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慈禧太后在生前可谓“风光无限”,不过她所代表的,也正是那个腐朽没落的晚清大集团,在晚清乃至近代史期间,她都是一个十足轻重的人物,而另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便是光绪。

光绪驾崩和慈禧去世的间隔时间很短,在历史上也留下过谜团,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少人都认为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害死的。

大清的晚年,因为这两人的离世而更加飘摇,慈禧估计也想不到,让她留下千古骂名的大清,在她去世没多久就被掀翻了。

不过说起慈禧的最后一天,也很有意思,早晨还在处理光绪的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剧照

慈禧的最后一招棋

上世纪80年代,不少历史学家和档案专家根据清宫档案中关于光绪皇帝的诊脉研究做出了大胆的推测,他们也认为光绪皇帝的死亡原因非常匪夷所思,里面既没有中毒也没有受到伤害的特征存在,应该属于正常的病亡。

可是,由于慈禧精于宫计,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依然有很多人认定慈禧将光绪害死了,一直到2003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机构的联合调查下,专门对光绪皇帝的死因展开了课题研究。

在五年的努力下,才终于得出了光绪皇帝驾崩于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的结论,百年疑案,终于被宣告尘埃落定。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1875年1月12日,年仅19岁的同治死于养心殿,慈禧和慈安便在西暖阁召见了李鸿章在内的一众王公大臣,慈禧已经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她也发问了:“此后垂帘听政如何?”

一位军机大臣也很识时务地回答道:“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请垂帘。”

就这样,年仅4岁的光绪皇帝以文宗显皇帝之子的名义继承了皇位。

按照清朝的惯例,皇位应该由同治的儿子继承,可是同治没有儿子,如果为同治立嗣,那么慈禧就变成了太皇太后,慈禧想要垂帘听政,也只能为咸丰立嗣,还只能立幼。

为了将光绪教育成理想的接班人,光绪便在宫内读书,所学的知识也都关乎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类,而且,他的老师也都是慈禧精挑细选出来的,教育理念同样是要孝顺慈禧,这对光绪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慈禧的一系列做法,也都是为了加强对于光绪的控制,还给他安排了政治婚姻。

在光绪于1889年大婚以后,慈禧撤帘归政。

这并不代表着她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大部分军国大事还都是由她来做主,归政初期,慈禧和光绪之间的关系还是过得去的,可是,当时晚清遇到的情况,也不是慈禧一个人能想象到的。

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战争,当时大家总体而言还比较乐观,中外的不少言论都认为清政府能够获得胜利,光绪和慈禧都是主战的那一方,可是,随着清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北洋海军又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60大寿,慈禧转而支持李鸿章求和的方针。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那会,慈禧也想着英国、俄国这些列强国家能够主动站出来调停战争,结果在大连陷落、旅顺告急的情况下,慈禧还是隆重度过了60岁的生日。

年轻的光绪脑子转得还是比较快,那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也掀起了瓜分清朝的浪潮,民族危机已经到了非常强烈的地步,在维新运动思潮的影响下,光绪也接受了变法,不过这些也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反对。

1898年6月13日,光绪下诏命工部主事康有为和刑部主事张元济进见。

为了能促进变法更好的推行,光绪赏给杨锐、刘光第等人衔职,光绪满满的政治抱负,背后都有一双眼睛在冷冷地看着他。

很快,慈禧便以“结党营私”等罪名将工部主事康有为革职,后来包括康广仁、杨深秀在内的多人被杀害,许多参与和支持维新变法的官员分别被处以了降职、革职、流放、监禁等处罚,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运动,就这么夭折了。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其中,还有一件事,便是康有为等人“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这件事虽然最终没有成为事实,可光绪皇帝对此也并不知情。

对于慈禧这种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来说,光绪皇帝此举就是对她的背叛,两人也从感情上彻底决裂了。

此后,慈禧就想要制造借口另立新君,慈禧也以光绪的名义上谕,意思是身体情况不太好了,如果外面有合适的医生就赶紧过来看看。

每天,也都有人给光绪编造假的脉案,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说,说光绪很快就要被别人给取代掉了,英法等国的使臣也来了,推荐法国的一位医生去给光绪皇帝看病,可是遭到了拒绝。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这件事被外面人知道了,慈禧太后废掉光绪的想法就要被暴露出来了。

由于西方列强和内部的臣子们都不同意,所以慈禧想要另立新君的目标就没有实现,无奈之下,慈禧只好加强了对于光绪的监控。

她要是在紫禁城中,便将光绪囚禁在瀛台;她要去了颐和园,就将光绪关在玉澜堂,谁都没有办法随意进出,只有慈禧最为信赖的太监才能进去看看。

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慈禧决定带着光绪出逃,带着光绪的理由也很简单,如果光绪留在这里了,那么列强必然将光绪扶植起来,到时候慈禧自己手中的权力就会丧失。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慈禧这才重新回到了北京城,1904年,时任外务部右侍郎的伍廷芳与日本 驻京公使内田康哉作过一次长谈,从后来内田的一份报告中也能看出,当时的社会上已经有流传了:慈禧“驾崩”之日,也就是光绪惹祸上身的时候了。

那么,理论上能谋害光绪皇帝的人,最有作案动机也最有条件的,只能是慈禧了。

慈禧想要谋害光绪,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和那些心腹的安全,更重要的也是想要实现大清政权的平稳过渡,八国联军的到来本就使得支持慈禧的政治势力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再加上袁世凯的逐渐崛起,就算光绪复出,也很难收拾残局。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在“光绪帝医案”中也详细记载着光绪皇帝的诊脉医方,从中间也能得出结论,那便是光绪皇帝之死几乎毫无预兆,属于突发性死亡。

1908年10月21日晚上6点多,光绪皇帝在涵元殿内猝然去世,他在瀛台度过了10年的光阴,死的时候,也仅仅只有38岁。

皇宫所存的档案中,对于光绪皇帝的死亡时间记载也非常详细,后来孙耀庭也详细说过:“光绪皇帝死后,为景皇帝,这实际上也对对于他一生的总体评价,也能看出,真正掌权的就是慈禧太后。”

而且,光绪皇帝之死也是在慈禧太后的病重期间,再联系之前慈禧的种种作为,似乎光绪的死就已经很明显了。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光绪驾崩后,慈禧很忙

在慈禧74岁那年,刚刚在颐和园中度过了“万寿节”,然后就突然患上了急性痢疾,那会她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太乐观了,还是颁布了三道环环相扣的重要懿旨。

其一是让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留在上书房读书,其二是醇亲王载沣被授为摄政王,其三则是将摄政王安排在“诸王”的前面,权倾一时的军机大臣庆亲王都没了戏,其他的皇族也只能靠边站了。

也可以说,这是大清王朝最后一次权力的转移,在光绪驾崩以后,慈禧的最后一天非常忙碌,她的生命也在走着倒计时。

说的好听一点,她要处理好光绪皇帝的后事,其实,她也就在促成那次权力转移。

很快,她就召见了溥仪的父亲载沣,随后就颁布了一道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紧接着,第二道懿旨又被颁布: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

之后,就是慈禧太后的第三道懿旨,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

这三道懿旨,早都在慈禧太后的思考之内,她的寿命也所剩无几了。

在光绪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从早上开始慈禧太后还在忙碌着光绪皇帝的身后事,她也自知“病势危笃”,还颁布了最后一道且是最为关键的懿旨。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这道懿旨也是关乎于光绪后事和大清,首先她说明了可能要去世了,以后的军国大事,全部都由摄政王来裁定,遇到重大的事情需要请示皇太后,然后由摄政王面议施行。

那天下午,慈禧太后就去世了,和光绪皇帝之死不过二十个小时左右。

据《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所述,关于光绪皇帝病重后的两封信也能看得很清楚,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两个人,尤其是光绪皇帝,他的死并不是像传言那样病入膏肓,而是另有隐情。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刘和才是一位活了80多岁的老太监,据他回忆,当时光绪皇帝虽然身上有病,可是他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床上看着折子。

还有一点,那便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万寿节”,恰逢西藏活佛来到京城中朝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勉强打起了精神,赐给活佛一桌宴席,并在万寿节上共同观看京戏演出。

在这之后没过几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相继患病,最后“均不能出殿”。

10月19日凌晨,内殿总管和膳药房首领等人为慈禧太后诊脉,同时报告了光绪皇帝的最新病情,他们也说,光绪皇帝的脉象很不好,也可以准备后事了。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慈禧太后此时也是无力地躺着,还百感交集地落下了眼泪,说:“他怎么也病成这样呢?后事多未准备,可是还没有地呢。”

所谓的“地”,也指的是光绪皇帝还没有陵墓。

不过,慈禧去世的前几天,思路依旧非常清晰,能够在病榻上随时向着外部发话。

她叫来了庆亲王、醇亲王还有袁世凯,当然,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角色,便是溥仪。

这也能说明,即使慈禧已经是在病危之际了,还是没有忘记将幼小的溥仪迎接进宫。

在光绪皇帝病危之际,李莲英还告诉隆裕皇后说:“万岁爷已病重,皇后为何不去瀛台看望?”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听到这个情况,隆裕皇后也坚定地说:“没有太后的旨意,又怎么敢去呢?”

李莲英心情也格外沉重,他说老佛爷现在也病重了,这是非常之时。

随后,隆裕皇后还是去探望了光绪,光绪口述了两道密旨,一是除掉袁世凯,二是给李莲英特殊待遇。

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早上还在研究着光绪的后事,下午穿上了寿衣。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在守灵的那些日子里,李莲英总是在宁寿宫西廊下候着,裕隆皇后在每次祭奠完成后,都会来到李莲英这里。

慈禧在那两天内处理的事情,一直都有两种观点。

其一认为光绪是突然死亡的,慈禧属于临时处理问题;其二就是光绪是被害死的,慈禧只是顺理成章将那些早就思考好的方式搬出来。

由于后来已经有了检验结果,那么第一种观点已经能够被排除了。

就连1964年溥仪出版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他很清楚的阐明了观点:光绪皇帝被害死。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从光绪皇帝的遗骨、衣物等地方检测出来的结果看,都有着浓度很高的砒霜,只不过究竟是谁最后下的毒手,目前依旧存在争议,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若没慈禧的旨意,其他人也下不去手。

末代太监孙耀庭也回忆说,光绪和慈禧前后脚去世,在宫内外也引起了很大震动。

比较可疑的是,慈禧太后刚刚办完丧事,李莲英就连夜逃出了紫禁城,隆裕太后极力挽留,可是李莲英就是认准了要跑。

之后,李莲英也在西苑门外的一桩宅院里终日闭门不出。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而此前病重中的慈禧之所以能够快刀斩乱麻,出发点也非常清楚,其一是因为溥仪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孙子,关系特殊;其二是溥仪当时还小并不懂事,若是病有回转的可能性,她还能继续垂帘听政。

一些老太监也流传过传言,在慈禧定下了溥仪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慈禧病逝的当天,她在用了午膳之后突然昏倒在座椅上,清醒后就命令军机大臣草拟懿旨,她还说:“几次垂帘听政,是因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不希望太监和女人能够出来当政,这也成为了裕隆皇后没有走到这一步的原因,再加上溥仪二妹追忆的内容为作证,还是很可信的。

也就是这样,溥仪最终在“三哭”中登基,他也成为了近代史中身份地位极为特殊的一个人。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3874150611239437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