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是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因此将赵姓排列在第一位,主动归顺宋朝的吴越王室姓钱,所以钱姓排在第二位。
实际上,如果按照人口数量来说的话,国内的大姓主要是李姓、王姓与张姓,这三个姓氏的总人口加起来有将近两亿的规模,身边随处可见这三个姓氏。
很多姓氏的繁荣,都跟古代王朝时期的大族兴衰有关,比如刘姓,两汉时期刘姓宗室遍布天下各地,人丁繁衍,就算汉朝已经过去了上千年,现在的刘姓依旧非常常见;再比如李姓,唐朝皇室的姓氏,而像是南唐、后唐的皇族也姓李,如今李姓也遍地开花。
当然也有比较倒霉的皇族姓氏,比方说明朝皇室的朱姓,尽管明朝施行分封制之后,朱姓宗室在封地也没事干,不断生孩子开枝散叶,最终形成了庞大的朱姓宗亲,但清朝入关之后大规模剿灭明朝皇族后裔,朱姓当中很多要么被害,要么改姓,朱姓纷纷销声匿迹,所以如今的朱姓人口也没有那么多。
说到这里,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先秦时代前后延续长达八百年的周王朝,作为古代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周朝王室的姬姓,似乎并没有兴盛起来,如今身边姓姬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在百家姓当中,姬姓也属于那种非常靠后的姓氏,总人口才五十多万,在中国各姓人口当中,排在两百名开外。
虽然当年的周王室如同摆设,东周时期的诸侯们,根本就不理睬周天子的命令,但周王室始终还是存在的,而且周朝延续长达八百年岁月,周武王定鼎中原后分封诸侯,天下七十多个诸侯国有五十几个都是姬姓同姓的诸侯国,为什么现在姓姬的这么少呢?
周朝也跟后来的明朝一样,因为后来王朝的攻击所以王室姓氏锐减?那倒没有,尽管末代的周天子被秦国所害,但周朝宗室并没有被秦朝怎么样,毕竟对于秦朝来说,名存实亡数百年的周王室,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威胁,不需要特意去将他们怎么样。
其实,姬姓人口不多,主要还是上古时期的姓氏,跟现在的姓氏含义是不同的。
刚开始,姓与氏是分开的概念,最早产生的是姓,也就是一个家族的族号,随着家族的壮大与人口的增加,不同分支之间为了表示区别,所以就产生了“氏”,也就是说,早期的时候氏是姓的分支。
上古的颛顼、帝喾、后稷等都出自姬姓,周朝的先祖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的第十七世孙,后稷的第十二世孙,他这一支并没有衍生出别的氏,仍旧保留着姬姓,所以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仍旧还是姓姬。
周朝建立以后,将诸多的宗室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诸侯,有些还保留着姬姓,但有些逐渐衍生出了自己的氏,大多都是以自己的封地为氏,比方说晋国是姬姓晋氏,郑国是姬姓郑氏,燕国是姬姓燕氏,如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分支。
不但如此,当时无论是周王室还是各姬姓的诸侯国,除了大宗继承人之外,其他的宗室子孙往往也都会各自更改姓氏称号,比如著名的齐国丞相管仲,他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儿子,也出身姬姓,但因为是小宗,所以就用封地作为氏的称号,后代都以“管”为姓氏。
再举例来说,著名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其先祖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公子瑕,因为公子瑕被分封在屈邑,所以后代都以屈为姓氏,实际上,楚国著名的屈、景、昭三大家,都出身楚国芈姓王室分支,但都不是大宗,所以只能更改姓氏。
周朝时代,尽管姬姓之下有很多的人口,但他们大多数都称“氏”,平时也不会说自己的姓,这是个习惯问题,比方说秦国与赵国的王室都是嬴姓赵氏,但人们习惯上却称秦国王室姓嬴而称赵国王室姓赵,实际上,按照如今的习惯双方都姓赵,不过秦国王室自称姓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秦国王室的确是嬴姓赵氏。
延续了八百年的周朝,从姬姓之中衍生出了数百个大小分支,随着周天子的衰落,各个分支也不屑于再冠以姬姓,纷纷直接以氏自居,姬姓子孙绝大多数也不再姓姬,随着秦汉时代姓与氏融合,从前从姬姓当中衍生出来的姓氏,都与姬姓划清界限。
在周王朝被秦朝取代之后,为数不多的姬姓也纷纷悄咪咪过日子,而后数千年也没有再出现能够壮大姬姓家族的人,姬姓虽然繁衍至今,但群体非常小,在国内十几亿人口之中,作为上古大姓、万姓之祖的姬姓,竟然只有几十万人口。
大多数的上古姓氏,命运与姬姓都大致类似,如今都已变得不怎么常见,而实际上现在很多的姓氏,都是从当时这些上古大姓之中衍生出来的,只可惜作为源头的姬姓,反而越来越衰落越来越凋零,变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姓氏。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78200061552837124