彻底改变了双方的攻守之势。

遗憾的是我们看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就难有如此出彩之处。许多人都知道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向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由其率5000精兵沿子午谷直取长安,从而支援诸葛亮所率主力从斜谷进军。但是诸葛亮出于谨慎考虑,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奇兵去进攻长安。直到第五次,其感觉时日不多才全军直扑长安,却不幸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魏延因故被杀,于是就留下了千年的子午谷奇谋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如果当年采用了魏延的计策,则第一次北伐就可能成功。但如果魏延所率的奇兵在子午谷遭遇不测,或者打到了长安却被魏军主力包围,很可能迅速溃败,造成无谓损失。

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今日的江油关

东吴的协助不给力

三国时期魏国实力一家独大,所以吴蜀两国天然成为盟友。而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诸葛亮《隆中对》中的钳形攻击无法实现;只能在其北伐时希望东吴出兵牵制。

可惜在诸葛亮和孙权的时代,东吴尚有一些名将;但其战略重心却放在了淮南的合肥、寿春一线,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这样就使得曹魏可以派司马懿专心对付西线。而在孙权死后东吴又发生多次内乱,更加难以对姜维的北伐进行策应。

蜀国攻魏几十年不成,魏攻蜀为何一次就灭国?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

公元263年10月有亡国之险的刘禅不得不向东吴求援,吴国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派出三路大军进行支援。但很明显这时东吴已经军力不济,当成都竖起降旗时其援军还没有能发挥作用。甚至其想趁火打劫,攻取蜀汉的永安城也未能成功。

如果当年东吴不吞并荆州,诸葛亮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或许还有一线成功的希望。可自从夷陵之战惨败以后,蜀国再也没有能够扭转大势的可能。这是诸葛亮如何鞠躬尽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4494289761223198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